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賢愚因緣經》

元魏沙門慧覺譯 釋圓照白話解


雜譬喻品第一‧梵天請法六事

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佛涅槃前開許,以後弟子結集三藏時,經前可以加上「如是我聞」,後來阿難負責結集經藏,此句話的意思為:我阿難是這樣聽佛說的。阿難出家較晚,未聽過的經,佛又重述,以便讓他弘揚。律藏由優婆離結集,論藏由迦葉結集。]。一時[ 一時:也是結集者所加,直接含義為:某時,不論年月日,於佛說一經畢時,總稱一時。]佛在摩竭國善勝道場。初始得佛。念諸眾生。迷惘邪倒。難可教化。若我住世。於事無益。不如遷逝無餘涅槃[ 無餘涅槃:梵語的音譯。舊譯「泥亙」、「泥洹」。意譯「滅」、「滅度」、「寂滅」、「圓寂」等。一般指息滅生死輪迴後的境界,無餘相對有餘而說,有餘涅槃指已經斷完煩惱但未捨身,無餘涅槃指斷完煩惱而又捨棄身體。]。爾時梵天。知佛所念。即從天下。前詣佛所。頭面禮足。長跪合掌。勸請世尊。轉於法-輪。(莫般涅槃)[大正藏有此句 。]。佛答梵天。眾生之類。塵垢所弊。樂著世樂。無有慧心。若我住世。唐勞其功。如吾所念。唯滅為快。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摩竭國的善勝道場,剛剛成佛,如是思惟:「眾生陷於迷網、顛倒邪執中,難以教化。即使我住在世間,也於事無益,不如入於無餘涅槃。」此時大梵天王知道了佛的想法,立即從天上下到人間,前往佛前拜見,以頭禮佛足,長跪合掌勸請道:「世尊!請您廣轉法-輪,莫入涅槃!」佛回答梵王道:「眾生被塵垢所障蔽,貪執世俗安樂,沒有慧心。即使我住在世間,也是徒勞無益,按我的想法,還是入滅為好。」

爾時梵天。復更傾側[ 大正藏為:倒。]而白佛言。世尊。今日法海已滿。法幢已立。潤濟開導。今正是時。又諸眾生應可度者。亦甚眾多。雲何世尊。欲入涅槃。使此萌類。永失覆護。世尊。往昔無數劫時。恆為眾生採集法藥。乃至一偈。以身妻子。而用募求。雲何不念便欲孤棄。

這時梵王再次拜倒對佛說道:「世尊!現今如來功德法海已經圓滿,法幢已經樹立,正是濟度教導眾生的好時機。再說現在可度的眾生也非常多,為什麼世尊要入涅槃,使這些眾生永遠失去依怙呢?世尊!過去無數劫中,您恆時為眾生採集正法妙藥,甚至不惜以自身、妻子、兒女來求取一偈法要。如今為何不念及此而想遺棄眾生呢?

過去久遠。於閻浮提[ 閻浮提:梵語,即南贍部洲。]有大國王。號修樓婆。領此世界八萬四千諸小國邑。六萬山川。八十億[ 億:本經中的億不同於現在的億表示萬萬,而是十萬。我國古代『億』之數有大小二種算法,小數為十進位,以十萬為億,十億為兆;大數為萬進位,以萬萬為億,萬億為兆。另據瑜伽師地論略纂卷一載,於印度,億有四種說法:(一)十萬為億, (二)百萬為億, (三)千萬為億,(四)萬萬為億。以經論中所說為例,如於瑜伽、顯揚等論中以百萬為億,十億為俱胝,故謂百俱胝為一佛土。華嚴經以千萬為億,稱為百萬億。大智度論以十萬為億,稱為百億。]聚落。王有二萬夫人。一萬大臣。時妙色王。德力無比。覆育民物。豐樂無極。王心念曰。如我今者。唯以財寶資給一切。無有道教而安立之。此是我咎。何其苦哉。今當推求堅實法財。普令得脫。

過去久遠以前,閻浮提有一位大國王,名為修樓婆,統領世界上八萬四千個小國、六萬山川、八十億村落。王有兩萬夫人、一萬大臣。當時妙色王功德威力無與倫比,他盡心庇護、養育百姓萬物,使之極為豐足快樂。國王心想:『像我現在只是用財寶供給一切民眾,卻沒有將他們安置在正道教法中。這是我的過錯,真是太難受了!如今我應當尋求堅實法財,普令眾生獲得解脫。』

即時宣令。閻浮提內。誰能有法與我說者。恣其所須。不敢違逆。募出周遍。無有應者。時王憂愁酸切懇惻。毗沙門王。見其如是。欲往試之。輒自變身化作夜叉。色貌青黑。眼赤如血。鉤牙上出。頭髮悉豎。火從口出。來詣宮門。口自宣言。誰欲聞法。我當為說。

便立即宣佈命令:『閻浮提中如果有誰能為我宣說正法,定將滿足其一切所需,絕無違逆!』此招募令遍告天下,卻無人應召。正當國王憂愁酸楚急切不已時,毗沙門天王見到這種情景,想去考驗一下國王,於是就變化成一個夜叉,身色青黑,眼紅如血,獠牙外露,頭髮盡豎,口中噴火,來到宮門前嘴裡喊到:『誰想聽法,我可以給他講!』

王聞是語。喜不自勝。躬自出迎。前為作禮。敷施高座。請令就坐。即集群僚。前後圍繞。欲得聽聞。爾時夜叉復告王曰。學法事難。雲何直爾欲得聞知。王叉手曰。一切所須不敢有逆。夜叉報曰。若以大王可愛妻子與我食者。乃與汝法。

國王聽到這話喜不自勝,親自出來迎接,上前施禮,為其鋪設高座,懇請就座。又立即召集群臣,前後圍繞準備聽法。這時夜叉卻對國王說:『求學正法之事是非常艱難的,你怎麼能輕易就想聽到呢?』國王作揖道:『您所需要的一切都可以供給,不敢違逆。』夜叉回答說:『如果把大王最喜愛的夫人、孩子送給我吃的話,才可以給你們說法。』

爾時大王以所愛夫人及兒中勝者供養夜叉。夜叉得已。於高座上眾會之中取而食之。爾時諸王百官群臣見王如是。啼哭懊惱。宛轉在地。勸請大王令捨此事。王為法故。心堅不回。時夜叉鬼食妻子盡。為說一偈。

一切行無常  生者皆有苦
五陰空無相  無有我我所

於是國王就把所喜愛的夫人和孩子中最好的供養夜叉,夜叉得到後,就在高座上當眾拿來吃。這時小國王們、百官、群臣看到國王這樣做,都痛哭懊惱,滾倒在地,勸請國王放棄此事。而國王為求正法,心意堅定不改。夜叉將國王的夫人、孩子吃完後,為他們說了一偈:

一切行無常 生者皆有苦
五陰空無相 無有我我所

說是偈已。王大歡喜。心無悔恨大如毛髮。即便書寫。遣使班[大正藏為:頒。]示閻浮提內。咸使誦習。時毗沙門王還復本形。贊言善哉。甚奇甚特。夫人太子。猶存如故。爾時王者今佛身是。世尊。昔日為法尚爾。雲何今欲便捨眾生早入涅槃而不救濟。

說完這一偈,國王大為歡喜,心中無有絲毫悔恨,立即將之書寫下來,並派遣使臣四處頒布示眾,令閻浮提內人人都讀誦修習。這時毗沙門天王恢復原形,稱讚道:『善哉!真是太奇特了!』夫人、太子也完好如初。當時的國王就是現在的佛陀您。世尊!昔日您為了求法尚且如此,為何現在卻想輕易捨棄眾生而不救濟、速入涅槃呢?

又復。世尊過去久遠阿僧祇劫。於閻浮提作大國王。名虔闍尼婆梨。典領諸國。八萬四千聚落。二萬夫人婇女。一萬大臣。王有慈悲。矜及一切。人民蒙賴。谷米豐賤。感佩王恩。猶視慈父。時王心念。我今最尊。位居豪首。人民於我各各安樂。雖復有是。未盡我心。今當推求妙寶法財以利益之。

再者,世尊在過去久遠阿僧祇劫前,在閻浮提作一大國王,名為虔闍尼婆梨,統領各國、八萬四千村落,有二萬夫人宮女、一萬大臣。國王富有慈悲心,憐愛一切。人民仰賴,糧食豐足價廉,十分感佩國王的恩德,視如慈父。當時國王心想:『我如今最受尊崇,位居豪貴之首,人民依靠我個個安居樂業。雖說如此,但還沒完全遂我所願,現在應當尋求妙寶般法財來利益他們。』

思惟是已。遣臣宣令。遍告一切。誰有妙法。與我說者。當給所須。隨其意欲。時有婆羅門。名勞度差。來詣宮門。雲我有法。王聞甚喜。即出奉迎。前為作禮。敷好床褥。請令就坐。王與左右合掌白言。唯願大師。垂矜愚鄙。開闡妙法。令得聞知。時勞度差復報王曰。我之智慧。追求遐方。積學不易。雲何直爾。便欲得聞。

這樣思惟後,便派遣大臣宣令遍告天下:『如果誰有妙法能為我宣說,一定滿他的心願,供給一切所需。』這時有個名叫勞度差的婆羅門,來到宮門前說道:『我有妙法!』國王聽後大喜,立即出來迎接,上前施禮,鋪好床褥請其就座。國王和左右合掌說道:『懇請大師垂憐我等愚頑鄙陋之輩,開顯妙法,令能得聞了知。』勞度差回復國王道:『我的智慧是多方辛勞追求而得,積累學問實為不易。你們為什麼這麼輕易就想聽到呢?』

王復報曰。一切所須。悉見告敕。皆當供給。勞度差曰。大王今日。能於身上剜燃千燈用供養者。乃與汝說。王聞此語。倍用歡喜。即時遣人乘八千里象。告語一切閻浮提內。虔闍婆梨大國王者。卻後七日。為於法故。當剜其身以燃千燈。

國王回答道:『你需要的一切都請告知,我們都將供給。』勞度差說:『大王今天如果能在身上剜肉,點燃千盞燈作為供養,才可以給你講法。』國王聽了這話倍加歡喜,立即派人乘八千里象告知閻浮提內所有民眾:『虔闍婆梨大王為了求取妙法,七日後將在身上剜肉點燃千燈。』

時諸小王。一切人民。聞此語已。各懷愁毒。悉來詣王。到作禮畢。共白之言。今此世界有命之類。依恃大王。如盲依導。孩兒仰母。王薨[ 薨:h□ng 帝王貴族死的別稱。]之復[ 大正藏為:後。]。當何所怙。若於身上剜千燈者。必不全濟。雲何為此一婆羅門棄此世界一切眾生。是時宮中。二萬夫人。五百太子。一萬大臣。合掌勸請。亦皆如是。

小王們和所有人民聽到這個消息,人人心懷愁苦,紛紛趕來拜見國王。到了國王面前行禮過後,齊聲說道:『現今這世上所有眾生就像盲人依賴引導、孩童仰賴母親一樣依靠大王。您過世後我們還能依靠誰呢?倘若您在身上剜千盞燈,肯定不能保全性命,為什麼要為了一個婆羅門而捨棄世上一切眾生呢?』這時宮中二萬夫人、五百太子、一萬大臣也都如是合掌勸請。

時王報曰。汝等諸人慎勿卻我無上道心。吾為是事誓求作佛。後成佛時。必先度汝。是時眾人。見王意正。啼哭懊惱。自投於地。王意不改。語婆羅門。今可剜身而燃千燈。尋為剜之。各著脂炷。眾會見已。絕而復甦。以身投地。如太[ 太:極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山崩。王復白言。唯願大師。垂哀矜憫。先為說法。然後燃燈。我命倘斷。不及聞法。

國王回答說:『你們這些人千萬不要阻止我的無上道心,我這樣做誓求成佛,待我成佛以後,一定先度你們。』這時眾人見國王主意已定,痛哭懊惱撲倒在地。可國王決心不改,對婆羅門說:『現在可以剜身點燃千燈了。』馬上就開始剜割,並分別放入油脂燈芯。在場大眾見了都昏厥過去,甦醒後又撲倒在地,像大山崩倒一樣。國王又對婆羅門說:『懇請大師哀憫悲憐,先為我說法,然後再燃燈。如果我先死去,就來不及聽法了。』

時勞度差。便唱法言。 常者皆盡  高者必墮

合會有離  生者有死

說是偈已。而便燃火。當此之時。王大歡喜。心無悔恨。自立誓願。我今求法。為成佛道。後得佛時。當以智慧光明。照悟眾生結縛黑?。作是誓已。天地大動。乃至淨居諸天。宮殿動搖。咸各下視。見於菩薩作法供養。毀壞身體。不顧軀命。僉[ 僉qi□n:都;皆。]然俱下。側塞虛空。啼哭之淚。猶如盛雨。又雨天華而以供養。

勞度差當時就宣說法語道:

常者皆盡 高者必墮
合會有離 生者有死

說完此偈就開始燃燈。這個時候,國王大為歡喜,心裡沒有悔恨,自立誓願道:『我今天求法是為了成就佛道,以後成佛時,一定用智慧光明照亮、覺悟眾生的煩惱黑暗。』立完誓後,天地大動,乃至於淨居諸天的宮殿也動搖不止。天人們都向下觀看,見到菩薩作法供養,毀壞身體,不顧身命,便紛紛從天而降,充滿虛空,淚如雨下。又如雨般灑下天花來作供養。

時天帝釋。下至王前。種種讚歎。復問之曰。大王。今者苦痛極理。心中頗有悔恨事不。王即言無。帝釋復曰。今觀王身。戰掉不寧。自言無悔。誰當知之。王復立誓。若我從始乃至於今。心不悔者。身上眾瘡。即當平復。作是語已。尋時平復。時彼王者今佛是也。世尊。往昔苦毒求法。皆為眾生。今者滿足。雲何捨棄欲入涅槃。永使一切失大法明。

此時帝釋天下到國王面前,百般讚歎,之後問道:『大王!現在您痛苦至極,心裡有沒有悔恨呢?』國王立即答道:『沒有!』帝釋又說:『如今見大王身體戰慄不止,雖然自己說不後悔,但誰能知道呢?』國王隨即又發誓道:『倘若我從開始到現在心裡沒有悔恨,則願身上的所有瘡傷立即恢復。』說罷此語,馬上就恢復了。當時的國王就是現在的佛陀您。世尊!往昔您不畏苦毒求取正法都是為了眾生,如今妙法已經圓滿,為何卻想捨棄眾生而入涅槃,使一切有情永遠失去殊勝的正法光明呢?

又復。世尊過去世中。於閻浮提作大國王。名毗楞竭梨。典領諸國八萬四千聚落。二萬夫人婇女。五百太子。一萬大臣。王有慈悲。視民如子。爾時大王。心好正法。即時遣臣。宣令一切。誰有經法為我說者。當隨其意給足所須。有婆羅門名勞度差。來詣宮門言。有大法誰欲聞者。我當為說。

再者,世尊於過去世時,在閻浮提作大國王,名為毗楞竭梨,統領各國、八萬四千村落,有二萬夫人、宮女、五百太子、一萬大臣。國王富有慈悲心,愛民如子。當時國王喜好正法,就派遣大臣宣令天下:『誰能為我宣說經法,定隨他的心意滿足一切所需。』有一個名叫勞度差的婆羅門,來到宮門前說:『我有大法,誰想聽聞,我可以為他宣講!』

王聞此語。喜不自勝。躬出奉迎。接足為禮。問訊起居。將至大殿。敷施高座。請令就坐。合掌白言。唯願大師。當為說法。勞度差曰。我之所知。四方追學。勞苦積年。雲何大王。直爾欲聞。王叉手曰。一切所須。幸垂敕及。於大師所不敢有惜。尋報王言若能於汝身上。斫[ 斫zhuo:敲擊;砍;削。]千鐵釘。乃與汝法。

國王聽到這話喜不自勝,親自出來迎接,接足作禮,殷切問候,引到大殿,鋪設高座請他就座。然後合掌說道:『懇請大師為我說法。』勞度差說:『我的學問是經過多年四方勞苦地追求勤學而得,憑什麼大王輕易就想聽聞呢?』國王作揖道:『您所需要的一切,儘管吩咐,我對大師不敢有一點吝惜。』勞度差隨即回答國王道:『如果能在你身上釘入一千個鐵釘,才可以賜給你正法。』

王即可之。卻後七日。當辦斯事。爾時大王。尋時遣人乘八千里象。遍告一切閻浮提內。毗楞竭梨大王。卻後七日。當於身上斫千鐵釘。臣民聞之。悉來雲集。白大王言。我等四遠。承王恩德。各獲安樂。唯願大王。為我等故。莫於身上斫千鐵釘。爾時宮中。夫人婇女。太子大臣。一切眾會。咸皆同時。向王求哀。唯願大王。以我等故。莫為一人便取命終。孤棄天下一切眾生。

國王立即答應下來,定在七天後做這件事。國王馬上派人乘八千里大象,遍告閻浮提內所有民眾:『毗楞竭梨大王為求取妙法,七天後將在身上釘入一千個鐵釘。』臣民們聽說此事後都雲集過來,對大王說:『我等四方臣民,承蒙大王恩德才個個獲得安樂,懇請大王為了我們千萬不要在身上釘一千鐵釘!』當時宮內的夫人、宮女、太子、大臣等所有在場大眾,也都同時向國王哀求:『懇請大王為了我們,不要為一個人就捨棄生命,拋棄天下一切眾生!』

爾時國王報謝之曰。我於久遠生死之中殺身無數。或為貪慾嗔恚愚癡。計其白骨高於須彌。斬首流血過於五江。啼哭之淚多於四海。如是種種。唐捐身命。未曾為法。吾今斫釘。以求佛道。後成佛時。當以智慧利劍。斷除汝等結使之病。雲何乃欲遮我道心。

國王謝絕道:『我在漫長的生死輪迴中曾無數次喪身,有的是因為貪慾,有的是因為嗔恚、愚癡,白骨累積起來高過須彌山,被砍頭所流的血超過五江水,哭泣的眼淚比四海水還多。諸如此類白白喪失身命,沒有一次是為了正法。我今天釘鐵釘是用來求取佛道,以後成佛時,一定用智慧的利劍斷除你們的煩惱疾病。你們為什麼要阻止我的道心呢?』

爾時眾會。默然無言。於時大王。語婆羅門。唯願大師。垂恩先說。然後下釘。我命倘終。不及聞法。時勞度差。便說偈言。

一切皆無常  生者皆有苦

諸法空無主[ 大正藏為:生。] 實非我所有

這時大眾便默然無語。於是大王對婆羅門說:『懇請大師慈悲,先說正法,然後再下釘。倘若我先斷命,就來不及聽法了。』勞度差便說偈道:

一切皆無常 生者皆有苦
諸法空無主 實非我所有

說是偈已。即於身上椓[ 椓:龍藏原文為(+豖)]千鐵釘。時諸小王群臣之眾。一切大會。以身投地。如大山崩。宛轉啼哭。不識諸方。是時天地六種震動。欲色諸天。怪其所以。僉然俱下。見於菩薩困苦。為法傷壞其身。同時啼哭。淚如盛雨。又雨天華。而以供養。

說罷此偈,立即在國王身上釘入一千鐵釘。此時,各位小王、群臣及一切在場的大眾都撲倒在地,猶如大山崩倒,啼哭不止,以至不辨方向。當時天地六種震動,欲界和色界諸天人深感奇怪,不知是何原因,紛紛從天而降。見到菩薩困苦至此,為法傷壞自身,同時哭泣,淚雨滂沱。又灑下如雨天花來作供養。

時天帝釋。來到王前。而問王言。大王。今者勇猛精進。不憚[ 憚:讀dan。]苦痛。為於法故。欲何所求。欲作帝釋轉輪王乎。為欲求作魔王梵王。王答之曰。我之所為。不求三界受報之樂。所有功德。用求佛道。

這時帝釋天來到國王面前問道:『大王今天勇猛精進,為法不懼苦痛,到底是想求什麼呢?想作帝釋、轉輪王嗎?想作魔王、梵王嗎?』國王回答道:『我的所作所為,不求三界中的安樂果報,所有功德都用來求取佛道。』

(天帝復言。王今壞身。乃如是苦。寧悔恨意耶。王言無也。)[龍藏沒有這幾句,大正藏有。] 天帝復言。今觀王身。不能自持。言無悔恨。以何為證。王尋立誓。若我至誠。心無悔恨者。我今身體。還復如故。作是語已。即時平復。天及人民欣踴無量。世尊。今者法海已滿。功德悉備。雲何欲捨一切眾生。疾入涅槃而不說法。

(天帝又說:『大王今天毀壞身體,感受這般痛苦,難道沒有悔恨心嗎?』國王說:『沒有!』) 天帝又說:『現在看大王的身體痛苦得不能忍受,口中說沒有悔恨,以何為憑證呢?』國王當下立誓道:『如果我是出於至誠,心無悔恨的話,願我的身體恢復如初。』說完此話,身體立即就恢復了。諸天人民無比高興,歡欣雀躍。世尊!現在您法海已滿,功德齊備,為何卻要捨棄一切眾生,速入涅槃而不說法呢?

又復世尊。過去久遠無量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大國王。名曰梵天王。有太子。字曇摩鉗。好樂正法。遣使推求。四方周遍。了不能得。爾時太子。求法不獲。愁悶懊惱。

再者世尊,久遠無量阿僧祇劫以前,此閻浮提有一位大國王,名為梵天王。他有一個太子叫曇摩鉗,喜愛正法,派人四方尋求,卻毫無所得。太子求法不得,十分苦悶。

時天帝釋。知其至誠。化作婆羅門。來詣宮門。言我知法。誰欲聞者。吾當為說。太子聞之。即出奉迎。捉足為禮。將至大殿。敷好床座。請令就坐。合掌白言。唯願大師。垂愍為說。婆羅門言。學事甚難。追師積久。爾乃知[ 大正藏為:得。]之。雲何直爾。便欲得聞。理不可也。太子復言。大師所須。願見告敕。身及妻子。一皆不惜。

帝釋天知道了他的一片至誠之心,就變成一個婆羅門來到宮門前說:『我知道正法,誰如果想聽,我可以給他講!』太子聽到後,立即出來迎接,接足作禮,將他引到大殿中,鋪好座位請其就座。然後合掌說道:『懇請大師慈悲為我說法。』

婆羅門說:『學法是艱難的事,必須長期跟隨師父,然後才能得到。為什麼你這麼輕易就想聽聞呢?這於理恐怕說不通吧。』太子答道:『大師需要什麼,儘管吩咐,我的身體和妻子、孩子都不足為惜。』

婆羅門言。汝今若能作大火坑。令深十丈。滿中熾火。自投於中以供養者。吾乃與法。爾時太子。即如其言作大火坑。王及夫人。群臣婇女。聞是語已。不能自寧。咸悉都集。詣太子宮。諫喻太子。曉婆羅門。唯願慈愍。以我等故。勿令太子投於火坑。若其所須。國城妻子。及與我身。當為給使。

婆羅門說:『你現在若能造一個大火坑,深十丈,裡面充滿烈火,自己跳入其中以作供養的話,我才能賜給你法要。』當時太子立即照他的話,造了一個大火坑。國王與夫人、群臣、宮女聽了這話,心裡極不平靜,全都聚集到太子宮中,勸說開導太子,並請求婆羅門:『請以慈悲為懷,為了我們不要讓太子投入火坑。無論您需要什麼,國家、城市、妻子、孩子以至我們的身體,都可以供養、侍奉您。』

婆羅門言。吾不相逼隨太子意。能如是者我為說法。不者不說。觀其志固。各自默然。爾時大王。即遣使者。乘八千里象。宣告一切閻浮提內。曇摩鉗太子。為於法故。卻後七日。身投火坑。其欲見者。宜早來會。

婆羅門說:『我不強求,完全隨太子決定。能那麼做,我就說法,否則不說。』大家看他們決心如此堅定,只得默然不語。於是國王派遣使臣乘八千里象,向閻浮提內一切民眾宣佈:『曇摩鉗太子為了求法,七天之後將投身火坑,想要觀看的人應早來集會。』

時諸小王。四遠士民。強弱相扶。悉皆雲集。詣太子所。長跪合掌。異口同音。白太子言。我等諸臣。仰憑太子。猶如父母。今若投火。天下喪父。永無所怙。願愍我曹。莫為一人孤棄一切。

這時小國王們和四面八方的民眾,扶老攜幼,紛紛聚集到太子的住所,長跪著合掌,異口同聲對太子說:『我們臣民就像依靠父母一樣仰賴太子,現今如果您投入火坑,天下人都將如喪慈父永無依靠了。希望能憐憫我們,不要因為一個人而拋棄一切眾生。』

爾時太子。語眾人言。我於久遠生死之中喪身無數。人中為貪更相斬害。天上壽盡失欲憂苦。地獄之中。火燒湯煮。斧鋸刀戟。灰河劍樹。一日之中。喪身難計。痛徹心髓。不可具陳。餓鬼之中。百毒鑽軀。畜生中苦。身供眾口。負重食草。苦亦難數。空荷眾苦。唐失身命。未曾善心為於法也。吾今以此臭穢之身。供養法故。汝等雲何復欲卻我無上道心。我捨此身。為求佛道。後成佛時。當施汝等五分法身[ 五分法身: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脫,五解脫知見,佛之無漏五蘊也。]。

太子對眾人說:『我在漫長的生死輪迴中曾無數次喪失身命:生在人中,因為貪慾而相互殺害;天上壽盡時,感受失去欲樂的憂苦;在地獄中,感受火燒、湯煮以及斧、鋸、刀、戟、灰河、劍樹等損害之苦,一日之內所喪身體不計其數,痛徹心髓,不可具說;在餓鬼中,百毒鑽身;為畜生時,身肉供眾人食用,負重吃草,受苦無量。白白感受眾多痛苦,唐捐身命,就是不曾為法而發過善心。我現在以此臭穢的身體供養正法,你們為什麼想阻止我的無上道心呢?我捨棄這個身體是為求佛道,成佛以後,定會賜予你們五分法身。』

眾人默然。是時太子。立火坑上。白婆羅門。唯願大師。為我說法。我命倘終。不及聞法。時婆羅門。即便為說此偈。

常行於慈心  除去恚害想
大悲愍眾生  矜傷為雨淚
修行大喜心  同己所得法
救護以道意  乃應菩薩行

眾人聽罷默然不語。這時太子站在火坑邊上,對婆羅門說:『懇請大師先給我說法,倘若我先死去,就來不及聽法了。』於是婆羅門便為他宣說此偈:

常行於慈心 除去恚害想
大悲愍眾生 矜傷為雨淚
修行大喜心 同己所得法
救護以道意 乃應菩薩行

說是偈已。便欲投火。爾時帝釋並梵天王。各捉一手。而復難之。閻浮提內一切生類。賴太子恩。莫不得所。今若投火坑。天下喪父。何為自沒。孤棄一切。

婆羅門說完此偈,太子便準備跳入火坑。這時帝釋天和梵天王各抓住太子一隻手,責勸道:『閻浮提內一切眾生都仰賴太子的恩德,才無不各得其所。現在你如果跳入火坑,天下眾生如喪慈父。為什麼一定要自我犧牲而拋棄一切有情呢?』

爾時太子。報謝天王及諸臣民。何為遮我無上道心。天及人眾。即各默然。輒自並身。投於火坑。天地大動。虛空諸天。同時號哭。淚如盛雨。即時火坑變成花池。太子於中坐蓮花台。諸天雨華乃至於膝。

太子謝絕天王及臣民道:『你們為何要阻止我的無上道心!』諸天和眾人只得默然無語。於是太子就舉身跳入火坑。此刻天界和大地震動,虛空中天人們同時哀嚎痛哭,淚如雨下。火坑立即變成了花池,太子於其中坐在蓮花台上。諸天人如雨般灑下鮮花,直至膝深。

爾時梵天及帝釋等皆悉讚歎勤苦如此必成佛。爾時大王今父淨飯王是。爾時母者今摩耶是。爾時太子曇摩鉗者今世尊是。世尊。爾時如是求法。為教眾生。今已成滿。宜當潤彼枯槁之類。雲何便欲捨至涅槃不肯說法。

當時的大王就是現在的淨飯父王,當時的母后就是現在的摩耶夫人,當時的太子曇摩鉗就是現在的世尊您。世尊!您當時為了教化眾生那樣勤苦求法,現已功德圓滿,更應當以妙法甘露滋潤彼等枯槁眾生,為什麼卻要捨棄他們而入涅槃,不肯說法呢?

又復世尊。過去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波羅奈[ 奈:nai ,藏經中為「木+奈」或「木+柰」。]國。有五百仙士。時仙人師。名郁多羅。恆思正法。欲得修學。四方推求。宣告一切。誰有正法。為我說者。隨其所欲。悉當供給。有婆羅門。來應之言。吾有正法。誰欲聞者。我當為說。

再者世尊,無量阿僧祇劫以前,在波羅奈國有五百仙人。仙人們的師父名為郁多羅,他一直想得到正法,進行修學。於是四處尋求,並宣告一切人民:『誰能為我宣說正法,不管他想要什麼,我都可以供給!』有位婆羅門應召前來,說道:『我有正法,誰如果想聽,我可以為他宣講!』

時仙人師。合掌白言。唯願矜愍垂哀為說。婆羅門言。學法事難。久苦乃獲。汝今雲何直爾欲聞。於理不可。汝若至誠。欲得法者。當隨我教。仙人白言。大師教敕。不敢違逆。

仙人師合掌說道:『懇請慈悲哀憫,為我宣說。』婆羅門說:『學法是件很艱難的事,必須長期勤苦才能獲得。你現在為什麼輕易就想聽到呢?這於理不通吧。如果你誠心誠意想求法的話,就必須聽從我的教誨。』仙人說道:『我絕不敢違背大師的教言。』

尋即語曰。汝今若能剝皮當紙,析骨為筆。血用和墨。寫吾法者。乃與汝說。是時郁多羅。聞此語已。歡喜踴躍。敬如來教。即剝身皮。析取身骨。以血和墨。仰白之曰。今正是時。唯願速說。

婆羅門隨即說道:『你現在如果能剝皮做紙,披骨為筆,以血和墨,書寫我的法語,才可以給你說。』當時郁多羅聽到這話,歡喜踴躍,恭敬地依教奉行,立即剝下身皮,剔取身骨,用血和墨,仰望著婆羅門說:『現在正是時候,懇請快點宣說吧!』

時婆羅門。便說此偈。

常當攝身行 而不殺盜淫
不兩舌惡口 妄言及綺語
心不貪諸欲 無嗔恚毒想
捨離諸邪見 是為菩薩行
於是婆羅門便說此偈:
常當攝身行 而不殺盜淫
不兩舌惡口 妄言及綺語
心不貪諸欲 無嗔恚毒想
捨離諸邪見 是為菩薩行

說是偈已。即自書取。遣人宣寫。閻浮提內一切人民。咸使誦贊[ 大正藏為:讀。]。如說修行。世尊。爾時如是求法。為於眾生心無悔恨。今者雲何欲捨一切。入於涅槃而不說法。

婆羅門說罷此偈,他立即書寫下來,並令人宣讀、抄寫,讓閻浮提內一切人民都要讀誦、稱讚,如法修行。世尊!當時您為了眾生那樣苦行求法,心中無有絲毫悔恨。現在為何卻要捨棄一切眾生入於涅槃,不宣說妙法呢?

又復世尊。過去久遠阿僧祇劫。於閻浮提。作大國王。名曰尸毗。王所住城號提婆拔提。豐樂無極。時尸毗王主閻浮提八萬四千諸小國土。六萬山川。八千億聚落。王有二萬夫人婇女。五百太子。一萬大臣。行大慈悲。矜及一切。

再者,世尊在久遠阿僧祇劫以前,在閻浮提作大國王,名為尸毗。國王所居住的城市名叫提婆拔提,人民無比豐足快樂。當時尸毗王統領閻浮提八萬四千個小國家、六萬山川、八千億村落。國王有二萬夫人、宮女、五百太子、一萬大臣。大慈大悲,憐愛一切。

時天王帝釋。五德[ 五德即:(一)天人頭上之花(或冠)不萎靡。(二)身上不出汗。(三)衣裳常清潔。(四)身具威光。(五)樂於本座,或玉女不違逆。]離身。其命將終。愁憒不樂。毗首羯摩[ 毗首羯摩:(天名)又作毗守羯磨。新雲毗濕縛羯磨。帝釋之臣,化作種種工巧物,又司建築之天神也。]見其如是。即前白言。何為慷慨。而有愁色。帝釋報言。吾將終矣。死證已現。如今世間。佛法已滅。亦復無有諸大菩薩。我心不知何所歸依。是以愁耳。

當時帝釋天王五德離身,將要命終,愁悶不樂。毗首羯摩天見此情景,就上前說道:『為什麼慨歎不已,面帶愁容呢?』帝釋回答道:『我快要死了,死兆已經現前。現在世上佛法已滅,也沒有大菩薩住世,我不知道該皈依誰啊!所以憂愁。』

毗首羯摩白天帝言。今閻浮提有大國王。行菩薩道。名曰尸毗。志固精進。必成佛道。宜往投歸。必能覆護。解救危厄。天帝復曰。若是菩薩。當先試之。為至誠不。汝化為鴿。我變作鷹。急追汝後。相逐詣彼大王坐所。便求擁護。以此試之。足知真偽。

毗首羯摩對天帝說:『現今閻浮提有位名叫尸毗的大國王,行持菩薩道。他志向堅定,精進行持,必定能成佛道。您應該前去皈投,肯定能予以庇護,解救危難。』天帝說:『倘若他是菩薩,應當先考驗一下是否至誠。你變成鴿子,我變成老鷹,在後邊緊緊地追趕你,一直追逐到那大王的座前;你求他保護。用這方法試試他,就足以知道他的真假了。』

毗首羯摩復答天帝。菩薩大人。不宜加苦。正應供養。不須以此難事逼也。爾時帝釋。便說偈言。

我亦非噁心  如真金應試
以此試菩薩  知為至誠不

毗首羯摩回答天帝道:『菩薩聖賢,不應該對其施加苦楚,而實應供養。所以不必以此難事相逼迫吧!』帝釋便說一偈:

我亦非噁心 如真金應試
以此試菩薩 知為至誠不

說是偈已。毗首羯摩。自化為鴿。帝釋作鷹。急追鴿後。臨欲捉食。時鴿惶怖。飛趣大王。入王腋下。歸命於王。鷹尋後至。立於殿前。語大王言。今此鴿者。是我之食。來在王邊。宜速還我。我饑甚急。

說罷此偈,毗首羯摩便變成一隻鴿子,帝釋化作一鷹,緊緊地追在鴿子的後面。馬上就要捉住鴿子來吃的時候,鴿子驚恐萬分,飛向大王,躲到國王腋下,至心皈投。鷹隨後追到,站在宮殿前對大王說:『這只鴿子是我的食物,它逃到國王這裡,應該趕快還給我,我餓得要命。』

尸毗王言。吾本誓願。當度一切。此來依我。終不與汝。鷹復言曰。大王。今者雲度一切。若斷我食。命不得濟。如我之類非一切耶。王時報言。若與余肉。汝能食不。鷹即言曰。唯得新殺熱肉。我乃食之。

尸毗王說:『我的本願是度化一切眾生,現在它來投靠我,我絕不會給你。』鷹又說道:『大王如今說是度一切眾生,但如果斷絕我的食物,我命將不保。難道像我這樣的眾生不屬於「一切」之中嗎?』國王這時答道:『如果給其它的肉,你能吃嗎?』鷹立即說:『只有新殺的熱肉,我才吃。』

王復念曰。今求新殺熱肉者。害一救一。於理無益。內自思惟。唯除我身。其餘有命。皆自惜護。即取利刀。自割股肉。持用與鷹。貿此鴿命。鷹報王曰。王為施主。等視一切。我雖小鳥。理無偏枉。若欲以肉貿此鴿者。宜稱使停。

國王心想:『現在尋找新殺的熱肉,等於是害一救一,於理不通。』進一步想到:『除非佈施我的身肉,否則其餘生命都很愛惜自身。』於是立即取利刀親自割下大腿肉,拿給老鷹,想換取鴿子的性命。鷹對國王說:『大王作為施主應該平等地對待一切。我雖說是一隻小鳥,但按理也不應該不公平。倘若想用你的肉來換取這只鴿子,就應該稱一稱使其重量相等。』

王敕左右。疾取稱來。以鉤鉤中。兩頭施盤。即時取鴿。安著一頭。所割身肉。以著一頭。割股肉盡。故輕於鴿。復割兩臂兩脅。身肉都盡。故不等鴿。

國王命左右:『快拿秤來!』取來後用鉤子鉤住中間,兩頭各放一盤。隨即取出鴿子放在一邊盤內,將割下的身肉放在另一頭。但把大腿肉都割光了,仍比鴿子輕。接著又割兩臂、兩脅,以至將身肉都要割盡了,還輕於鴿子。

爾時大王舉身自起。欲上稱盤。氣力不接。失跨墮地。悶無所覺。良久乃蘇。自責其心。我從久遠。為汝所困。輪迴三界。酸毒備嘗。未曾為福。今是精進立行之時。非懈怠時。種種責已。自強起立。得上稱盤。心中歡喜。自以為善。

這時大王自己艱難地站起身,想邁上秤盤,但因氣力不夠,失足倒地,昏厥了過去。過了很久才慢慢甦醒過來,心中自責道:『久遠以來,我都被你所困,輪轉三界嘗盡苦痛,從未以你積累過福德。如今正是精進行持之時,不是懈怠的時候啊!』百般自責以後,強行地站起來,跨上秤盤,心中無比歡喜,自己認為這樣才好。

是時天地六種震動[ 六種震動: 指大地震動之六種相。又作六變震動、六反震動。大品般若經依地動之方向,舉出東湧西沒、西湧東沒、南湧北沒、北湧南沒、邊湧中沒、中湧邊沒等六相。華嚴經等則舉出動、起、湧、震、吼、擊(搖)等六相。]。諸天宮殿皆悉傾搖。乃至色界。諸天同時來下。於虛空中。見於菩薩行於難行。傷壞軀體。心期大法。不顧身命。各共啼哭。淚如盛雨。又雨天華而以供養。

當時天地六種震動,諸天宮殿都動搖不止,乃至色界宮殿。眾天人都同時下來。他們在虛空中看見菩薩行持難行苦行,損毀身體,一心為了大法以至不顧身命,都哭泣不止,淚雨滂沱。又灑下如雨般的天花來作供養。

爾時帝釋還復本形。住在王前。語大王曰。今作如是難及之行。欲求何等。汝今欲求轉輪聖王帝釋梵王。三界之中欲求何等。菩薩答言。我所求者。不期三界尊榮之樂。所作福業欲求佛道。

這時帝釋恢復本形,站在國王面前,對他說:『你今天做這樣常人難以企及的苦行,是想求什麼呢?你如今想要做轉輪聖王,還是帝釋、梵王呢?到底想求取三界中的什麼果報?』菩薩答道:『我的期求,不是三界中的榮華尊貴之樂,我所造福德皆為求取佛道!』

天帝復言。汝今壞身。乃徹骨髓。寧有悔恨意耶。王言無也。天帝復曰。雖言無悔。誰能知之。我觀汝身。顫掉不停。言氣斷絕。言無悔恨。以何為證。

天帝又說:『你如今身體損壞,痛徹骨髓,難道沒有悔恨之意嗎?』國王說:『沒有!』天帝又說:『你說沒有悔意,但誰能知道呢?我看你身體戰慄不止,說話上氣不接下氣,還說沒有悔恨,有什麼作憑證呢?』

王即立誓。我從始來乃至於今。無有悔恨大如毛髮。我所求願。必當果獲。至誠不虛如我言者。令吾身體即當平復。作誓已訖。身便平復。倍勝於前。天及世人。歎未曾有。歡喜踴躍。不能自勝。

國王立即發誓:『我從開始直到現在,沒有絲毫悔恨;我的希求,也必能獲得。倘若我所說的真實不虛,願我的身體立即恢復如初。』發誓過後,身體立即恢復,比以前更加殊勝。天人及世人都感歎:前所未有!歡喜激動得不能克制自己。

尸毗王者今佛身是也。世尊。往昔為於眾生不顧身命。乃至如是。今者世尊。法海已滿。法幢已立。法鼓已建。法炬已照。潤益成立。今正得時。雲何欲捨一切眾生。入於涅槃而不說法。

當時的尸毗王,就是現在的佛陀您。世尊!往昔您為了眾生如此不顧惜身命,如今世尊功德法海已經圓滿,法幢已經樹立,法鼓已經樹立,法炬已經高照,正是利益、度化眾生的好時機,為何卻想捨棄一切眾生,趨入涅槃而不說法呢?」

爾時梵王。於如來前。合掌讚歎。說於如來先身求法。為於眾生凡有千首。世尊爾時受梵王請。即便往詣波羅奈國鹿野苑中轉於法-輪。三寶因是乃現於世。時諸天人諸龍鬼神。八部之眾。聞說是已。莫不歡喜。頂戴奉行。

當時大梵天王在如來面前合掌讚歎,敘說了上千例如來前身為了眾生而求法的事跡。世尊於是接受大梵天王的勸請,隨即前往波羅奈國鹿野苑轉正法-輪,由此三寶才出現在世間。當時天、人、龍、鬼、神等八部大眾聽聞此經後,無不歡喜,恭敬地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