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第八十講 人體生命各階段及生理特點

北京中醫藥大學
王洪圖教授


黃帝曰:其氣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聞乎?
岐伯曰: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氣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277頁。論人體生命各階段及其生理特點。

黃帝曰:其氣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聞乎?

其氣,是指的生命歷程當中的氣,也就是人體生命之氣,人體生命當中,氣有盛衰,到最後死,那就是人體之氣就散了。想問問這個道理。在什麼歷程當中,人體之氣,什麼時候盛,什麼時候衰,乃至於到他死亡,全部都耗散,想聽一聽這個問題。具體的回答是講的人體生命階段,而這個什麼階段是以十歲為計算的,因為十歲,十年,人體在什麼歷程當中,他達到一個階段,說

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

人從小到大,從小,幼兒,到十歲少年,這個時候,到十歲時候,五臟始定,那就穩定下來了。一般來說,十歲以前還是十分的脆弱,五臟還很脆弱,所以治療兒科的話,就要注意到,十歲以前小兒的五臟脆弱,到十歲開始,就已經比較成熟了,比較穩定了。血氣已通,這是說的氣血運行也已經通暢,其實是說,已經旺盛。因為旺盛才能通暢。跟幼兒不一樣,小兒氣血脆弱,到十歲之後,氣血就開始旺盛了。就不再脆弱,不像幼年那麼脆弱。同時呢,畢竟他還是少年,其氣在下,其氣在下,下者上升,所以他還有很旺盛的上升的趨勢。其氣在下,下者必升嘛!這是自然規律。所以少年,十歲左右的少年,上升之勢非常旺盛。因為其氣在下,故好走。也就是其氣旺盛,而且其氣在下,所以好走。好走就是會跑。用現在的觀點說就是跑步,跑得快。甚至於他都不會慢走。用心做的概念所說的走,古時候的走,就相當於現在的跑。因為其氣在下,其氣上升,所以走氣路來很快。甚至於抬腿就想跑。小孩子十歲左右是這樣的情況。

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

這個血氣就不是一般的旺盛,而是已經很充盛。二十歲氣血都開始充盛。肌肉方長,肌肉也長的豐滿起來了。故好趨,這個趨,用現在的話是疾走,快走。不像十歲的抬腿就跑,二十歲人,走起來走得很快,步伐很快。趨是疾走,快走。現在的走跟古時候的走的概念不同,古時候走就是現在的跑,這是二十歲,血氣盛,肌肉方長,所以走路走起來很快。

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氣盛滿,故好步。

五臟大定,這就不是一般的旺盛,堅固的問題。很堅固,而且已經穩定了。肌肉堅固,血脈盛滿,到三十歲的時候,看來一切發育都很完整,故好步。這個步才是我們現在概念上的走。好走路,願意走。他不像十歲那時候跑,也不像二十歲那走起來非常的迅速,他是一般的走了。好走。

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髮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

這時可就是最盛了,可就開始衰了。四十歲最盛,他就開始衰了。怎麼樣呢?出現了腠理始疏,腠理開始疏鬆了,榮華頹落,髮頗斑白,面部的榮華也顯得不是那麼像年輕那樣滋潤了。那樣滋潤,那樣漂亮。現在通俗所說的,他開始有點頹落,有點衰老之像,臉上那個皺紋也起碼爬到眼角上去了。髮頗斑白,《太素》作“髮鬢斑白”,鬢角,應該從《太素》看。鬢角白了。雙鬢開始有斑白,有白頭髮出現了。四十歲可以有白頭髮出現了。當然有的找一些,有的晚一些。少白頭那不算。十幾歲他的頭髮就白了。跟這個不是一個意思。這是說正常的衰老的現象。氣血不足了。 所以頭髮開始出現白髮的現象,鬢角發白了,有的出現白髮了。平盛不搖,表示他這個穩重的狀態,教材上有注釋,說“搖”是上升,他不再上升了。到四十歲腎氣則衰了,開始走下坡路了,出現一些走下坡路的現象。所以平穩主了,上升之勢不太明顯了,四十歲的人,一般的說,從性情上,從事業上,從工作上,相當來說,都穩定了。故好坐,這跟三十歲的好步,二十歲的好快走,十歲孩子好跑不一樣了。到四十歲,好坐。這跟他的生理特點,氣血盛衰的情況,都是直接相聯繫的。四十歲那個樣子,我們在前面講《陰陽應相大論》的時候,開始提到過,“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那跟這個意思是相近的。《上古天真論》也講,五八四十,丈夫五八的時候,這不也講過這類的問題嗎?“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等等。都是開始走下坡路。

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

下面從五十歲開始,就按肝、心、脾、肺、腎,按這個五臟的順序,哪個臟先衰,哪個臟先衰。先從肝衰,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腎的順序一臟一臟的,肝先衰,因為升的時候也從春升,少陽春升之氣開始升。早升的內臟早衰。少陽主春升之氣,人有少陽之氣才能升,所以說第一個,五十歲,肝氣開始衰,肝葉也開始薄,同時膽汁始滅,應當作“應當減”。看教材注釋5,《甲乙經》、《太素》均作“減”。始減是對的。肝膽相表裡嘛,肝氣衰了,肝葉薄了,膽汁也減了。目始不明,出現了,五十歲眼睛視力就要衰退,肝開竅於目,肝藏血,血足,目得血而能視,所以首先出現的是目不明。五十歲的人,一般的都要眼睛花了。是這樣的。人家說四十八,眼要花。那四十八,按過去的虛歲,可不也就是五十。一般的說,這是講的一般的,有的人不到五十就花了,有的人到七十他也不花。這是個別的。多數到這個時候由於肝氣始衰,肝血不足,所以可以出現目始不明。

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

從木而到火,木、火、土、金、水嘛,苦憂悲,這個時候,六十歲的人,就容易產生情緒上的變化,情緒上的什麼變化?苦憂悲。有憂愁、悲傷這個情志產生,也有。那個六十歲,當然一般的男之進入更年期,大概就在這個時候。他也沒有原因的憂悲,不是說受點什麼精神刺激,說是工作不滿意,不順心,憂悲。不是的,他是一種生理上的衰退的現象。當然這個現象要值得注意。因為婦女一般更年期在四十九歲,男子更年期在五十五到六十歲。男子更年期出現的症狀,比女子還要厲害。特別是精神症狀,那更了不得。所以也是,雖然他是一種生理的衰退現象,但是這種現象要是不注意好了,就會成為疾病。苦憂悲,血氣懈惰,氣血也開始不足了,不能夠正常的,營衛之行不失去常的運行了。按照正常的運行了,它可以滯,可以鬆緩,可以遲滯,運行得不暢快,所以叫做血氣懈惰,運行的不通暢,運行的徐緩,緩慢。這個人動作上就好臥了,容易產生疲勞的症狀,喜歡臥這樣一個情況。這是氣血不足的現象。

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

這個皮膚枯,其實是說肌肉減,皮膚鬆弛,這個枯是鬆弛。確實到七十歲的人皮膚容易鬆弛,肌肉也不堅了。他儘管是七十歲的人,不見得消瘦,但是他皮膚也鬆弛,他那個肌肉也不堅實了。這個枯是指鬆弛。教材有注釋6,說在《甲乙經》作“皮膚始枯”,而且下邊還有“故四肢不舉”。那你故四肢不舉,就跟說明肌肉也不堅實,所以才有四肢不能舉動,舉動無力。七十歲的老人,體力不支了。體力不好了。當然我們現在讀的這個《素問》上,沒有“故四肢不舉”這五個字,就是《甲乙經》有這五個字,可以考慮。因為脾主肌肉,從道理上是通的。

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悞。

肺藏魄嘛,所以魄也已經離散,故言善悞,這個“悞”,豎心旁的“悞”,跟“誤”是一個意思。就是容易說錯話。氣魄不足了,也精力不濟了。所以言善悞。他不想那麼說,結果說出的話,跟他心裡頭想的就不一致,言善悞。老年人常出現這種現象。

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

肝、心、脾、肺、腎,到九十歲涉及到腎臟了。腎臟焦,腎氣焦。焦也就是腎氣腎精全枯焦。枯竭,不足,精氣枯竭了。四臟經脈空虛,這“四臟”是指的肝、心、肺、腎四臟,沒包括脾胃。因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水榖化生之源。九十歲的人,還能吃,還能吃飲食。不吃飲食怎麼活?所以四臟經脈空虛,是說肝、心、肺、腎四臟的經脈都要空虛了。精氣都已經不足了。衰竭了。但是脾胃之氣還在那維持。

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到百歲,那可就五臟皆虛了,肝、心、脾、肺、腎五臟皆虛,神氣皆去,五臟藏神,五臟皆虛了,不能藏神了,五臟精、氣、神都不足了,神氣皆去,就不是不足,而是都已經散失掉了。形骸獨居而終矣,神氣去掉了,就獨留個形骸了,死亡了。這是一種正常的死亡。正常的規律,所以他是從十歲作為階段來劃分的,來討論的這個問題。當然,是不是人人都活到一百歲,不許一百零幾歲,不許一百一十幾歲,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還是講了一個大概。大體的情況是這樣。某個人,某個個體還有一定的出入。

【理論闡釋】

(1)個體出生後的生命歷程,及其階段性

人的生命,本源於先天的精氣,而精氣在人出生之後又藏於腎臟,這在《上古天真論》當中提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主水就是藏精。受五臟六腑之精,這後天之精氣也藏於腎。那還是腎精。還叫先天之精,本篇所說的“其氣之盛衰,以至其死”的論述,這個先天精氣有物種遺傳的自然盛衰規律。它制約著機體臟腑、經脈、氣血的盛衰變化。從而使人體的生命活動,表現出從幼稚到成熟,由盛壯到衰竭的生長壯老已的過程。剛才我們上面所講的,從十歲到百歲。那不就講的這個過程嗎?而這個過程是由於人的先天的因素,或者遺傳的這樣一種因素決定的。這樣一個過程。對於這個過程,本篇以百歲為期,以十歲為階段,分十個階段對其個段的表現,及生理特點進行了表述。

  1. 十歲:人體發育之始,生氣時由下而生,以“好走”概括其生理特性。概括他生氣勃發,活潑愛動。這樣的生理、心理特點。
  2. 二十歲:生機旺盛,發育健全,以“好趨”為其生理、心理特點。
  3. 三十歲:以“好步”為其生理、心理特點。“好步”就表現出了穩重,成熟了,穩重了。
  4. 四十歲:臟腑經脈氣血盛至極限。盛極轉衰。所以出現一些生氣衰退的徵兆。以“好坐”概括他的由盛到衰的生理、心理特點。
  5. 五十~九十歲:生理衰退逐漸加重。肝心脾肺腎之氣繼續由衰至竭,所以以“好臥”概括其生理機能頹廢的特點。
  6. 百歲:五臟精氣枯竭,生命力敗亡而死。

所以本篇對生命全過程,進行生理、心理特點的描述。不僅具有醫學科學的研究價值,而且對於中醫的兒科、內科,以及老年疾病都有指導意義。他是不同的氣血狀態,所以應該考慮到少年,兒科,內科,乃至於老年的情況,臟腑氣血程度不同。所以治療,乃至於預防,都應該考慮到這些特點。

2. 《內經》關於生命過程階段性的論述

程階段性的論述問題,從我們講過的內容來看,就從我們講過的內容來看,《上古天真論》是談到的女七男八為階段,女子七歲,男子八歲,女子到七七腎氣衰,她生育機能就不行了。男子八八六十四,精少腎臟衰,生殖能力也下降了。這是因為那一篇重點的,從腎氣與生殖能力這個角度討論的。是從七歲和八歲那個階段。

此外,《陰陽應象大論》和本篇,它是以十歲作為生命的階段來看的,《陰陽應象大論》那段只提到衰老的階段性的問題,說“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到四十歲的時候,人體的陰氣,陽氣都衰去一半了。所以起居動作就顯得衰老。不是常說,口頭語說的,到四十才知道勞累。說年輕人不知道累。跑得很累很累了,運動勞動也好,很累了,躺上睡一覺,第二天就好了。沒問題。但是到四十歲以後,就知道疲勞。它是講的這個。“年四十,陰氣自半”,陰氣陽氣衰了一半了, 所以起居動作全有衰退的現象,起居衰矣。“年五十,耳目不聰明矣。”到五十歲,眼睛、耳目都不靈敏了, 本篇不也說了“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陰陽應象大論》所說的,跟這個也是一致的。同時,《陰陽應象大論》說“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下虛上實,下虛是腎氣虛,而上實,濁氣實,又流眼淚了,又流鼻涕了。這都是衰老的一個現象。在生命過程當中它是這樣一種現象,本篇和《陰陽應象大論》所講的是一致的。只不過《陰陽應象大論》只講了這三個階段,四十、五十、六十而已。

《內經》裡邊《靈樞經》還談到一個生命階段問題,不是很明確,不像現在這麼談得很明確,它有一個意思。還反映出十一歲為一個階段,它這個階段是說,到十一歲,經過十一年要得了什麼病了,再過十一年又要得病了,有這麼個意思。但是表達不是很明確。當然那也不能算個生命階段。《靈樞經》裡面還有隱含著這樣的意思。說這個人十一歲得了什麼病,到二十二歲又要得什麼病,身體有要差了。到三十三歲可以又有一個扭轉。它有這麼一種含意在裡面。它是討論容易出現某些疾病的問題。

【臨證指要】

關於生命過程當中階段性特點,及其臨床意義。本篇所述生命過程,各個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為臨床各科的形成以及其診治的原則,奠定了理論基礎。因為有了生命階段,你才能分出,特別是兒科,內科,才能分得清楚,甚至於老年病,什麼叫老年,《內經》有一個定義。當然現在隨著社會的不同,那個定義年齡的問題,還在不斷的有一些修改。

短壽的特徵

現在我們看這一篇的最後一段,這一段講短壽的特徵。前面講了人體一般的壽命,然後是生命的規律,然後講到了人體長壽的特徵,又講到一些短壽的特徵。

黃帝曰:其不能終壽而死者,何也?歧伯對曰:其五藏皆不堅,使道不長,空外以張,喘息暴疾;又卑基墻,薄脈血少,其肉不石,數中風寒,血氣虛,脈不通,真邪相攻,亂而相引,故中壽而盡也。

黃帝曰:其不能終壽而死者,何也?”這樣的從功能上,從發育上,這樣的人,就是短壽的一種徵象,也是禀賦不足的現象。

歧伯對曰:其五藏皆不堅”,其五藏皆不堅,這當然是對一般人五臟皆不堅,他也是短壽,這看來是講的,從先天禀賦上五臟就不堅固。

使道不長”,因為前面講了,“使道隧以長”,這個“使道不長”。

空外以張”,鼻孔翻張,肺氣不能藏。所以從相貌上不是長壽的相貌。使道不長,又是說人中溝不長也可以,如果說鼻孔短也可以,鼻孔外張。

喘息暴疾”,呼吸也喘息,氣息不均勻,氣喘,很快,暴疾是呼吸不勻。跟前面說“呼吸微徐,氣以度行”正好相反。說“喘息暴疾”。

又卑基墻”,面部的骨骼長得也低陷,面部肌肉也很瘦削。

薄脈血少”,薄脈血少其實還是指的望神,跟前面那個長壽講的血脈和調,是相對應的。這個“薄脈血少”是指氣血不足。表現在面部上是枯暗無華。面部很枯,很暗。不榮華。還是講的從望面部看到的。氣色、神色不好。沒有上面所說的那個榮華、滋潤,那種顏色。

其肉不石”,這個石,也是堅實,虛實的那個“實”。《太素》上就作“其肉不實”。肌肉也不堅固。

數中風寒”,這樣的人,本身就容易受到外邪。因為他正氣虛,如果再數中風寒,這個“數中風寒”,就是經常的受到外邪的侵襲,一是本身正氣虛就容易受到外邪,再加上這個人不注意養生,就更容易受外邪,說數中風寒,就是經常的受外邪。這風寒也是泛指外邪而言。不只是風寒兩邪,指六淫之邪。

血氣虛,脈不通”,由於受了邪氣的侵襲,更使得人體的正氣氣血虛弱,經脈不通暢,虛也不通暢,由於實邪阻滯了也不通暢,氣血不足,也不能正常通暢,所以不通暢本義可不只是一個實。只是堵塞不通不通暢。虛,本身也不能通暢運行。所以氣血調和,那是在氣血通暢的基礎上,才能正常的運行,調和。這一點因為經常容易被誤解,說“通則不痛,不通則痛”,那意思只有實邪才不通,虛就不能不通,虛也不通。所謂不通,就是流行不痛快,不暢快,經脈空虛了,氣血運行不暢快。

真邪相攻”,真,是正氣,邪,是邪氣,真邪相攻,正邪相爭,相互搏鬥。

亂而相引”,就是正氣不足,就引入,亂是指正氣不足,或者是正氣紊亂了,而引邪深入。正氣不足了,引動邪氣深入。

故中壽而盡也”,這樣的人,活到中年,壽命就結束了。就如同我們《上古天真論》所講的,“今時之人”,已五十歲,“年半百而動作皆衰”,半百不就是五十嗎?就是中壽。這“中壽”也是指的半百。這只不過《上古天真論》是從養生角度講得多。而本篇呢,看到的這段,是從先天的角度。從禀賦是否發育良好這個角度,來討論的壽命長短問題。這段就講完了。

【理論闡釋】

1 個體壽命長短的先後天因素的研究

這當然是作為研究的先後天因素。這是一個提供討論,提供參考的這麼一個內容。本篇先論先天禀賦強壯,是長壽的堅實基礎。後論先天禀賦薄弱,是後天失於調養,真氣虛餒,正難馭邪,大病既成,損壽夭折。這就確立了先後天因素。共同決定了壽命長短的養生長壽觀。

養生長壽觀是要從先後天兩方面來考慮,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尤其重視的先天我們提到了,作為青年人特別是,準備做父母之人,那必須養好自己的身體,去掉不良的習慣,保持精力的充沛,這樣才能有健康的下一代。但是出生之後,這是後天問題,後天問題是同樣重要的。即使先天禀賦很好,如果後天失於調養,上,僅能達到中,要分上、中、下上等的話,禀賦是上等的,上等也僅能達到中。中等的禀賦,僅能達到下。這是養生不當。

如果養生得當的話,下可及中,中可及上。先天禀賦是一般的,但是經過後天自己很注意調養的話,也可以達到上,達到長壽。所以這個禀賦是一個,後天也是一個,這兩方面都是很必要。很重要的問題。作為我們醫學也好,作為個人,不是搞醫學的養生也好,都必須從這個角度想,甚至於有的時候,先天的問題對於個體來說沒法解決,父母給的就是這個基礎,更主 要是靠自己了。所以張介賓在注釋這些問題上,講得非常透徹,他說是人定勝天,天定勝人。天定勝人,天定的,人就只能這樣,先天禀賦,但是人如果運用好了,也可以勝天,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壽命問題。所以,本段所說的人的壽命長短,先後天的因素研究問題,我看關鍵技術這麼兩句話,先天是要注意好,後天保養尤其重要。而且對於每個人個體來說,後天那才有積極意義。研究先天對於個人來說,說哪個人先天如何,你還能改變?誰也改變不了,所以重視後天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小結

本章論養生,我們選了這樣三篇。《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那是《素問》的,還有《天年》是《靈樞》的。才選了三篇。《內經》關於養生的很多篇都談到了。當然,這三篇相對的內容比較集中,養生的理論基礎是衰老學說,認為衰老是生命活動的自然過程,那當然是。其主導因素,是腎所藏的先天精氣的自然盛衰規律,而其他的臟腑,特別是化生水榖精氣的脾胃盛衰,也是衰老的重要因素。如果到了六七十歲之後,七八十歲,人的腎氣已經很衰了,但是壽命還可以延長若干年,甚至於幾十年,那靠什麼呢?那主要是靠後天脾胃之氣來支持。所以說脾胃盛衰,也是衰老的重要因素。因而衰老雖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過後天養護,強身防病,預防早衰,盡終天年的。

又把前面我們所講的,歸納了一下。養生原則上

養生方法,概括起來是

這就是我們這一章,這幾篇所選的內容歸納起來,就是這樣一些。


到現在為止,我們把《內經》這個講義,80學時所要講的內容都講完了。後邊的內容,這個講義後面還有下篇的內容,在80學時之外講,如果是講100學時的話,後面可以講。不過後面這些內容,我想同學們自己是可以學得懂的。自己可以讀得懂的。因此可以自學。在時間、精力允許的情況下,後邊可以自學。

自學,大家覺得最難的一部分,無非是最後那個五運六氣。其實五運六氣真的不難學,我告訴你們一個方法,什麼方法呢?你在學習的時候,就以這本就可以,每學一個重要的概念,你要記一個小卡片,把它寫下來。然後你在學習新概念的時候,如果用到前面的概念,你再把卡片拿過來,往前對一下。這就會了。但是說記不住,那沒辦法。記不住,經常念,經常講,經常用,才記得住。學而不用,也是記不住。不管中醫、西醫。什麼東西學完了總也不用,那也會忘。所以方法很簡單,我告訴你,你拿張卡片,讀著,哪個概念問題,你都給它記下來,比如什麼叫做司天,什麼叫做在泉,什麼叫天賦,什麼叫歲會,什麼叫主運、客運、大運?等等的。你把它都記下來,這麼幾十個概念,有二十幾張卡片夠寫了,就學習了。我如果花四個小時講,我一講你就明白,但是你掉過頭還是忘了。所以如果有興趣,自己學,我告訴你方法是本人經歷過的方法。因此我說後邊那部分大家可以自學。不是太難的。

這整個80學時講完了呢,我想提出幾點來,作為重點,還是要注意。因為我在講課開頭,我就提出來,重點是什麼?怎麼學習?在講完了之後,還要提幾點,我們應該怎麼樣複習?

  1. 原文要理解,重點的要背誦。哪個是重點,我一般的時候,在講課當中都提到了。有些雖然沒提到,但是我反復說,難道還記不住?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麼兩句話我想會記得住。

  2. 注釋當中,咱們教材上不是每一段之後,都有校注嗎?校注當中的那些詞,那些字,應當懂,應當理解。而且應當會用自己的話把它表述出來。比如“天癸”是什麼?教材注釋但有,你就按那個說。如果它那個話表述的不好,用自己的話組織也可以。

  3. 重點的問題,不論在【理論闡釋】和在【臨證指要】當中所談到的,尤其是【理論闡釋】那部分,你要仔細看一看,歸納一下【理論闡釋】闡釋了什麼?闡釋了幾個問題?用自己的話給它歸納成幾項。每一項有幾個字,我看就夠了。你學習得這麼學。要把那個【理論闡釋】全背下來,也沒必要。我們寫的教材也不是經典,沒有必要背。但是你應該知道,那一段說了幾個問題。用你的話概括一下。第一是什麼,第二是什麼,第三是什麼,就夠了。也許有的一段就談了一個問題,你就說那個,自己讀完了之後,讀懂了之後,用幾句話表述一下就可以。這包括學習方法了。

  4. 相關的內容,要有比較的來加以區別。比如說咳嗽,五臟六腑都有咳,每一咳是這麼樣?我雖然沒讓背,但是你應當知道,肺咳,咳嗽的特點是什麼?肝咳,咳嗽的特點是什麼?五臟六腑咳,其咳嗽各有什麼特點?這你必須通過比較才知道。同樣的是痺證,也有這個問題,五臟六腑之痺,痿證也是這樣的問題。所以很多相關的內容,要注意進行比較。不是死記硬背。死記硬背記不住,比較才能記得住。也才能應用。

  5. 關於諸病的病機,咱們講來很多病,除了病機之外,很多病也就了不少,那都談了有病機問題,這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我們中醫要辨證的,辨證什麼?怎麼辨的證?其實就在那裡分析病機。

所以我說這幾方面的內容,都是在複習的時候應該十分注意的。就全面了。《黃帝內經》曾經兩次說,“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內經》提到過兩次,一個是《至真要大論》一個是《靈樞。九針十二原》都提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很多事情都這樣。我們講80學時,實在是不少了,再講我就更是流散無窮了。所以各位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由少轉多,由博轉約,我在開始講的時候,學習方法就提到了這個問題,希望各位通過學習,能夠提高自己的水平。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謝謝。

[完/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