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真精神~~修心養性與積善修德


  1. 「一絲不掛」簡言之就是「身上不掛力,對事不掛心」。

  2. 不掛力就是放鬆、不出拙力;全身不該用力處毫不用力,內外各部分該放鬆處無一處不放鬆。

  3. 初學太極拳時,有些身體的僵硬和不放鬆都因姿勢歪斜、或動作生疏或呼吸不順遂鼓勁所引起,經指正或自己發覺後,可透過「意念」引導放鬆;而太極拳的放鬆,不限於肌肉、皮膚和骨節,它還要深入內臟器官各機能、中樞神經系統等全身都要同時放鬆;其好處有六:
    1. 可避免精神上的緊張。
    2. 可使腹式呼吸的橫膈運動不受牽制,在治病保健和技擊上可以發揮更大作用。
    3. 促進周身血氣循環,暢通經氣,能加強節節貫串的作用,使機體產生彈性。
    4. 皮膚觸覺和內體感覺的靈敏性,動作上的順遂和圓活性都能獲得高度的發展。
    5. 能夠增強發勁和加快動作速度。
    6. 全身肌肉和骨節由於放鬆而自然下沉,增強了下肢的支撐力,同時,胸背部的肌肉和肋骨節節往下鬆沉,外向前合,有助於沉氣,穩定了重心,加強了合力作用。

  4. 放鬆、不出拙力,除了練拳或推手時要嚴格自我要求外(心理層面-好強、好勝、好面子的黑暗想念也要注意,因怕輸就會出蠻力),另外一個影響鬆沉的關鍵因素是:是否「太極生活化」,亦即日常生活工作上,能不出拙力就盡量不出,即使要出力抬東西,也要用意念引導放鬆,多餘的力量就不要有。

  5. 不掛心乃指「事來要應過,物來要識破」,亦即如佛家所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任何事發生前不揣測、不憂心;事情發生時則全力以赴,不要因得失心而影響處事的態度與成效;事情處理完就把它放下,不要再擔憂處理得好不好,或是否會有後遺症等等,亦即不因外在的事物困擾自己,而影響清靜的心。

  6. 人天生就有聯想的習慣,亦即,一件事尚未想完就會又聯想到另外一件事,也就是雜念紛紛擾擾,永不止息,這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無明」,它是滋生煩惱的根源,也是不斷轉生輪迴的業力;太極拳的修煉,就是要「凝神斂氣」透過各階段「意念」的運用,置心一處,排除紛至沓來的雜念,進而意動形隨,開關展竅,使骨髓充滿,腦氣充足,發揮「靜心入定」的作用,即使是平時,也能作到「該想之事以外能不想」,使心盡量保持在「靜心」的狀態,以減少能量之損耗,期累積最大能量,進而開發人體無限潛能。

  7. 由上所述可知,太極拳不僅透過意念做到「放鬆-不掛力」,期使血氣循環良好,新陳代謝正常,身體得到健康,進而在「有所認知」的前提下,也會自然引導「修心養性」與「積善修德」,逐漸臻於「靜心」,甚或「不動心」之境界,這才是太極拳「性命雙修」的本意,也是太極拳的真精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