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霍亂


掌握真霍亂和類霍亂的含義、鑑別,霍亂病變過程中寒熱乾濕的辨證,濕熱和寒濕二證霍亂的證治。應該要熟悉霍亂病變過程中,脾胃氣機升降失常而致的主要臨床表現,導致陰津大量丟失,陰竭陽脫的發病機理,了解發病初起階段以邪實為主,到中後階段常常呈現邪氣不盡,而見津液嚴重虧損、陽氣漸見虛脫的虛實夾雜之病理特點。

本病嚴重時又稱"絞腸痧",病情危重時,應採綜合療法,除藥物外,還可用探吐、取嚏、針刺、燙灸等方法。既強調消毒隔離,又須預防,及早治療為要。


霍亂是感受時行疫厲之邪,邪隨飲食侵入人體胃腸,以發熱、腹痛不甚、頻繁嘔吐、泄瀉為臨床特徵的一種急性疫病。因發病急驟,病情嚴重,病變常在頃刻之間揮霍撩亂,故名霍亂。本病四季均有發生,但以夏秋濕邪較盛之季尤易發病。

以前所稱的霍亂,是指上吐下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多種疾病,稱為類霍亂,如急性胃腸炎、食物中毒等,其範圍較廣。

本章論述的是由疫病之邪引起的霍亂,民間亦有稱它為"絞腸痧"或“吊腳痧"等。西醫傳染病學中的真霍亂、副霍亂,均屬於中醫霍亂範圍。至於急性胃腸炎、食物中毒等雖不屬霍亂範圍,但治療上也可參照。

一、病因病機

本病好發於夏秋之際。因當令暑濕之氣較盛,氤氳蒸騰,充斥上下,若調攝不慎,極易感受暑濕穢濁疫病邪氣;或因貪涼露宿,以致寒濕疫穢之氣侵犯中焦,均可導致脾胃受傷。運化失常,氣機不利,升降失司,清濁相干,亂於腸胃,而成上吐下瀉之亂。《時病論》指出:"霍亂之證,在夏秋為多,得之於風、寒、暑、熱,飲食生冷之邪,雜揉交病於中,證不能堪,一任邪之揮霍撩亂,故三焦混淆,清濁相干,亂於腸胃也"。此外,氣候變化的異常,非其時而有其氣,也是導致霍亂發生的重要原因。《醫學綱目》中記載:歲土不及,風乃大行,民病霍亂飧泄。

因於飲食不潔。誤進腐餿變質之物;或因貪涼飲冷,恣食生冷瓜果;或因暴飲暴食,最易造成脾胃損傷,則正常的運化功能受阻,以致清濁相干,亂於腸胃,終成霍亂。《丹溪心法》中有"人於夏月,多食瓜果。多飲冷乘風"以致食留不化,因食成痞,隔絕上下。遂成霍亂"的記載。《霍亂論》也敘述得很清楚:若其人中陽素餒,土不勝濕,而飲冷貪涼太過,冷則濕從寒化,而成霍亂者亦有之。

上述可知,霍亂的發生主要責之於感受外來時行疫病之邪和飲食不慎兩個方面。其病位在脾胃、大小腸。人體感受疫病穢濁之邪,損傷脾胃,引起脾胃氣機升降失常,氣逆於上為嘔吐,濕濁下趨、清氣不升為泄瀉,此即所謂清濁相干,升降逆亂,發為霍亂。病發之後,即有寒熱之分,如為濕熱穢濁之所雍滯中焦,或者陽盛之體,邪從熱化,成為熱霍亂;若寒濕生冷傷及脾胃,或由素體陽虛,邪從寒化,則成寒霍亂。劇烈吐瀉,傷津脫液,陰津耗竭,有亡陰之弊,可出現目眶下陷,皮膚松皺,甚至螺紋乾癟等一係列陰津耗竭現象,進而發展為陰損及陽,陰竭陽脫,危及生命。大量津液丟失,筋脈失去濡養而拘急,可以引起小腿及腿部肌肉痙攣。即民間所謂的"絞腸痧"或"吊腳痧"。亦有疫病穢濁之氣過重,邪濁阻滯中焦,氣機升降窒塞,上下不通,發為"乾霍亂"者,病情尤為深重。

根據《傷寒論》的記載,由於本病的發生比較急驟,來勢兇猛,常常使人暴瀉,極易損傷人體陰津和脾胃陽氣。因此,本病發病初起階段是以邪實為主,到中後階段常常呈現出邪氣未去,而津液亡失,陽氣虛脫的虛實夾雜的病理特點。

二、診斷

三、鑑別診斷

首先,對真霍亂和類霍亂作鑑別,主要依據實驗室檢查結果。其次,要求與下列病證作鑑別:

嘔吐 嘔吐是多種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症狀,一般常有原發病可找;霍亂則有明顯的季節性,吐瀉並見,可以與之鑑別。
泄瀉 泄瀉與霍亂的發病季節特點相同,且常常有飲食不潔的病史,泄瀉以大便稀薄,甚如水樣為特點;霍亂則具有上吐下瀉並見,或瀉下米滑水樣大便的特點,可資區別。
痢疾 痢疾的發病季節與霍亂相同,均在夏秋之際為多,嚴重的痢疾亦可以見到發病急驟,嘔吐、腹瀉、腹痛並見的現象,不過,它尚有裡急後重和下利赤白膿血的特點;霍亂則以吐瀉兼作或瀉下如米泄水樣大便為特徵。至於一般痢疾發病的病勢不會有揮霍撩亂的急驟表現,故兩者不難區別。

四、辨證論治

霍亂的病理過程變化很大,有下列幾點應注意辨證。首先辨寒熱乾濕:霍亂出現汗出肢冷,舌苔白膩,吐下物清稀,不甚穢臭為寒;若見到口渴煩躁,舌苔黃膩,吐下物穢臭難聞為熱。若見腹中絞痛,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為乾性,而腹痛有物吐下為濕性。其次辨吐瀉輕重,嘔吐若僅見惡心,或嘔吐食物殘渣為輕證;若嘔吐劇烈,吐出物為米泄水樣為病重。泄瀉如呈黃水樣,或混有粘液,氣味較穢臭為輕證;若泄瀉次數頻多,來勢兇猛,泄瀉物呈米泄水樣則為病重。還有辨有無轉筋。霍亂出現轉筋是由於暴吐暴瀉太過,體內津液大量亡失,筋脈失於濡養,拘急攣縮,四肢抽搐,甚則陰囊收縮;如未出現轉筋,則為體內津液的亡失程度尚淺,病情尚輕,一旦出現轉筋則提示病情已深入,體內陰津已經大量亡失。最後須辨亡陰亡陽。霍亂亡陰為皮膚松弛,目眶凹陷,指紋癟凹,轉筋,心煩口渴,小便量少;如見面色蒼白,汗出肢冷,唇甲青紫則為亡陽。無論亡陰亡陽,均說明病情已經發展到危重階段。

(一)濕熱證

證候 發熱較重,即見暴吐暴瀉,甚則嘔吐如噴,吐出物酸腐熱臭,混有食物或粘液,瀉出物呈黃水樣,甚則如米泔水樣,熱臭難聞,頭身疼痛,心煩,口渴,腹中絞痛陣作,甚則轉筋,小便黃赤灼熱,舌苔黃膩,脈象濡數。
分析 感受時令之邪,暑濕穢濁從口鼻而入,直趨中道;邪正清濁相干亂於腸胃是本病發生之關鍵。即作暴吐暴瀉,乃因濕熱穢濁之邪鬱於中焦,脾胃受傷,胃氣上逆,脾氣下陷。脾胃運化失司,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故吐出物混有食物殘渣。濕熱下迫大腸,則瀉出物帶有粘液和泡沫,並且瀉出物呈黃水樣。因濕熱穢濁邪氣侵襲,衛表清陽被遏,而有發熱、頭身疼痛之症。腹中絞痛,則因於邪雍腸胃,滯而不通所致。邪熱內留,津液損傷,遂見心煩口渴、小便黃赤灼熱、舌苔黃膩、脈象濡數之象。如津傷嚴重則會出現轉筋。
治療 清熱化濕,芳香化濁。方用蠶矢湯或燃照湯加減。
蠶矢湯:晚蠶砂(包) 木瓜 薏苡仁 制半夏 黃連 大豆黃捲 黃芩(酒炒) 通草 吳茱萸 焦山梔 燃照湯:酒黃芩 焦山梔 制厚樸 佩蘭 滑石 白寇仁(後下) 炒豆鼓 制半夏
蠶矢湯方具有清熱舒筋,和中利濕的作用。方中選用木瓜、蠶砂是專為霍亂轉筋而設,因此用於濕熱霍亂,且兼轉筋拘攣者較為貼切。半夏、吳茱萸、黃連、黃芩、山梔相配,辛開苦泄,中焦暢通,濕濁無以留著。大豆黃捲透邪外解,通草、意苡仁淡滲分利,使濕濁自下而去。
燃照湯取黃芩、山梔、滑石、豆豉以清暑泄熱,佩蘭、半夏、厚樸、白寇仁以化濕闢穢,故吐利較甚者用之頗佳。如脘悶吐甚,湯藥難進,可以先服玉樞丹;若脘痞,乾嘔較甚,加用竹茹,重用川樸、白豆寇;若熱甚者,可用白虎湯、竹葉石膏湯、甘露消毒丹以清瀉其暑熱之邪;若挾食滯者,加用焦六曲、焦山楂,以消食導滯;小便短少加通草。車前草滲濕利尿;若手足厥冷,腹痛自汗,口渴,口唇指甲青紫,小便黃赤,六脈俱伏,是為熱伏於內,熱深厥深之真熱假寒,應重用石膏、竹葉、天花粉以清熱生津,補益氣陰。

(二)寒濕證

證候 惡寒發熱,發熱較輕,驟發吐瀉交作,吐出物如清水樣,或如米泔水樣,瀉出淡黃色稀便,甚則如米泔水樣,不甚穢臭,腹部冷痛,喜按喜溫,口不渴或渴喜熱飲,頭身疼痛,胸脘痞悶,舌苔白而濁膩,脈象濡弱。
分析 外感穢濁之疫邪,郁遏肌表衛陽,邪正相爭。則有惡寒發熱,頭痛身痛,因病邪性質為寒濕,故發熱輕而惡寒重,寒濕穢濁之氣雍滯中焦,脾陽受損,清濁不分,升降悸逆,脾不升清而下陷,胃不降濁而上逆,故見吐瀉交作。且因寒氣偏勝,故吐出物如清水樣,瀉出清黃色稀便而不甚穢臭,腹部冷痛,喜按喜溫,是寒邪郁阻中焦,寒性收引,中陽被遏所致。寒濕凝滯則口不渴或口渴喜熱飲。寒濕內停,清陽受阻,不得舒展,以致胸脘痞悶不適,四肢厥冷,舌苔白膩而濁,脈象濡弱皆為寒濕郁遏,陽氣不得升發之象。
治療 芳香化濕,溫中散寒。方用藿香正氣散附子理中丸加減。
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葉 蘇葉梗 白芷 制川厚樸 桔梗 焦白朮 大腹皮 半夏曲 茯苓 甘草 大棗 車前子 薑竹茹 炮薑
附子理中丸加味:炮附塊 炒焦白朮 炮薑 黨參 炙甘草 陳皮 蘇葉梗 竹茹
藿香正氣散具有芳香闢穢化濁之功,尤其藿香、紫蘇、白芷三藥相配,散寒化濕之功相得益彰,對寒濕霍亂以濕邪偏重而病者較為適宜。附子理中丸具溫振脾陽以復脾胃正常之運化,方中附子、乾薑為振奮脾陽之主藥,對於寒濕霍亂尤以陽虛寒盛明顯者更為適合。若表現為寒熱錯雜,兼見心煩。口渴,舌苔黃者,加黃連以配乾薑,寒溫並用,和中道而止吐瀉;嘔逆甚,脈象沉伏者,為脾胃陽氣大虛,陰寒上逆,加吳茱萸、肉桂、丁香以溫中降逆;若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如陽氣既虛而陰津亦不足者,則可用通脈四逆湯合豬膽汁湯以反佐從治,既通其陽,又顧其陰;若陰寒較甚,既吐且利,手足厥逆,轉筋拘急者,加用吳茱萸、木瓜,或加重附子量以溫經通絡。

(三)毒穢證

證候 發熱,卒然腹中絞痛,痛甚如刀劈,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煩躁悶亂,甚則面色青慘,昏憤如迷,四肢逆冷,頭汗如雨,舌淡苔白,脈象沉伏。
分析 本證俗稱"乾霍亂"。穢毒邪氣侵犯機體,邪證抗爭而發熱;毒穢濁邪阻遏中焦,氣機窒塞,上下不通,則卒發腹中絞痛,甚則如刀劈,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濁邪雍閉,陽氣關格於上下,清陽不得舒展,則煩躁悶亂。面色青慘,昏饋如迷,四肢逆冷,頭汗如雨,乃因中陽為穢濁毒邪所阻,中陽閉塞,氣機逆亂,陽氣不得宣通以榮於頭面四末。舌苔淡白,脈象沉伏為毒邪內盛,阻礙陽氣之徵。
治療 避穢解毒,利氣宣陽。方用玉樞丹行軍散加減。
玉樞丹 (方見暑濕章)
行軍散 (中成藥):牛黃 麝香 珍珠 冰片 硼砂 雄黃 火硝 金箔 薑粉
玉樞丹具有芳香泄濁,開竅逐邪之功效。用於穢毒霍亂,中道閉阻而欲吐不能吐,欲瀉不得瀉之症最宜。行軍散中用麝香、冰片可芳香開竅、行氣闢穢,並善止痛,是專為吐瀉腹痛、竅閉神昏而設的良藥。腹脹較重,欲便不能,加用烏藥、沉香、厚樸以破氣散滯;若小便不通,加用冬葵子、滑石以利尿通濁;如吐瀉病勢見減,可用藿香正氣散以善其後。
此外,本證的治療還有一些簡便有效的方法:
  1. 用燒鹽放入熱湯調服,以刺激咽喉探吐,一經吐出,不僅煩躁悶亂之症狀可減,而且可使下竅宣暢,二便自然通利。
  2. 用行軍散或紅靈丹搐鼻取嚏,以闢穢解毒,通閉開竅。
  3. 針刺十宣、委中出血,以通脈開竅,引邪外出。
  4. 另用生大蒜搗爛,貼兩腳心,或以吳茱萸研末,鹽滷和,塗於兩足心亦能取效。
  5. 用燒酒摩擦轉筋處,以軟散為度。

(四)亡陰證

證候 吐瀉並作不止,吐瀉物如米泔水樣,疲軟無力,目眶凹陷,指螺皺癟,聲嘶,面色恍白,心煩,口渴引飲,呼吸短促,尿少尿閉,舌質乾紅,脈象細數。
分析 感邪太重,直犯中道,清濁相混以致吐瀉頻作不止。體內津液大量亡失,氣陰兩傷,神失所養,故疲軟無力;目眶凹陷,指螺皺癟是為津氣耗竭,亡陰脫液之症;津傷及陰,足少陰腎經上絡咽喉,陰虧則咽喉失養,遂見聲嘶。津液大量亡失,陽隨陰脫則有面色恍白之象。吐瀉太過,津精耗竭,失於滋潤而見心煩,口渴引飲。病重犯及腎陰,致腎不納氣,故呼吸短促。腎水乾涸,則出現尿少尿閉,舌質乾紅,脈象細數。
治療 益氣養陰,生津救逆。方用生脈散大定風珠加減。
生脈散 (方見春溫章)。
大定風珠 (方見春溫章)。
生脈散有斂陰固脫之效,用於霍亂亡陰證甚宜。大定風珠具鎮中通上達下之功,為滋陰填精,柔肝熄風固脫之方,用於霍亂陰液耗甚,虛風內動,時時欲脫之證尤效。若疲軟乏力明顯,可以加用西洋參、白芍補益氣陰;聲嘶可加用訶子以固腎開音;嘔吐劇烈,加用竹瀝、竹茹、半夏;腹瀉明顯,可用五味子、烏梅以澀腸止瀉;口渴甚,用竹瀝水頻飲,以清熱生津;呼吸急促用五味子、鵝管石以補腎納氣;本病之少尿,甚至尿閉,忌用滲利之品,當以麥冬、生地、玄參益水之源;對於目眶凹陷,指螺皺癟之脫水徵象,《小品方》中記有與水法,即讓病人大量飲水,以新汲井水為佳,飲多益善。現代可用淡鹽水口服。

(五)亡陽症

證候 吐瀉過劇,四肢厥冷,汗出身涼,呼吸微弱,語聲低怯,惡寒倦臥,精神萎靡,舌質淡白,脈象沉細,甚則細微欲絕。
分析 由於濁邪阻於中焦,清濁相干,以致吐瀉過劇。吐瀉過久,陽氣暴脫,陰寒內盛,陽衰不能溫煦,故四肢厥冷。汗出身涼是為陰寒內盛,陽越於外,陰陽格拒所致。腎陽不足,納攝無權,則見呼吸微弱,語聲低怯;腎陽不足,證氣虧損,反為邪固,故惡寒倦臥,精神萎靡。舌質淡白,脈象沉細或微細欲絕是為陽氣亡失,陰陽分離之危候。
治療 宜益氣固脫,回陽救逆。方用通脈四逆湯參附湯加減。
通脈四逆湯:炙甘草 熟附子 乾薑
參附湯 (方見風溫章)
通脈四逆湯中重用乾薑、附子二味,取其大辛大熱之性,速破在內之陰寒,急回外越之陽氣,用於寒盛陽微之證尤宜;參附湯以人參大補元氣為主,附子溫壯真陽為輔,二藥合用,大溫大補,具有回陽、益氣、固脫之功,用於脈微欲絕、時時欲脫之象最佳。若兼見到面赤煩躁,是陰寨盛於下而虛陽迫於上的表現,可加用蔥白,即取白通湯之意,以驅陰通陽;若下利不止,面赤,乾嘔而煩躁,厥逆無脈者,是為陰寒極盛、格陽於外之候,可以加用蔥白、人尿、豬膽汁,即取白通加豬膽汁湯之意,是在溫陽藥中反佐以咸寒苦降之品,以防對熱藥的格拒。腹痛甚者,加白芍以和陰緩急止痛;大汗不止者,加山茱萸以斂汗固脫;嘔吐劇烈,加用散寒止嘔的生薑;如下利而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病情嚴重者,可以重用乾薑,以加強其溫陽通裡的效果;如見下利,利忽自止,四肢厥逆,惡寒,脈微不顯,是為陰液內竭之象,可用四逆湯中加重人參,取益陰救逆,回陽復陰之功。

五、對症處理

六、預防與調攝

預防

對於確診霍亂者,必需嚴格隔離,保護水源和食物,以杜絕蔓延。 要嚴格控制、觀察疫區內疫情變化,對重點免疫預防對象可以接種霍亂菌苗。 還必須做好傳染病通報。

調攝

首先強調飲食的調護,強調邪氣未清時不能進食。其次,在精神方面也要注意調攝。

小結

霍亂是因飲食不潔且感受穢濁疫病之氣導致突然吐瀉交作為主要特徵的急性疫病。

霍亂的主要表現是起病急驟,腹不甚痛,吐瀉交作,次數頻繁,且有強烈傳染性。它有寒證和熱證的不同,又有乾霍亂和濕霍亂的區分。

霍亂的病因是由於感受時邪和飲食不慎所致,其病位在脾胃、大小腸;其病理為穢濁之氣阻遏中焦,升降失司,清濁相干,亂於腸胃。若吐瀉過甚,可以導致陰竭陽亡。

霍亂發病兇險,可辨為寒熱二證。其治療在芳香化濁、和中化濕基礎上,分別立清熱化濕和溫化寒濕法,前者以蠶矢湯、燃照湯為代表方,後者以藿香正氣湯、附子理中丸為代表方。在亡陰時應急救其陰,方用生脈散、大定風珠等;在亡陽時要回陽固脫,方用通脈四逆湯或參附湯等。對於乾霍亂表現的重危證候,應該採用綜合治療方法,除藥物如玉樞丹、行軍散外。還可用探吐、取嚏、針刺、燙灸等方法,現在還應及時予以補液、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根據病情發展,還應及時採取抗休克等方法。積極救治。在預防上要注意飲食起居,解水毒,闢穢惡;不要隨便進入疫區。在護理上,應強調起居、飲食。精神等方面的調攝,以使及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