黃帝內經 第四十四講 病機十九條(續)

北京中醫藥大學
王洪圖教授


繼續講病機十九條。


帝曰:願聞病機何如?
歧伯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氣幩鬱,皆屬於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熱瞀瘛,皆屬於火。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厥固泄,皆屬於下。諸痿喘嘔,皆屬於上。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諸痙項強,皆屬於濕。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諸譟狂越,皆屬於火。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諸病膚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故《大要》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躁就是煩躁不安,躁動不安。狂也是狂躁,瘋狂的狂,越就是超越,超越什麼?超越正常,躁動不安,狂躁不安,超越正常的限度,諸躁狂越,皆屬於火,常和火有關,也就是火熱導致的。熱擾心神,常常出現狂躁不安,或者是火熱擾亂陽明之經,陽明有熱,也可以出現狂,那就是所謂“陽邪并於陽位”,“陰不勝其陽,脈流薄疾,并乃狂。”大家還有印象,《生氣通天論》的,就陽邪過盛了,“陽邪并於陽位”,陽位是什麼?心也是陽中之陽臟,陽明經,陽明胃也是陽,所以“陽邪并於陽位”就可以重新了狂,就“病乃狂”。對,《調經論》也講,“氣血以病,陽明相傾”,就這個“并”。

所以火熱之邪入於陽明之經,火熱之邪擾亂於心,都使神明紊亂,而出現狂躁不安,失去理智,所以叫做“越”。超越了正常限度了。常常是由火熱之邪引起的。因此,治療這類的病,就應該常用的方法是瀉火。瀉什麼火?瀉心火,瀉陽明之熱,火熱,當然也有瀉肝火。總之,是以火熱為主。

當然虛性的狂也有,虛性的狂,一般的狂躁程度相對來說,就比較弱,沒有那麼大的力量。所謂逾桓上屋,他狂躁起來,是平時他達不到的力量,他都可以達到了。那多半是實證。虛狂,一般的沒有那麼大的力量。這些是常由火擾亂了神明所致。

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突然的僵直,這常常是由於風邪引起的。風是肝木之氣,肝主筋,所以出現"諸暴強直",所謂抽搐是風,僵直也可以是風,這都可能是風邪引起的。僵直它也是筋脈不柔和了,也就是常和風邪引起的病證有關。因為風氣通於肝,肝主筋脈。而出現筋的症狀。

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

這是說的腹鳴、腸鳴這類的病證,有聲是指腸鳴,咕咕咕咕作響,鼓之如鼓是說腹脹,腸鳴腹脹,第一個鼓是說敲擊的意思,第二個鼓是說鑼鼓的那個鼓。敲擊著如鼓之有聲,砰然作響。所以說,諸病有聲,敲擊這腹部,一敲就咚咚咚的作響,這都和熱有聯繫,不單是寒。當然腸鳴、腹瀉屬於寒,大夥考慮得比較多。同樣的,腸鳴,腹部脹滿,砰砰作響,這是熱邪,也是很常見的。邪氣鬱滯在裡頭,氣機不暢了,當然可以砰然作響,當然可以有聲。

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這個胕腫,教材有注釋,見157頁的26注,說在《內經》屢見,但含義不盡相同。如胕腫的胕,又通腐爛的腐,胕腫就是說皮肉潰爛,又通跗,足跗的跗,就是足背腫。跗腫是指著足背腫。又通浮,就是浮腫了。一按一個坑,那是浮腫。本條的胕腫屬於火邪。應視為“胕腫”,也就是瘡腫,腐爛的腫。就前邊所說的“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火”那個,是由火熱之邪引起阻滯了經脈,氣血不通,而出現胕腫。由於熱擾心神,所以可以出現“驚駭”火熱之邪,特別容易擾亂神明。所以出現“驚駭”。火熱之邪跟“胕腫”相聯繫的,所以可以出現“疼酸”,氣血不通暢,當然說我們前面講《調經論》講過,說“血氣者,得溫就可以消散”。但是真的熱起來,也可以使它運行你亂,逆亂了就不調暢了。所以照樣可以引起疼痛,不通的疼痛。所以有“疼”,有“酸”,同時火熱擾亂心神,還可以出現“驚駭”的症狀。因此說,“多屬於火”,常和火有聯繫。

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轉,扭轉,筋脈的扭轉。就我們說的腓腸肌痙攣,那是一種扭轉。有的腹部的扭轉的疼痛,如腸絞痛、腸痙攣,那些都屬於扭轉一類的。這個腓腸肌痙攣是很常見的。“反”是指的角弓反張。也是筋脈的失養,“轉”是屬於筋脈的失養,反是角弓反張,同樣是筋脈的失養,“戾”是屈而不伸,是彎曲下來,所謂“犬出戶下”,這個字是“戾”,戶底下一個犬字,就是屈而不伸的樣子。不能正常的伸展。所以這些常常都是筋脈之病,筋脈之病,又還有水液混濁,“水液”就是體內的代謝的水液,包括眼淚、鼻涕、小便、婦女的帶下,這些都屬於水液,還有口腔的唾液,那都可以叫做水液,混濁就是不清,黏稠的,混濁的,質比較厚就比較黏,這種狀態常和熱有關係,也就是熱使得氣血津液不能榮養於筋,可以出現轉反戾,熱可以使水液變得渾濁,熱消耗津液可以使水液變得渾濁,所說的比如痰和涕,當然《內經》裡頭沒有“痰”字,都叫“涕”,從呼吸道出來的都叫“涕”。涕黃、涕黏,那多半屬於熱,小便黃、小便混濁而黃,那也多半是屬於熱,說混濁,由於熱傷了津液了,所以化為混濁的東西。所以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相反的,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剛才所說的那種體液,不管唾液還是尿液,還是什麼涕,鼻涕、帶下這類東西,清冷的,清稀的而不粘濁的,這多半屬於寒,常常是屬於寒,由於寒邪導致的津液不能夠正常的佈散,而成了多餘的水液,所以它就變得稀、清稀、澄澈、清冷,這在臨床辨證上是很重要的方面,同樣是比如說流鼻涕,那是清涕還是濁涕,還是黃的?是黏稠的,還是什麼呢?這是很重要的分辨方法。問二便,問小便也是,小便黃了還是小便清?帶下,婦女帶下也是,是黏濁的還是清稀的?這都是很重要的區別寒熱的方法。當然,有的時候,還可以從氣味上來辨別,病人排泄物氣味很濃,很污濁,那一般多是熱,有熱,起碼是有熱,一般的排泄物氣味比較淡,不是太濃,那一般多少有寒。還有病人自己也知道,病人自己知道口裡頭發苦,那多半是有熱,口裡沒什麼味,所謂“口中和”,那常常是沒有熱的現象。所以辨別這些東西,在我們中醫臨床診斷疾病當中,都是很有重要意義的。所以分析這個病機,確實,指導臨床非常重要。

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嘔吐,嘔吐是酸物,嘔吐的東西是酸的,我們臨床常說的泛酸,往上泛的酸水,或者吐出的物是酸的,常常是有熱,肝胃不和,肝胃有熱,酸屬於肝,屬於木,嘔吐酸物,常常是肝胃不和而有熱。暴注下迫,暴注就是瀉下如注,瀉得很快,下迫,是指的後重。肛門窘迫,下竅窘迫,所謂的後重。這是由於有熱,熱鬱於內,氣機不暢,所以就後重。火性急速,所以瀉下如注,暴注。火熱使得氣滯不行,不暢行了。所以後重裡急。因此說,這些常常屬於熱。多和熱有聯繫。

前面就是講了這樣一共是十九條,最後又對這十九條,上面講了怎麼多,還言猶未盡,因為病機太多了,說不完,所以最後做個總結。用總結語又把上面總結一下。又把有關病機的範圍,又慨括了一下,

故《大要》曰:”,《大要》是古之經典,

謹守病機,各司其屬”,臨床診治疾病,要謹慎的分析病機、掌握病機,各司其屬,各氣有其所屬,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不同,各氣有其特點,有其所屬。或說風屬於肝、寒屬於腎,各有其所屬。但是我們在臨床辨證的時候, 應該注意,

有者求之,無者求之”,有者就是臨床出現了什麼症狀?有了這個症狀,要“求之”,要研究它,求也就是研究,要研究他為什麼出現這個症狀?那不就是分析病機嗎?比如出現惡寒,他為什麼惡寒?假設說外感六淫之氣出現了惡寒,那你就要研究研究,這個病人感染了外邪了,他為什麼惡寒?分析它為什麼惡寒?病機何在?所以叫“有者求之”。有這個症狀,就分析它為什麼出現這個症狀?無者求之,根據病情全面判斷,他應該有這個症狀,而他沒有出現這個症狀,那我們就要分析為什麼沒出現症狀?是正氣不足,還是由於邪氣入裡,沒有表證,沒有相應的症狀?要“無者求之”,都是要認真的分析。謹守其病機。這才不至於失誤。不要說看到了就是有,看不到了就是沒有,沒有了就不管了。沒有了就不研究為什麼沒有了?這不行。有者求之,無者也求之。這才不至於失誤。

盛者責之,虛者責之”,這個病人表現出實證,有餘之象,有責其為什麼有餘?為什麼出現過盛、出現實證?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出現了不足,虛象,就應該分析它為什麼會出現虛象?也就是要研究出現虛實症狀的,或者是虛實證候的機理何在?是由於什麼東西導致他“實”?是由於什麼情況導致他“虛”?是氣虛?血虛?還是陰虛?陽虛?同樣的,實,是由外感實邪?還是飲食積聚,氣血凝滯等等,所以盛者要責之,虛者要責之。換句話說,要盛者,責其之所以盛,虛者,責其之所以虛。分析其所以然,這就研究病機,也就是我所說的,開頭就講了,分析病機過程就是辨證的。

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在分析病機的過程當中,首先要“必先五勝”,先要研究五勝,五行之氣的更勝,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氣的更勝。因為什麼呢?一下又出了五行之氣了呢?我剛才說了,這一段是在講運氣的。開頭是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講的六氣。最後又出了一句話,說“必先五勝”,五行更勝,五行更勝就是五運。土金水五氣運行。互有更勝,有勝有衰。某一年是土運,某一年是金運,土運之後就可以導致什麼衰,對不對?木氣盛了,就會導致土衰等等,所以“必先五勝”,先要明白五氣更盛的道理,前面是講六氣“之化之變”,最後這一段結束又“必先五勝”,那不就把五運六氣聯繫到一起來分析問題嗎?

疏其血氣,令其調達”,總之,這個病,是有氣血不通暢,虛也好,實也好,總的來說,都可以叫做不通暢,因此要疏其血氣,其實就是調暢其血氣,令其調達。讓血氣調暢,運行正常。

而致和平達”,達到氣血平和,陰陽相對協調這樣的狀態。求其和,使氣血達到和平,陰陽達到協調這樣的狀態。這樣的話,疾病就可以治療好了。健康就可以恢復了。

此之謂也”,最後做了一個總結。因為後邊這段“《大要》曰”以後這幾句話,那就不單是指的上邊十九條而言。是對所有的其他的疾病的辨證,其他的辨證方法都應該這樣做。不管你氣血辨證,陰陽辨證,或者氣血病機,陰陽病機,乃至於本段所說的六氣病機,還有臟腑病機。都是應該這樣的。“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這樣的話,才不至於失誤。才能夠準確地認識疾病、分析病機。最後可以正確地施治。從而取得很好的臨床療效。這才達到了上面所說的“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污,工巧神聖”達到那樣的目的。這一段串講,我們就講完了。

【理論闡釋】

1. 對十九條病機的理解

158頁。對十九條病機的理解問題,開頭就談到了,任應秋先生叫《病機臨證分析》,他就指出病機十九條,“諸、皆、屬”三個字,施行對“諸、皆、屬”三個字,得先確定一下。剛才我講了,這就不再多講了。第一個題目,就是關於病機十九條的理解問題。

2. 掌握病機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重要性,開頭談了。及其方法,這裡頭談到了幾點,在159頁。

  1. 探求病因。也就是有無求之。本教材在這段裡頭把探求病因,主要是談“有者求之,無者求之”。就是有外邪的,就要分析它,辨明外邪是什麼?沒有外邪的,就辨明他為什麼沒有外邪,也出現這些症狀?或者是分析其內因,探求病因。
  2. 辨明病性。在談病機的問題的時候,要注意辨明病性,也就是所謂的“盛者責之,虛者責之”,也就是要所說的分析他寒,分析他熱。寒熱虛實嘛。分析病性。
  3. 注意整體定位。要注意整體定位問題。就是五運六氣和五臟六腑,盛衰之間的關係。要整體定位。也就是說要研究五運六氣,對疾病的影響問題。因為本段出自《至真要大論》它是要研究五運六氣的。

這裡我要再補充一點。就是十九條病機裡頭,特別強調火熱的多,雖然是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百病皆生於六氣。但是這裡頭強調的最多的是火熱病機。起碼這十九條舉出舉得最多的是火與熱。所以金元四大家的“寒涼派”,就是從這一點出發。十九條病機,就講火熱講得多,所以就研究用寒涼的治法。這是一點。病機十九條,火熱講得最多。

再有一點,病機十九條,那十九條當中,開頭講了,“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可是沒有燥的一條。十九條裡頭沒有燥,所以剛才我說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裡頭,又補充了燥的一條。他說

諸澀枯涸,乾勁皺揭,皆屬於燥。

所以,劉完素又補充了一條,他把“病機十九條”他自己在寫《素問玄機原病式》的時候,看到十九條病機缺燥一條,所以補了一條。這一點上補充說明了一下。也就是說,病機十九條固然重要,固然是相對集中的講了六氣病機,但是它本身也並不是全的,不是所有的。正是因為沒有講所有的病機,所以作者才有一個“故《大要》曰”,“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那樣一段話。這是要說明的。

【臨證指要】

1. 臟腑病機及其臨床意義

教材159頁。你看咱們教材建設第一個是講的臟腑病機,161頁就是講的六淫病機,它就分成這樣兩類來講的。雖然教材也強調了本段是講六氣病機的,但是我上次講課當中提到了,所以後世醫學家也把它引申到臟腑病機,甚至於還有說上下病機,其實上下病機還是臟腑病機問題。劃分方法不一樣。有人引申出來了。我也談到,引申也不能算錯,也不是錯,因為引申它這意思也指導臨床實踐吧。所以我們這教材就按引申之義,你看,第一點,講了臟腑病機及其臨床意義。

  1.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臨床運用,臨證指要上還舉了病例,這個病例是講的是《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華》的病例。一個45歲的男子,頭暈脹痛,遊移而無定所,頭脹痛,走著左邊疼,右邊疼的,左肩升抬轉側就感到疼痛,甚或手臂指節麻木。舌微燥紅,脈息虛弦,那認為有虛弦,主要從虛弦角度考慮,當然也有麻木。麻木也是風的現象。所以說風氣通於肝,肝生筋,肝血不足,灑陳式微,是以麻木。才是風的現象。肝風、肝陽隨絡上激元神之府,是以頭暈脹痛遊移不定。擬養營調絡,柔肝熄風,用了這樣一些養營調絡,柔肝熄風的藥物。諸症已,吃了六帖,諸症已,效果很好。這是從“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這個角度舉例了。

    其實我們說了張錫純的鎮肝熄風湯,那不也是眩暈的嗎?治高血壓也很常用。它也屬於眩暈。有的老先生治療高血壓,他也定出幾個方子來。說這耳鳴嗡嗡響的,所謂肝經有火熱的實邪的,他就用龍膽瀉肝湯。也頭暈、手腳也麻木的,見到手腳麻木的症狀,他就用這個鎮肝熄風湯。《印會和內科學》就是這麼記載的。印老先生當初看病,血壓高,一看舌頭紅,苔黃,耳鳴得挺厲害,龍膽瀉肝為基礎。再一個,那個人也血壓高,頭也暈,手指頭有些麻木,就鎮肝熄風湯了。他就抓住這個主要症狀,就這麼使藥。但是都沒離開肝。

  2.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寒氣通於腎,所以腎陽不足、腎氣虛,容易感受寒邪,可以出現收引的病證。這裡舉例一個。我本人《黃帝醫術臨證切要》的病例,一位26歲男子,腰背佝僂疼痛九年,這個病人彎腰彎得很厲害。所謂的大僂,他的頭朝下的。那他彎腰彎得多少度呢?180度了。頭朝下,根本抬不起頭來。26歲,彎了九年了。並因為驚恐又受寒,驚恐傷腎,又受寒。諸寒收引,皆屬於腎。之後導致腰部不適而疼痛。疼痛逐漸加重而腰漸彎曲。陳傴僂之狀。看病的時候,這個人腰疼痛的傴僂很厲害,行動困難,同時伴有兩脅脹痛不舒,形體消瘦,苔薄白,脈弦細。

    其實我主要用的獨活寄生湯作為基礎方,加了一點路路通、烏蛸蛇,通絡止痛,散風通絡止痛這些藥,效果很好。這個是在內蒙興安盟的一個病人。估計他當初可能這類方子吃得也少,所以吃上這藥效果很好。興安盟那個地區很冷的。最冷得時候要零下三十幾度。所以他那個地方驚恐傷腎,又感受寒邪,寒邪很厲害。所以這個26歲小伙子,就頭朝下那麼呆著,家裡任何勞動也做不了,生活自理都困難。但是我們用了十幾付藥,效果很好的。恢復正常,可以騎自行車,到處亂跑。這是舉例,“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3. 諸氣幩鬱,皆屬於肺。引證《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華》李振華先生的醫案。 楊某,男,54歲。咳嗽喘息,痰稠難咯而色白,入夜尤甚。發作時大小便次數增多或有失禁。同時伴有畏寒,舌淡苔白,脈沉細滑。那顯然是有陽虛的現象,是不是?有寒,起碼有寒,舌質又淡,治以溫化,用小青龍湯,溫化寒飲的,然後,加了一些補腎的藥,三劑之後,咳喘漸平,痰轉清容易咯出了。前方再用了16劑,喘平。咳嗽這個症狀基本平息了。後來教材裡頭還有段評語:蓋喘咳初起,病多在肺,母病及子,腎氣亦損,氣逆就更甚了。用小青龍湯來溫肺平喘,輔以補骨脂來益其元氣而助納氣。腎主納氣。藥證相合,所以效如桴鼓,分析病機,所以“桴鼓相應”。

  4.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這個沒有具體舉病例。但說水濕之病要注意脾的運化。無論是陽水還是陰水。都要注意從脾的運化角度進行施治。

  5.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引《續名醫類案》薛立齋治一男子。患癰腫硬疼痛,還沒有化膿。癰腫太硬了。發熱煩躁,還是說明有熱。冷飲,脈沉實,大便硬,乃邪在臟也。用內疏黃連湯疏通之,以絕其源。先投一劑,候行一次,勢退一二,就是病勢減退了一二,再進一劑,諸症悉退。各種證候全去掉了。乃用黃連消毒散四劑而消。這兩方都以黃連為主方,意在清心火以瀉火,絕其癰毒之源。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對這個癰瘡,儘管是先後用不同的方子,但都是用的以瀉心火。清心瀉火為主來治療的。

  6. 諸厥固瀉,皆屬於下。這是強調了與《素問。厥論》和《靈樞。本神》相聯繫,來理解這個問題,《本神》說“腎氣虛則厥”,這我們前面講過了。《素問。厥論》說“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這個陰氣、陽氣是說的腎的陰氣、腎的陽氣。又因為腎司二便,所以“固”與“泄”,也要注意從腎來認識病機問題。

  7.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也是聯繫了《內經》的《素問。痿論》來認識這個問題,特別是認識痿的問題。因為《痿論》將來我們要講到,《痿論》在認識病機的時候,主要是先從肺來講起。儘管其他各臟有熱,都可以傷津液,導致了痿證,但是首先是要肺有熱。 肺不能正常地宣發氣血津液,所以導致了痿。

這是關於臟腑病機。

2. 六氣病機臨床意義

  1. 屬火、熱類,剛才我講了,在十九條裡講得最多。你看這火、熱類就有九條。所以在“病機十九條”《至真要大論》裡頭,看來非常重視火、熱的病機問題。這一點,起碼在現代的社會,在我看來,火熱的病,確實是相對其他的,寒、濕、燥、風來說,是多見。火、熱類確實多見。或者火、熱類就和其他的比,比如和痰、和濕,它都結合起來,因此《內經》《至真要大論》的那個時代,看來是火熱病機多。在現在開了,我自己的體會,同樣是火、熱的病機多。教材最後做了一個總結,在162頁,說以上九條,較為廣泛地論述火熱邪氣的致病機理,及其常見病證。其中,論火五條,論熱四條,概括原文所述,火熱致病特點可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在【臨證指要】這一點,只是歸納了幾個火熱致病的特點。
    1. 火性炎熱燔灼,內擾心神。可見到神志方面的症狀。比如瞀瘛、禁鼓慄、如喪神守、狂越等。
    2. 火性炎上。導致氣機上衝,或者逆亂。如見逆衝上,嘔,腹脹大,腹如鼓,腹如鼓是氣機逆亂。
    3. 火熱消灼津液,出現水液混濁,吐酸這些症狀。
    4. 火熱燔灼筋脈,引動內風,也可以出現轉反戾,筋脈失養,的症狀。
    5. 火熱灼燒血肉,而出現瘡瘍,如胕腫疼酸。
    6. 火性急迫,多病急暴,如嘔吐,暴注下迫等等。

    就是以上九條,來總結火、熱致病的病機的特點。咱們總結有六條。總之,火與熱,都是陽邪,其致病特點相似,因此,所犯臟腑經脈部位不同,症狀同中有異。所以醫學家稱之為“同機異證”。這是關於火、熱,特別提出來病機的,對它進行總的概括,病機特點。

  2. 風、寒、濕類:“諸暴強直,皆屬於風”,這提到了葉慶蓮曾經治療一個20歲的女性患者,暴風驟至,大雨欲來,大聲呼叫其弟回家,是女孩子,叫其弟弟回家,突然口不能閉而致歪斜,時有抽動。伴有舌強語謇,暴雨稍停,即到醫院求治,診為風中經絡,用牽正散祛風。然後又針刺地倉、合谷、夾車、肝俞。第二次再看,口型就基本正常,語言流利,那是用“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解釋。這也是確實暴而強直。當時就張口不能閉,不能說話了。用牽正散祛風。

    “ ”,這一點臨床上倒是比較多見,和“諸病水液混濁,皆屬於熱”,在臨床上,我剛才講了,很多見的這種現象。

    我舉了個小病例,都是口流涎,口流涎在五臟劃分來說,我們在講《陰陽應相大論》來說,涎屬於脾,口不斷地流口涎,那是脾病,辨別這口涎是脾的虛寒,還是脾的實熱?那口涎也屬於水液。因此就需要辨別是澄澈清冷,還是水液混濁?屬澄澈清冷的,那一般的說,應該屬於寒,既然涎屬脾,那就應該是脾虛寒。如果口涎是黏濁的,水液混濁的,那就應該是脾熱的。所以我說我曾經分別治過這樣兩個病例。當然不止兩個,就舉這兩個比較典型。一個二十幾歲的小伙子,流口涎,病程大慨也有一兩個月了,他不停的流口水,白天不停的咽,唾了也不好意思,到處唾也不行。晚上睡覺時候,要把枕頭都流濕了。找我來治。因為這個小伙子二十幾歲,身體很好,看哪都不像有病的,不是虛像,沒有虛像,到底這口涎是混濁還是清稀?澄澈清冷呢?這病人也不知道什麼叫澄澈清冷。也不知道什麼叫水液混濁。他分不清。仔細問的結果,病人說口裡頭,略微有一點苦味。我剛才曾經談到,這苦味一般是屬於火、熱的現象,而且又注意問他,他不睡覺的時候口涎流到枕頭上,連枕頭都流濕了嗎?說乾了之後,那枕巾是硬的。那看來是黏濁的。要清稀的流完了就完了,像水一樣。不會引起那硬,枕巾乾了之後,硬,說明是黏濁,因此判斷,再加上這個小伙子看來沒有什麼病。挺壯實的一個人,不是虛證。不是虛證,再加上口涎是比較硬的,判斷是黏濁的,那就是脾經有熱。脾有熱怎麼辦?我們瀉脾熱就是了。所以那個病例,就用了幾付瀉黃散。瀉黃散是瀉脾熱的,以它作為基礎方瀉脾熱,吃了三劑之後,口涎就不那麼多了,第二診再看的時候,說白天也不那麼吞嚥來,夜裡也不必流濕枕巾了。但是天快亮的時候,也就是所說的寅卯時之後,天還沒亮,天快亮的時候,口涎還多,還是得不斷地嚥。要不就流濕了枕頭了。這個時間,我們在以前講課的時候,曾經提到過,這個時辰是屬於少陽,天快亮還沒亮那個時間,屬於少陽,屬於肝膽,因此這個病效果不錯了,可是他還有,而且是在天快亮那個時辰,口水還多。那就判斷肝膽還有點鬱熱,肝膽鬱熱,影響到脾胃,所以又加了少量的茵陳和柴胡,來疏泄一下肝膽,又用了兩付藥,這個口流涎,沒有其他病,就是口流涎為主,這個病人就算治好了。

    另外一例是一個小孩子。大慨八、九歲,這個病嚴重了,我只說治口涎,是一個腦炎,大腦炎後遺症,後遺症導致的有點腦癱的症狀。走路也不好,說話也不會,姿勢都是異常,流口水,不停的流,三歲得了之後,看病時9歲,就流了六年了。所以媽媽春夏秋冬都給他帶個大飯單,冬天帶棉的,夏天帶單的,一天換幾個,他也流濕了。腦癱,腦炎後遺症6年了,不會說話,我沒信心,但是人讓我治,我也不好不治,那就我反正看準了一個,口涎不停的流,而且面色蒼白,流了六年了。看來是虛象,其實我就用了一個四君子湯,作基礎方的方子,四君子湯那不補脾氣的嗎?脾主涎嘛,吃了五六付,口涎就真的不流了。

    還有一例是個日本女孩子,也是個腦癱,而加有癲癇,口水流得很多,姿勢也不正,走路也走不好,搖搖晃晃的,不停的動,流著口水。還拿手老劃著這個口,那麼流口水。我一種給她先從癲癇治療,因為我治癲癇的基本思路,還是在那裡調脾胃。調脾胃方法之後,癲癇控制住了,幾年不再發了,治了三年了,癲癇不發了,口水也好了。那是用調脾胃的方法。就既不是四君子,也不是瀉黃散。而是用的調理脾胃的方法,調暢的方法。癲癇不發了,口水也好多了。其他症狀有改善。她會說幾個日語的單詞。別人能聽得懂的。她媽媽聽得懂的話好多了。因為這孩子找我看病的時候不會說話,直到三年之後,會說幾個字,別人能聽懂。她媽媽能聽懂的話就更多了。還是有進步。我是說它這口水也基本上偏於清稀了,因為病很多年了。用調脾胃的方法,把這“澄澈清冷”的口涎治愈了。所以我在這舉幾個例子,來想說明“諸病水液,澄澈清冷”,“諸病水液渾濁”分寒熱的問題。

    諸痙項強,皆屬於濕。這裡我們就不再細講了。

今天就把這《至真要大論》這一節講完了。

[完/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