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在婦科中的應用

儒德中醫診所


摘要

 仲景設桂枝茯苓丸用以治癥痼病,凡瘀血內阻所產生的痛經、產後惡露停滯、死胎或胞衣不下,或胎而有癥,或靜脈曲張,或經閉,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瘤、卵巢炎、卵巢囊腫,皆可用之。筆者臨床上曾運用此方治療多囊性卵巢和子宮肌瘤,頗獲良效。

關鍵詞 : 桂枝茯苓丸 癥痼 多囊性卵巢 子宮肌瘤

 桂枝茯苓丸源於《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文中記載:“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

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仲景設此方用以治癥痼病。[1]

 桂枝茯苓丸組成為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藥、桃仁、方中桂枝通行血脈,散下焦蓄血;芍藥除血痹,破堅積,通利血脈;丹皮活血散瘀;桃仁 泄血滯,行瘀通經;茯苓利水除濕,健脾和胃,益脾氣[1]、[2]。

凡瘀血內阻所產生的痛經、產後惡露停滯、死胎或胞衣不下[1],或胎而有癥[3],或靜脈曲張[4],或經閉,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瘤、卵巢炎、卵巢囊腫[4]、[5],皆可用之。

 筆者臨床上曾運用此方治療多囊性卵巢和子宮肌瘤,頗獲良效。

案例一

 患者陳XX,1999年4月來診,患者體形肥胖,主訴左少腹疼痛,LMP4月10日,月經周期規則,經量時多時少,經來腹痛,曾做過三次人工受孕,皆告失敗,西醫科學儀器檢查結果,卵巢機能不全,卵殼過硬,卵子發育不成熟,是為多囊性卵巢。余予以處方科學濃縮中藥桂枝茯苓散加味。

5 月6日復診,主訴左少腹疼痛減輕。續處方:桂枝茯苓散7.0克,四逆散4.0克,益母草1.0克,香附1.0克,3×7AC。5月13日,主訴5月7日經行,腹痛減輕,經量較已往正常,左少腹疼痛幾已消失,病況續有進步。

處方:桂枝茯苓散5.0克,逍遙散4.0克,皂刺1.0克,夏枯草1.0克,膽南星1.5克,菟絲子1.5克 3×7。

5月20日,主訴左少腹疼痛又犯且為抽痛,續處方同5月13日。

5月27日,主訴病況改善。因皮膚癢甚,而改以治療皮膚病為主要目標。同年,10、11兩個月筆者因故休診,病患亦隨之停止治療。

12月初,患者回診,告知,剛剛抽血檢查,下週可得知結果。隔週檢查報告出來,其卵巢、卵子皆正常,已無多囊性卵巢徵象。囑其續調養以準備懷孕。

 按多囊性卵巢綜合症係指卵巢囊性增大,出現月經不調、不孕、多毛、肥胖等綜合病徵。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月經調節機制失常所引起的,其因素為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失調、卵巢類固醇生物合成所需酵素系統缺陷、腎上腺皮質功能缺陷等;

主要病理變化則為無排卵和卵巢包膜增厚。中醫認為此症與腎虛及痰濕瘀阻有關,臨床以腎虛合併痰濕瘀阻者為多見[6]。

因此,余以桂枝茯苓散活血化瘀,消癥散結;以四逆散、逍遙散運行樞機,調理月經;菟絲子以補腎;膽南星以化痰濕;夏枯草以軟堅;皂刺以破堅積[7];以共達愈病之良效。

案例二

 患者傅華××,女性,年約五十歲,1999年2月24日檢查發現有膽結石、腎結石。同年6月24日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肌瘤5.1×3.9cm 。

6月25日檢查有脂肪肝並作乳房纖維囊腫切除手術 。

9月1日來中醫部找我診治。我予處方:桂枝 三錢 茯苓 三錢 丹皮 二錢 桃仁 二錢 赤芍 二錢 香附 三錢 穿山甲 三錢 鱉甲 三錢 生牡蠣 五錢 浙貝母 三錢 海螵蛸 二錢 女貞子 三錢 荔枝殼 二錢 川楝子 二錢 延胡索 二錢 佛手柑 三錢 鬱金二錢 囑其每週服五付。

10月6日經超音波檢查子宮肌瘤明顯縮小為3.3×3.3cm,囑其繼續服藥。

 按子宮肌瘤係由子宮平滑肌增生而成,絕大多數為良性,中醫將它歸屬於“癥瘕”範圍。子宮肌瘤依生長部位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長於子宮內膜的稱為粘膜下肌瘤;長於子宮壁肌層的稱為間質性肌瘤;長於子宮漿膜表面的稱為漿膜下肌瘤。

現代醫學對子宮肌瘤真正的形成原因尚不清楚,中醫則認為係瘀、虛、積冷結氣所造成,即產後胞室空虛或經期血室開放,而又飲食冰冷或感風寒或逢雨露,邪氣乘虛侵襲,致使氣血鬱傷;或因暴怒傷肝,遂氣滯血留;或憂思傷脾,血虛氣滯;

或情志抑鬱,氣機不暢,致血行澀滯;或因痰濕與氣血相結成瘀;亦有因半產或產後惡露留滯;或手術後積血留積;或經行不暢經血殘留,致衃血依附包宮內外,日久凝結成癥假。

治療子宮肌瘤以活血化瘀、化痰軟堅散結為主[8]。余以桂枝茯苓散活血化瘀,消癥散結;以香附理氣開鬱,穿山甲、鱉甲散腫潰堅,生牡蠣、浙貝母軟堅散結、消痰散結,海螵蛸通血脈、活經絡兼有制酸作用,女貞子養陰益精、平補肝腎、且具類女性素作用,荔枝殼、川楝子行散滯氣,引藥入肝經,延胡索活血行氣、除癥瘕,佛手柑理氣和中、舒肝解鬱,鬱金行氣解鬱[7]。

參考文獻

  1. 李克光 ,楊百 ,金匱要略講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29-230,1985。
  2. 周禎祥,張仲景藥物學,富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57、64、120、160、140-141.
  3. 曹穎甫,金匱發微,樂群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40-241,1991。
  4. 柯有益,日本醫師會,漢方治療入門,啟業書局:134-145,1998。
  5. 郭世榮,臨床漢方處方詳解,正言出版社:173-174,1990。
  6. 程涇,月經失調與中醫周期療法,啟業書局:13-14。
  7. 焦樹德,用藥心得十講,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
  8. 廖美麗,第一屆全國董氏奇穴學術研討會特刊:93,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