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爛喉痧


一、病因病機

爛喉痧的致病主因是溫熱時毒,其發病與冬春天時不正之氣及人體正氣不足或臟腑氣血陰陽失調等因素有關。
感受溫熱時毒的途徑有與患者直接接觸和經空氣傳染兩種。
溫熱時毒由口鼻侵入人體,直犯肺胃,熱毒之邪蘊伏於肺胃,內外充斥,是爛喉痧病機的關鍵所在。肺合皮毛,胃主肌肉,咽喉為肺胃之門戶。熱毒怫鬱於肌表則表現為衛表見症;熱毒竄擾血絡則肌膚丹痧密布;熱毒上雍咽喉則咽喉紅腫潰爛。

二、診斷

  1. 典型的臨床證候:急性發熱,肌膚丹痧,咽喉腫痛糜爛,舌紅絳起刺狀如楊梅為特點
  2. 明顯的季節性:好發於冬春兩季
  3. 強傳染性:有與爛喉痧患者接觸史

三、鑑別診斷

爛喉痧應與白喉、麻疹、藥疹等作鑑別。

四、辨證論治

爛喉痧的辨證首在通過察痧、視喉、觀神、切脈來判斷病勢發展的順逆。凡痧疹顆粒分明,顏色紅活,咽喉淺表糜爛,神情清爽,脈浮數有力者,係正氣較盛,能使邪透達,屬於順證;若痧疹稠密,急現急隱,顏色紫赤,咽喉糜爛較深,神昏譫語,脈細數無力等,則為正不勝邪、邪毒內陷,屬於逆證。
治療以清泄熱毒為原則。初起時,邪在肺衛。病邪較輕,病位較淺,治宜辛涼清解,以透邪外出;病邪傳裡後,熱極化火,治宜清火解毒,如見陽明腑實者可用苦寒攻下以泄熱;熱毒陷入營血者,注重清營涼血;若氣營(血)兩燔者,宜清氣涼營(血)並施。;後期,營陰津液耗傷餘邪未淨者,治以清營養陰為主。

(一)毒侵肺衛

證候 初起憎寒發熱,繼則壯熱煩渴,咽喉紅腫疼痛,甚或潰爛,肌膚丹痧隱隱可見,舌紅赤,見珠狀突起,苔白而乾,脈浮數。
分析 本證為爛喉痧的初起表現,時毒外襲肌表、內侵肺胃之證。邪犯肌表,邪正相爭,衛陽受郁,故憎寒發熱,苔白、脈浮數。肺胃熱毒上雍咽喉,則咽喉紅腫疼痛而糜爛;熱毒迫及營分,外竄血絡,則皮膚丹痧。心煩口渴,舌紅赤如珠均為熱毒雍盛的徵象。
治療 透表泄熱,解毒利咽,涼營透疹。方用清咽梔豉湯內服,玉鑰匙吹喉。
清咽梔豉湯:生山梔 香豆鼓 銀花 薄荷 牛蒡子 粉甘草 蟬蛻 白僵蠶 水牛角 連翹殼 苦桔梗 馬勃 蘆根 燈心 竹葉 夏春農《疫喉淺論.疫喉痧論治》認為:治疫喉之關鍵,惟在善取其汗,有汗則生,無汗則死。丁甘仁也指出:爛喉丹疹,以暢汗為第一要義。因此,本方用豆豉、薄荷、牛蒡子、蟬蛻辛透表郁以疏散熱毒;以山梔、銀花、連翹清熱解毒;僵蠶、馬勃、桔梗、甘草開結利咽;以水牛角合辛涼之品意在涼營解毒透疹;另用蘆根護陰生津,燈心草、竹葉清心並導熱下行。全方以解毒為中心,兼利咽涼營透疹,並疏散表邪,頗合喉痧時毒初起的病機。
玉鑰匙:焰硝、硼砂、冰片 白僵蠶;能清熱利咽,定痛消腫,用於初起咽喉紅腫而末糜爛者。

(二)毒雍上焦

證候 壯熱,口渴,煩躁,咽喉紅腫糜爛,肌膚丹痧顯露,舌紅赤有珠,苔黃燥,脈洪數。
分析 此為表邪已解,熱毒雍於上焦氣分,氣分熾盛,故壯熱、煩躁。熱毒蘊結不解,膜敗肉腐,則咽喉紅腫糜爛;熱毒竄入血絡,則肌膚丹痧顯露。舌紅赤有珠,苔黃燥、脈洪數為氣分熱毒熾盛徵象。
治療 清氣解毒,涼營退疹。方用余氏清心涼膈散加味:連翹 黃芩 山梔 薄荷 石膏 桔梗 甘草 竹葉 生地 丹皮 赤芍 紫草
本方為涼膈散去硝、黃加石膏、桔梗而成,有清氣泄熱、解毒利咽之效。
方用連翹、黃芩、竹葉、山梔清泄氣分邪熱;用薄荷、桔梗、竹葉、甘草輕宣上焦氣機;用石膏大清氣分熾熱。丹痧顯露,舌赤有珠,為肺胃熱波及營分,擾動血絡之明徵,故必須酌加生地、丹皮。赤芍、紫草等以涼營解毒。如大便燥結者,須仍用大黃、芒硝以通腑泄熱。
同時用錫類散少許,吹於患處,以清熱解毒,化腐生新。如腫而不爛者仍用玉鑰匙。
錫類散:象牙屑(焙) 珍珠(制) 青黛(飛) 冰片 壁錢(泥壁上者) 西牛黃 焙指甲

(三)毒燔氣營

證候 咽喉紅腫糜爛,甚則氣道阻塞,聲啞氣急,丹痧密布,紅暈如斑,赤紫成片,壯熱,汗多,口渴,煩躁,舌絳乾燥,遍起芒刺,壯如楊梅,脈細數。
分析 此為邪毒化火,燔灼氣營(血)之危重證。氣分邪毒熾盛,則見壯熱,汗出,口渴,煩躁。營 (血)分熱毒亦熾,故見丹痧密布,紅暈如斑。舌絳乾燥,遍起芒刺,狀如楊梅,脈細數等,為熱灼營陰之徵。
治療 清氣涼營 (血),解毒救陰。方用涼營清氣湯。
涼營清氣湯:水牛角 鮮石斛 黑山梔 丹皮 鮮生地 薄荷葉 黃連 赤芍 玄參 生石膏 生甘草 連翹殼 鮮竹葉 茅蘆根 金汁 (衝服)
薄荷、竹葉、連翹殼、山梔、生石膏、黃連清泄氣分熱毒;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金汁涼營(血)解毒;玄參、石斛、蘆根、茅根甘寒救陰,共奏氣營(血)兩清,解毒生津之效。
如見神昏譫語,為熱毒內陷心包,沖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以清心開竅。痰多加竹瀝水、珠黃散:珍珠 (豆腐制) 西牛黃
如見肢冷、汗出、脈微等內閉外脫之證者,當急用參附龍牡湯法救逆固脫。

(四)餘毒傷陰

證候 咽喉糜爛漸減,但仍疼痛,壯熱已除,惟午後仍低熱,口乾唇燥,皮膚乾燥脫屑,舌紅而乾,脈細數。
分析 此為爛喉痧恢復期的表現。邪毒已減,餘邪未淨,故見壯熱消退,而午後低熱。咽喉輕度糜爛。肺胃陰傷,故口乾唇燥,皮膚乾燥而脫屑。舌紅而乾,脈細數,係陰津耗傷。
治療 滋陰生津,兼清餘熱。方用清咽養營湯。
清咽養營湯:西洋參 生地 茯神 麥冬 白芍 天花粉 天冬 玄參 知母 炙甘草
如餘毒仍盛者加水牛角。
本方的治療重點是滋陰生津。方中西洋參、天冬、麥冬、玄參、生地甘寒生津,芍藥、甘草酸甘化陰,共奏養陰之效。知母、花粉清泄餘熱,且能滋陰生津。茯神於心安神,以除心煩。

五、對症處理

  1. 關節痺痛 若爛喉痧後,出現關節紅腫,游走性疼痛,舌紅少苔,脈細數者,為時毒流注關節,經絡瘀阻不通。治宜清利關節,活血化瘀,通痺舒絡。方用四妙丸加味:黃柏 蒼朮 川牛膝 生意苡仁 木瓜 防己 桑梔 忍冬藤 赤芍 丹參 桃仁 地龍
  2. 少尿血尿 若爛喉痧後,出現尿少,血尿,浮腫,血壓升高,頭暈,舌紅,脈細數者。為時毒流注腎絡,耗傷腎陰,腎絡瘀阻,水瘀互結所致。治宜滋腎涼血解毒,活血通絡利水。方用豬苓湯合小薊飲子加減:生地 阿膠(烊化) 赤芍 小薊 蒲黃 藕節 木通 豬苓 茯苓 澤瀉 山梔 炒荊芥炭 益母草
  3. 心動悸 若爛喉痧後,出現心悸、氣短、胸悶、神疲、汗出、舌紅少苔,脈細數無力者,為時毒流注心脈,損傷心氣心陰,血脈瘀滯所致。治宜滋養心陰,補益心氣,養血活血。方用《溫病條辨》救逆加人參湯:炙甘草 乾地黃 白芍 麥冬 阿膠 生龍骨 生牡蠣 紅參可酌加丹參、桃仁、赤芍等。

六、預防與調攝

  1. 隔離病人,疑似猩紅熱患者或已確診的病人,應即隔離治療,直至咽喉腫痛和丹痧消失。
  2. 流行期間,應避免集會或到公共場所,如到公共場所時應戴口罩,進行藥物預防,可連續服用銀翹散湯劑3日,每日2次。
    亦可用大青葉、板藍根各30g,水煎服。連服1周。
  3. 在發病時應忌食魚腥海鮮及辛辣刺激之品,多喝開水,食清淡之物,並注意休息。
  4. 注意口腔衛生,以溫鹽水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