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正氣為本 抵禦外邪為標

先辨風熱與風寒 再辨六證型 論治無誤 效果不輸西藥


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常務理事黃碧松說明,「傷寒論」中將人 體的疾病症狀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少陰、太陰、厥陰六種證 型,感冒的辨證方式也以此為原則,分為六大證型中,再細分為 其他次要證型。

例如太陽證型的感冒患者,若出現頭痛、怕風、發熱、出汗等症 狀,多以桂枝湯主治,因而稱為「桂枝湯證」;如頭痛發熱、身 疼腰痛、怕風、無汗而喘息等現象,則應以麻黃湯主治,稱為「 麻黃湯證」,其他如葛根湯證、小柴胡湯證或小青龍湯證,都可 由中醫師視患者的感冒症狀,加以歸納後所辨的證型。

至於流行性感冒,中醫稱為「時行感冒」,雖然傳染力較強,疾 病的表現也較劇烈,但辨證治與一般感冒並無差別,統稱為「外 感」。感冒固然是感受外邪(病毒或細菌)所致,多數發生於氣 候突變、冷熱失常的時節,但是,中醫認為,外感只是「標」, 抵抗力的強弱才是病因的「本」。

抵抗力強的人可以不受外邪所侵,正氣弱的人,就可能三天兩頭 就因氣候變化而生病,因此中醫治療感冒的原則在於培養正氣, 讓疾病自動退卻。黃碧松說明,尋求中醫方式治療感冒,影響成 效最大的關鍵為辨證是否正確,首先須辨別的是,感冒是由於風 熱或風寒所導致。他指出,臨床上常見的惡寒怕冷、不流汗、骨 節痠痛、鼻子不通、頻頻打噴嚏;流出來的鼻水如清水一般,喉 頭癢、易咳嗽,咳出來的痰清而稀;體溫時而升高、時而正常, 舌苔薄白,脈象浮而緊者,屬「外感風寒」,一般常用荊防敗毒 散來治療;習慣上常用的固有成方,有汗用桂枝湯,無汗用麻黃 湯,後頸痠痛僵硬「項背硬几几」者,就用葛根湯治療,緩解症 狀的效果都很好。

至於感冒時的症狀是發熱而不惡寒,或惡寒症狀僅輕微、短暫, 咽喉紅腫疼痛,頭昏沈、脹痛,口乾常想喝水,咳嗽、吐出的痰 黃而濃稠,舌苔薄白,或偶爾呈薄黃狀,脈象浮而數者,症狀輕 時用桑菊飲,症狀嚴重時則以銀翹散治療效果較佳。根據藥理分 析發現,桑菊飲和銀翹散具有殺菌作用,可作為天然抗生素,可 防止感冒時細菌趁機而入。

黃碧松說,有些人感冒時脈象並不浮,一直想睡覺,有時會感到 手腳冰冷,雖然有體溫升高、發熱的現象,但須以加入附子劑的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因為這類患者體質本虛,一旦感冒,血壓 不上升反而下降,一般人以為發燒時不應使用附子,結果往往導 致感冒纏綿不癒。事實上,治療這類少陰證者應使用少許補劑, 才能提升人體抗病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