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賢愚因緣經》

元魏沙門慧覺譯 釋圓照白話解


出家功德尸利苾提緣品第十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伽陀國王捨城迦蘭陀竹園中。爾時世尊。讚歎出家。功德因緣其福甚多。若放男女。若放奴婢。若聽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者。功德無量。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摩伽陀國王捨城迦蘭陀竹園中。當時世尊讚歎出家的功德和因緣,說是出家福德很大。如果准許兒女、或者釋放奴婢、或者允許人民、或者自己出家入道,功德都無量無邊。

佈施之報。十世受福。六天人中。往返十到。猶故不如放人出家及自出家功德為勝。何以故。佈施之報。福有限極。出家之福。無邊無量。

佈施的果報雖然很大,可以十世感受福果,於六欲天及人間往返十次,仍不如釋放別人出家或自己出家的功德超勝。為什麼呢?佈施的福報有極限,而出家的福報卻無量無邊。

又持戒果報。五通神仙。受天福報。極至梵世。於佛法中。出家果報。不可思議。乃至涅槃。福故不盡。假使有人。起七寶塔。高至三十三天。所得功德。不如出家。何以故。七寶塔者。貪惡愚人。能壞破故。出家之法。無有毀壞。欲求善法。除佛法已。更無勝故。

此外持戒的果報可成為五通神仙,享受天上福報,最高可至梵天界。而在佛的教法中出家,果報不可思議,乃至涅槃福報仍無窮盡。假使有人建七寶塔高達三十三天,所獲得的功德卻不如出家。為什麼呢?因為七寶塔可以被貪婪兇惡的愚人破壞,而出家的功德法不會被毀壞,想求取善法,除了佛法實在沒有更超勝的。

如百盲人。有一明醫。能治其目。一時明見。又有百人。罪應挑眼。一人有力。能救其罪令不失目。此二人福。雖復無量。猶亦不如聽人出家及自出家其德弘大。

譬如一百個盲人,有一位明醫能將他們的眼睛全都治好,使他們頓然重見光明;又有一百人犯下挑眼的重罪,一個人有能力解救他們的罪罰,令其不致失去眼睛。這兩人的福德雖無有限量,還是不如允許他人出家或自己出家福德巨大。

何以故。雖能施於二種人目。此人唯各獲一世利。又肉眼性。性有敗壞。聽人出家。若自出家。展轉示導眾生永劫無上慧眼。慧眼之性。歷劫無壞。

為什麼呢?雖然他們能施予兩種人眼目,但這些人只能各獲得一世的利益,況且肉眼的本性就是無常敗壞的。而允許他人出家,或自己出家,可以相續不斷地開啟眾生永恆的無上慧眼。慧眼則是永遠無有毀壞的。

何以故。福報人天之中。恣意受樂。無窮無盡。畢成佛道。所以者何。由出家法。滅魔眷屬。增益佛種。摧滅惡法。長養善法。滅除罪垢。興無上福業。是故佛說出家功德。高於須彌。深於大海。廣於虛空。

為什麼呢?因為慧眼所感福報可在人間、天上盡情享受快樂,無窮無盡,最後成就佛道。為什麼這樣呢?因為出家功德可以滅魔眾眷屬、增上佛種、摧滅惡法、長養善法,滅除罪垢、興建無上福業。所以佛說出家的功德,比須彌山還高,比大海還深,比天空還廣闊。

若使有人為出家者。作諸留難。令不從志。其罪甚重。如夜黑暗無所睹見。是人罪報。亦復如是。入深地獄黑?無目。譬如大海。江河百流。悉投其中。此人罪報。亦復如是。一切諸惡。皆集其身。如須彌山劫火所燒。無有遺余。此人亦爾。地獄火燒。無有窮已。譬如迦留樓醯[ 醯x□]尼藥。極為苦毒。若等斤兩。比於石蜜。彼善惡報。亦復如是。

假如有人阻撓別人出家,令他們不能實現志願,罪過十分嚴重:猶如在黑夜中什麼也看不見,此人罪報也是如此,他將深陷地獄之中、暗無天日;猶如江河百川皆歸大海,此人罪報也是這樣,一切罪惡都集中到他身上;猶如須彌山遭受劫火焚燒無有遺留,此人也是這樣,被地獄火焚燒無有盡頭;猶如迦留樓醯尼藥毒性很大,同等重量的這種藥和石蜜相比,善惡業的果報對比也是一樣啊!

聽人出家。若自出家。功德最大。以出家人。以修多羅[ 修多羅:梵語音譯,指佛教三藏之經藏。]為水。洗結使之垢。能滅除生死之苦。為涅槃之因。以毗尼[ 毗尼:又譯作「毗奈耶」。意為律藏。]為足。踐清戒之地。阿毗曇[ 阿毗曇:佛教經律論三藏之論藏,阿毗達磨之舊稱。]為目。睹世善惡。恣意而游步八正之路。至涅槃之妙城。以是義故。放人出家。若自出家。若老若少。其福最勝。

允許他人出家或自己出家,功德是最大的。因為出家之人以修多羅為水洗去煩惱塵垢,能滅除生死痛苦,成為涅槃的因;以毗尼為足,踏上淨戒大地;以阿毗曇為目,洞察世間善惡,任意信步於八正道,抵達涅槃的妙城。從這種意義來說,讓人出家,或自己出家,無論老少都會獲得最殊勝的福報。

爾時世尊。在王捨城迦蘭陀竹園。時王捨城。有一長者。名尸利苾提(此言福增)。其年百歲。聞出家功德如是無量。便自思惟。我今何不於佛法中出家修道。

當時世尊在王捨城迦蘭陀竹園。那時王捨城中有一位名叫尸利苾提(漢語「福增」)的長者,年齡有一百歲了。他聽到出家的功德如此廣大,便暗自思惟:「我如今為什麼不在佛的教法中出家修道呢?」

即辭妻子奴婢大小。我欲出家。其人老耄[ 耄:mao指年老;高齡。]。家中大小。莫不厭忄亥[ 忄亥: hai,既怨恨又害怕。]。輕賤其言。無從用者。聞欲出家。咸各喜言。汝早應去。何以遲晚。今正是時。

於是辭別妻子、孩子、奴婢閤家大小說:「我想出家。」他老邁年高,家裡所有人沒有不厭煩他的,對他的話也很輕視,認為他沒什麼用處。聽說他想出家,都歡喜說道:「你早就應該去了,為什麼拖到這麼晚呢?現在正是時候。」

尸利苾提。即出其家。往趣竹園。欲見世尊求出家法。到竹園已。問諸比丘。佛世尊大仙。大悲廣利天人者。今何所在。比丘答言。如來世尊。余行教化。利益不在。

尸利苾提就走出家門前往竹園,想拜見世尊求學出家之法。到竹園以後,詢問眾位比丘:「大悲廣利天人的佛世尊大仙現在何處?」比丘們答道:「如來世尊去別處教化、利益眾生了,現在不在這兒。」

尸利苾提又問。次佛大師智慧上足[ 上足:指高足。對徒弟的美稱。]。更復是誰。比丘指示彼尊者舍利弗是。即柱杖至舍利弗所。捨杖作禮。白言。尊者。聽我出家。時舍利弗。視是人已。念此人老。三事皆缺。不能學問坐禪佐助眾事。告言。汝去。汝老年邁。不得出家。

尸利苾提又問:「次於大師佛陀的最有智慧的高足弟子又是誰呢?」比丘們指示尊者舍利弗是。他便拄杖來到舍利弗那裡,放下手杖施禮,說道:「尊者,請允許我出家。」舍利弗看罷此人,心想他年齡很老,學佛問道、坐禪修行、幫助僧眾做事,這三事都不能做到,便告訴他:「你走吧,你老邁年高,不能出家。」

次向摩訶迦葉。優波離。阿(少/兔)樓陀等。次第五百大阿羅漢。彼皆問言。汝先向餘人未。答言。我先已向世尊。世尊不在。次向尊者舍利弗。又問彼何所說。答曰。彼告我言。汝老年邁不得出家。

接著他又向摩訶迦葉、優波離、阿(少/兔)樓陀等五百大阿羅漢請求出家。他們都問道:「你之前問過其他人沒有?」他回答道:「我先請示世尊,世尊不在;然後請示尊者舍利弗。」又問舍利弗怎麼說的,他回答道:「舍利弗尊者告訴我,你老邁年高不能出家。」

諸比丘言。彼舍利弗智慧第一。尚不聽汝。我等亦復不聽汝也。譬如良醫。善知瞻病。捨不療治。余諸小醫。亦悉拱手。當知是人。必有死相。以舍利弗大智不聽。其餘比丘。亦爾不聽。

這些比丘說道:「舍利弗智慧第一,尚且不准許你出家,我們也不能准許你出家。譬如良醫善於看病,如果他都捨棄不治的病人,其他的普通醫生肯定也都束手無策。由此可以推知此病人一定有死相。」由於大智舍利弗不同意,其他的比丘也都不同意。

尸利苾提。求諸比丘。不得出家。還出竹園。住門閫[ 閫:k□n 指門檻。]上。悲泣懊惱。舉聲大哭。我從生來。無有大過。何故特不聽我出家。如優波離。剃髮賤人。泥提。下穢除糞之人。鴦掘摩羅。殺無量人。及陀塞羈。大賊惡人。如是等人。尚得出家。我有何罪。不得出家。

尸利苾提請求了諸位比丘沒能出家,走出竹園,坐在門檻上,懊惱悲泣乃至放聲大哭:「我有生以來沒犯過大的過錯,為什麼唯獨不准許我出家?像優波離,是一個剃髮的下賤種姓;泥提是一個清除糞穢的人;鴦掘摩羅曾殺害無數的人;還有陀塞羈乃是大賊惡人。像這樣的人尚且能夠出家,我有何罪而不能出家啊?」

作是語時。世尊即於其前踴出。放大光明。相好莊嚴。譬如忉利天王帝釋七寶高車。佛問福增。汝何故哭。爾時長者。聞佛梵音。心懷喜踴。如子見父。五體投地。為佛作禮。泣白佛言。一切眾生。殺人作賊。妄語誹謗。下賤等人。皆得出家。我獨何罪。特不聽我佛法出家。我家大小。以我老耄。不復用我。今於佛法。不得出家。今設還家。必不能前我。當何所趣。我今定當於此捨命。

說這話時,世尊立即踴現在他面前,放大光明,相好莊嚴,猶如忉利天王帝釋的七寶高車。佛問福增:「你為什麼哭泣?」

當時長者聽到佛的梵音,滿懷喜悅,就像兒子見到父親一樣,五體投地給佛施禮,對佛哭訴道:「一切殺人、作賊、妄語、誹謗、下賤的眾生都可以出家,我有什麼罪,唯獨不准許在如來教法中出家?我一家大小認為我太老了,不再用我,現在於佛法中不能出家,假設返回家中,他們一定不接納我,我還能到哪裡去呢?看來我今天只有死在這裡了。」

爾時佛告尸利苾提。誰能舉手於虛空中。而作定說。是應出家。此人不應。是老長者白佛言。世尊。法轉輪王。第一智子。次佛。第二世間導師。舍利弗者。此不聽我佛法出家。爾時世尊。以大慈悲。慰喻福增。譬如慈父慰喻孝子。而告之言。汝莫愁憂苦惱。我今當令汝得出家。

佛告訴尸利苾提:「是誰把手舉到虛空中輕易下結論:這人可以出家,那人不可以出家?」這位老人對佛說:「世尊,是轉輪法王智慧第一的法子、第二佛陀、第二世間導師舍利弗,不准許我在佛法中出家。」世尊以大慈大悲就像慈父安慰、開導孝子一樣安慰福增,告訴他:「你不要憂愁苦惱,我現在可以讓你出家。

非舍利弗三阿僧祇劫精勤苦行。百劫修福。非舍利弗世世難行。破頭挑眼。髓腦血肉。皮骨手足。耳鼻佈施。非舍利弗投身餓虎。入於火坑。身椓千釘。剜[ 剜:w□n]身千燈。非舍利弗國城妻子。奴婢象馬。七寶施與。

並不是舍利弗三大阿僧祇劫中精勤苦行,一百劫中修集福報;並不是舍利弗世世難行能行,以破頭、挑眼、髓、腦、血、肉、皮、骨、手、足、耳、鼻等而作佈施;並不是舍利弗捨身喂餓虎,跳入火坑,身上釘入千釘、身上剜出千燈;並不是舍利弗以國家、城池、妻子、兒女、奴婢、象馬、七寶用來佈施;

非舍利弗初阿僧祇劫。供養八萬八千諸佛。中阿僧祇劫。供養九萬九千諸佛。後阿僧祇劫。供養十萬諸佛世尊。出家持戒。具足尸波羅蜜。非舍利弗於法自在。何得制言。此應出家。此人不應。

並不是舍利弗在初阿僧祇劫中供養八萬八千諸佛,中阿僧祇劫中供養九萬九千諸佛,後阿僧祇劫中供養十萬諸佛世尊,並且出家持戒,具足尸波羅蜜;並不是舍利弗於法獲得自在,他怎麼能夠斷言:這人可以出家,這人不能出家!

唯我一人。於法自在。唯我獨乘六度寶車。被忍辱鎧。於菩提樹下。坐金剛座。降魔王怨。獨得佛道。無與我等。汝來隨我。我當與汝出家。如是世尊種種慰喻。(福增)憂惱即除。心大歡喜。便隨佛後。入佛精舍。

唯獨我一人於法獲得自在,唯獨我乘坐六度寶車,披忍辱鎧甲,在菩提樹下坐金剛座降伏魔王怨敵,獨自成就佛道。沒有人能和我平起平坐。你跟我來,我將准許你出家。」就這樣世尊作了百般安慰勸導,福增消除了憂惱,心中大為歡喜,跟隨佛陀進入佛的精舍。

告大目連。令與出家。何以故。眾生隨緣得度。或有於佛有緣。餘人則不能度。於餘人有緣佛則不度。於舍利弗有緣。目連。迦葉。阿那律。金毗羅等。一切弟子。則所不度。如是展轉。隨其有緣。餘人不度。

佛告訴大目犍連:「你度他出家!為什麼這樣呢?眾生皆隨緣得度,有的與佛有緣,其他人則不能度;有的與其他人有緣,佛則不能度;如果與舍利弗有緣,則目犍連、迦葉、阿那律、金毗羅等一切弟子都不能度。依此類推,隨著他的緣份所在,其他人都不能度。」

爾時目連亦思。此人年高老耄。誦經坐禪佐助眾事。三事悉缺。然佛法王。敕使出家。理不有違。即與出家。受具足戒。

當時目犍連也想:「此人老邁年高,誦經、坐禪、幫助僧眾做事這三樣都做不了,但佛乃法王,令他出家,理應不能反對。」於是准許他出家,給他授了具足戒。

此人前世。已種得度因緣。已吞法鉤。如魚吞鉤。必出不疑。已曾修集諸善功德。晝夜精勤。修集讀誦修多羅。毗尼。阿毗曇。廣通經藏。以年老故。不能隨時恭敬迎送禮問上座。諸年少比丘。以先出家。為上座故。常苦言克切。此老耄比丘。自恃年高。誦經學問。憍[ 憍:ji□o 指驕傲;驕矜。]慢自大。不相敬承。

此人前世已種下得度的因緣,像魚吞釣鉤一樣吞下法鉤以後,無疑定會出離。因他已曾修集眾善法功德,所以出家後日夜精勤,修習讀誦修多羅、毗尼、阿毗曇,從而廣通經藏。由於年老的緣故,他不能隨時恭敬、迎送、頂禮、問詢上座比丘。那些年輕的比丘因先出家是上座的緣故,常常對他苦言諷刺:「這老邁比丘自恃年歲大,能誦經、學問好而傲慢自大,對我們不恭敬承事。」

時老比丘。便自思惟。我在家時。為家大小之所刺惱。今來出家。望得休息。而復為此諸少年輩之所激切。何罪乃爾。益增苦惱。又作是念。我今寧死。

這時老比丘自己思惟:「我在家時,被閤家大小所譏諷惱亂,現在來出家,希望能得到休息,卻又被這些年少比丘所逼迫。我究竟造了什麼罪孽才導致這樣的呢?」越想越苦惱。又想到:「我現在寧願去死。」

時彼林邊。有大河水。既深且駛。尋往岸邊。脫身袈裟。置樹枝上。長跪向衣。啼泣墮淚。自立誓言。我今不捨佛法眾僧。唯欲捨命。我此身上衣。佈施持戒精進誦經。

當時在竹林邊有條大河,河水既深又急。他隨即前往岸邊,脫下身上的袈裟掛在樹枝上,向袈裟長跪,哭泣流淚,立誓道:「我今天不是捨棄佛法僧眾,只是想捨棄我的性命。我身上的袈裟佈施給精進持戒誦經的人。

設有報者。願我捨身。生富樂家。眷屬調順。於我善法。不作留難。常遇三寶。出家修道。遭值善師。示悟涅槃。誓已。於河深駛回波覆湧之處。欲投其中。

假若有報應,願我捨身後投生在富貴、安樂的家庭,眷屬和順,對我行持善法不作阻攔,令我恆常值遇三寶,出家修道,得到良師教導證悟涅槃。」立誓後,就準備跳入河水深疾迴旋翻滾之處。

爾時目連。以天眼觀我老弟子。為作何事。尋見弟子。放身投水。未至水頃。以神通力。接置岸上。問言。法子汝何所作。

正好目犍連用天眼想看看他的老弟子在幹什麼,忽然見到他要捨身跳河,就在他尚未入水的一剎那,用神通力接住放回岸上。問道:「法子,你這是幹什麼?」

尸利苾提。甚大慚愧。即自思惟。當以何答。我今不應妄語誑師。設誑師者。世世獲罪。當無舌根。又我和尚。神通玄鑒。我縱妄語。亦自知之。

尸利苾提十分慚愧,心中暗想:「應當如何回答呢?我如今不應以妄語來欺騙師父。假如欺騙師父會世世獲罪,將無舌根。況且我的和尚神通廣大洞察一切,即使我說妄語他也能知道。

世若有人。智慧明達。性實質直。諸天應敬。若有智慧。而懷諂誑。可為人師。人應供養。若無智慧。而有質直。雖不兼物。行已自濟。若人愚癡。心懷誑諂。一切眾中。惡賤下劣。設有所說。人悉知之。皆言。此人諂欺無實。假令實說。捨不信用。是故我若欺誑和尚。此非我宜。當如實說。

世上若有人既智慧明達,又性情質樸、正直,諸天人都應恭敬;倘若有智慧卻心懷諂誑,也可作為人師,受到世人的恭敬供養;倘若沒有智慧卻心地正直,雖不能同時利益他人,但也足以獨善其身;倘若一個人既愚癡又心懷諂誑,則在一切大眾中最為惡劣下賤。這種人假如有所言說,人們都會看破,說:『此人諂誑欺詐沒有實話。』就算他說實話,也被捨棄而不被相信採用。所以如果我欺騙和尚,是很不應該的,應當如實回答。」

即白師言。我厭家出家。欲求休息。今復不樂。故欲捨命。目連聞已。即作是念。此人設當不以生死恐畏之事而怖之者。於出家利。空無所獲。即告之言。汝今至心。捉我衣角。莫中放捨。即奉師教。譬如風性。輕舉所吹塵草。上衝虛空。神足游空。若捉一毛。隨意所至。

於是便對師父說:「我厭惡家庭才出家,想求得休息。如今又不如意,所以想捨棄性命。」目犍連聽後,這樣想到:「此人如果不以生死怖畏的真相來驚嚇,對於出家的利益恐怕會空無所獲。」於是告訴他:「你現在專心致志抓住我的衣角,不要中途放捨。」

他就按照師父教導而做。如同風能輕鬆地把吹起的塵土、草葉刮上高空一樣,目犍連神足自在飛行在虛空中,帶上他就像拿著根毛髮,可以隨心所欲地到達任何地方。

爾時目連。猶如猛鷹銜於小鳥。飛騰虛空。目連神足。亦復如是。身升虛空。屈伸臂頃。至大海邊。海邊有一新死女人。面貌端正。身容殊妙。女相具足。見有一蟲。從口中出。還從鼻入。復從眼出。從耳而入。目連立觀。觀已捨去。尸利苾提。白言。和尚。此何女人。狀相如是。目連告言。時到當說。

猶如雄鷹口中銜著小鳥飛騰在虛空中,目犍連的神足也是如此,身體升到虛空,屈伸胳膊的工夫就飛到大海邊。海邊有一個剛剛死去的女人,面貌端正身相美妙,具足女人的相好。有一條蟲子從她的口中爬出,又從鼻子爬入,再從眼睛爬出,從耳朵爬入。目犍連站著觀看,看罷離開。尸利苾提說道:「和尚,這個女人是誰,怎麼會這副模樣?」目犍連答道:「時機到了我會告訴你。」

小復前行。見一女人。自負銅鑊[106鑊:huo 指鍋。]。搘著水邊。然火吹之。既沸。脫衣自入鑊中。發爪先脫。肉熟離骨。沸吹骨出在外。風吹尋還成人。自取其肉而食噉之。福增見已。心驚毛豎。白言。和尚。自食肉者。為是何人。目連告曰。時到當說。

又向前走了一小段,看見一個女人背著一個銅鍋,然後支起鍋加入水,點起火並將火吹旺。水沸騰後她脫衣自己進入鍋中,頭髮和指甲最先脫落,肉煮熟後也脫離骨頭。沸水將骨頭吹到外面,經風一吹馬上又變成一個人,這人從鍋中撈出自己的肉來吃。福增看罷,心驚毛豎,說道:「和尚,自己吃自己肉的是什麼人呢?」目犍連答道:「時機到了我會告訴你。」

次小前行。見一大樹[ 大正藏為:身。]。多有諸蟲。圍唼其身。乃至枝節。無有空處如針頭許。時有大聲。叫喚啼哭。震動遠近。如地獄聲。白言。和尚。此大惡聲。為是何人。目連告言。時到當說。

再往前走一小會兒,看見一個大大的身體,有許多蟲子圍繞著叮咬,以至於肢節上沒有針頭許的空處。同時發出叫喚痛哭的巨大聲音,震動遠近各方,像地獄中的聲音一樣。尸利苾提說道:「和尚,發出這巨大慘叫聲的,是什麼人?」目犍連答道:「時機到了我會告訴你。」

次復見有一大男子。周匝多有獸頭人身。諸惡鬼神。手執弓弩。三叉毒箭。鏃[ 鏃:zu,箭頭。]皆火燃。競共射之。身皆燋燃。白言。和尚。此是何人。受茲苦毒。逃走無所。師言且住。時至當說。

接著又看見一個大男人,周圍有許多獸頭人身的惡鬼,手執弓弩及箭頭燃火的三叉毒箭,爭相向他射擊,他的身體都被燒焦了。尸利苾提問道:「和尚,這是什麼人,感受這種痛苦,無處可逃?」師父說:「先不要問,時機到了我會告訴你。」

次前經久。見一大山。下安刀劍。見有一人。從上投下。刀戟劍?[ ?:shuo,長矛,槊。]。壞刺其身。即自收拔。還豎本處。復還上山。如前不息。見已白師。此復何人而受斯苦。告言且止。時到當說。

再往前走了很久,看見一座大山,山下安置著刀劍。有一個人從山上跳下來,被刀、戟、劍、槊刺傷身體,然後自己馬上拔出來,仍豎立在原來的位置,再爬上山頭往下跳,像剛才那樣不停息。尸利苾提看罷對師父說:「這又是什麼人,感受這般痛苦?」目犍連答道:「先不要問,時機到了我會告訴你。」

次前見有一大骨山。高七百由旬。能障蔽日。使海蔭黑。爾時目連。於此骨山一大肋上。來往經行。弟子隨行。尋自思惟。我今和尚。既已無事。我寧可問向來事不。念已白言。唯願和尚。為我解說向所見事。目連告言。今正是時。

再往前走,看見一座巨大的骨山,高達七百由旬,遮天蔽日,使大海也變得陰黑。這時目犍連在此骨山上的一根大肋骨上來回地經行,弟子尸利苾提跟在其後,暗自思惟:「現在我和尚既然已經沒什麼事,我為何不問問剛才所看到的事情呢?」想罷說道:「懇請和尚為我解說剛才所看到的事。」目犍連對他說:「現在正是時候。」

即白和尚。先所見者。是何女人。目連答言。汝欲知者。是舍衛國大薩薄[ 薩薄:梵語,指商主。]婦。容貌端正。夫甚愛敬。爾時薩薄。欲入大海。貪戀此婦。不能捨離。即將入海。與五百賈客。上船入海。

尸利苾提就問和尚:「最先看見的那個女人是誰呢?」目犍連答道:「你想知道的那個女人,是舍衛國中大商主的妻子。她容貌端正,丈夫對她十分地敬愛。當時商主想入大海,因貪戀妻子不能捨離,於是帶上她和五百商人一起蹬船入海。

時婦常以三奇木頭。擎鏡照面。自睹端正。便起憍慢。深生愛著。時有一大龜。以腳蹋船。船破沒海。薩薄及婦。五百賈客。一切皆死。大海之法。不受死尸。若水回波。夜叉羅剎。出置岸上。眾生命終。隨所愛念。死即生中。

這個女人常用三腳木架支著鏡子照自己的臉,看到自己長得端正,便生起了驕慢心,極為貪戀。當時有一隻大海龜用腳踏船,船破後沉入海底,商主和妻子、五百商人都被淹死。大海的規律是不接受死尸,當海水漲潮之時,夜叉羅剎就會將死尸拋到岸上。眾生命終以後,會隨著自己所愛念的對境而投生在其中。

或有難言。隨所愛著。便往生者。誰愛地獄而入地獄者。眾答曰。若有眾生。盜三尊財及父母物。乃至殺人。如是大罪。應墮熾火地獄。是人為風寒冷病所逼。便思念火。欲得入中。念已命終。便墮是獄。

也許有人會責難:『如果是隨著所愛著的地方而投生的話,那麼誰會愛著地獄而投生到地獄中呢?』我們可以這樣回答:『倘若有人偷盜三寶及父母的財物,甚至殺害人命,以這樣的大罪應當墮入熊熊烈火的地獄。這人感覺被風寒、冷病所逼迫,便思念熱火,想進入其中。想罷命終,就墮入這種地獄。

若人盜佛燈明及直物。或盜僧祇燈燭薪草。若破壞撥撤僧祇房舍講堂。若冬寒時。剝脫人衣。若以力勢。以冰寒時。水灌奴婢及以餘人。若抄掠時。剝人衣裳。如是罪報。應墮寒冰地獄。是人為熱病所逼。常思寒冷之處。念想之時。即墮此獄。優缽羅。缽頭摩。拘物頭。分陀利地獄。亦復如是。寒冷地獄中。受罪之人。身肉冰燥。如焦豆散。腦髓米爆。頭骨碎破百千萬分。身骨擘裂。如剖箭栝[ 栝:kuo,意為箭末扣弦處。]。

倘若有人偷盜佛前燈火或有關財物;或者偷盜僧眾的燈燭、柴草;或者破壞、拆毀僧眾的房屋講堂;或者在寒冬時節剝下別人的衣服;或者憑借自己的勢力,在天寒地凍的時候用水澆灌奴婢及其他人;或者在搶奪時剝取他人的衣裳……,這樣的罪報,應當墮入寒冰地獄。這人被熱病所逼迫,一直想念寒冷的地方,正當想念之際,便墮入此地獄中。墮入優缽羅、缽頭摩、拘物頭、分陀利等地獄也是這樣。在寒地獄中受罪的眾生,身肉冰凍乾裂如炒焦的豆子迸散一樣;頭骨破碎成百千萬份,白白的腦髓爆裂出來;身上的骨頭像剖開箭栝一樣破裂。

若人慳貪。斷餓眾生不隨時飲食。應墮餓鬼。得逆氣病。不能下食。瞻病知識。以種種食。勸強之言。是甜是酢[ 酢:cu 指酸澀。]。此美易消。汝可強食。便起恚心。使我何時眼不見食。爾時命終。生餓鬼中。

倘若有人慳貪為性,斷絕飢餓眾生的飲食,不讓應時飲食,應當墮為餓鬼。臨終時得逆氣的疾病,不能吃下食物。看護者用種種食物強行勸道:『這是甜的,這是酸的,它們美味可口又好消化,你應努力吃下。』他便生起嗔恨心:『什麼時候讓我眼前看不到食物!』就這樣死去,轉生在餓鬼界中。

若人愚癡。不信三寶。誹謗毀道。應墮畜生。為病所困。唯得伏臥。不得偃[ 偃:y□n 指仰臥;安臥。]側。不喜善言。左右定知此人必死。便逼勸言。汝當聽法受齋受戒。汝當見佛像見比丘僧。汝當佈施。其人心意。都不喜樂。為強敦喻。便增惡念。願我得一不聞三寶善名處者。快不可言。爾時命終。生畜生中。

倘若有人愚癡無智,不信三寶,誹謗、詆毀聖道,應當墮為畜生。臨終時被病所困,只能俯臥,不能仰臥或側臥,不喜歡聽好話。旁邊的人知道此人必死,便強逼勸說:『你應當聽聞佛法、受持齋戒!你應當見見佛像和比丘僧!你應當佈施!』這人心裡對此一點都不喜歡,在強行敦促勸導下,便生出惡念:『願我能得到一個聽不見三寶善名的地方,樂不可言。』此時命終,就投生在畜生道中。

若有修善種人天因。此人不為大病所困。臨命終時。心不錯亂。所親左右。知其將死。各勸之言。樂聞法不。欲見像不。欲見比丘聽經偈不。汝喜欲得受齋戒不。欲得財物施佛像不。悉答言好。

倘若有人修善行種下了人天因,這個人不被大病所困,臨死時心不錯亂。周圍親友知道他將要死去,紛紛勸道:『喜不喜歡聽法?想不想看佛像?想不想見比丘聽受經文?你樂意受持齋戒嗎?想不想得到財物供養佛像?』他都說好。

復與說言。施佛形像。得成佛道。供養法者。在所生處。得深智慧。達解法相。若施眾僧。所生之處。得大珍寶。隨意無乏。病人聞已。歡喜願言。使我所生常遇三寶。聞法開悟。爾時命終。得生人中。

又對他說:『供養佛的形像,得成佛道;供養正法,生在何處都能具有深妙智慧,通曉法相;如果佈施僧眾,生在何處皆能得到廣大珍寶,隨心所欲無有缺乏。』病人聽罷,歡喜發願道:『讓我轉生何處常能值遇三寶,聞法開悟。』此時命終,得以生在人中。

若人廣種生天善因。清淨施戒。樂聽經法。修持十善。其人將終。安隱仰臥。見佛形像天宮婇女及聞天樂。顏色和悅。舉手上向。爾時命終。即生天中。

倘若有人廣種生天的善因,行持清淨的佈施、持戒,喜歡聽聞經法,修持十善。他在臨死時就安隱地仰臥,看見佛的形像、天宮天女,並聽到天樂,面色也十分溫和、喜悅,手舉向上方。此時命終,便投生到天界。

此薩薄婦。自愛著身。命終還生故身作蟲。捨此蟲身。墮大地獄。受苦無量。

這個商主的妻子,由於貪愛自己的身體,死後就又生在以前的身體上作蟲子。捨棄蟲身後,還會墮入大地獄,感受無量苦痛。」

尸利苾提。白言。和尚。自食肉者。是何婦人。目連告曰。是舍衛國優婆夷婢。彼優婆夷。請一清淨持戒比丘。夏九十日。奉給供養。於自陌頭。起房安止。自辦種種香美飲食。時到使婢送食供養。婢至屏處。選好美者。自取食之。余與比丘。

尸利苾提問道:「和尚,自己吃自己肉的女人是誰呢?」目犍連告訴他:「是舍衛國一個優婆夷的婢女。那位優婆夷請了一位清淨持戒的比丘,在夏季九十天中進行承奉供養。於自家路旁蓋起房屋安頓比丘,並且親自置辦各種香美的飲食,到了吃飯的時間,就派婢女送去供養比丘。婢女拿著食物到隱蔽處,挑上好的自己先吃,剩下的才送給比丘。

大家[ 大家:指奴僕對主人的稱呼。]覺婢顏色悅澤。有飲食相。問言。汝得無污比丘食。答言大家。我亦有信。非邪見人。何緣先食。比丘食已。有殘與我。我乃食之。若我先食。使我世世自食身肉。以是因緣故。先受輕系華報之罪。命終當墮大地獄中。受正果報。苦毒無量。

主人發現婢女面色變得光潤悅目,好像吃過些好食品,就問道:『你是不是偷吃了比丘的食物?』答道:『主人,我也是有信心的,不是邪見者,怎麼會先吃呢?比丘吃過後把剩餘的給我,我才吃的。如果是我先吃,讓我生生世世自己吃自己身上的肉。』因為這個緣故,她先感受輕微的花報罪苦,死後墮入大地獄中受正果報,感受無量的苦痛。」

福增白言。所見大樹。諸蟲唼食。發大惡聲。復是誰乎。告言福增。是獺利吒營事比丘。以自在故。用僧祇物華果飲食。送與白衣。受此華報。於此命終。墮大地獄。唼身諸蟲。即是爾時得物之人。

福增問道:「所見到的被各種蟲子咬食、發出巨大慘叫的大身體,又是誰呢?」目犍連告訴福增:「是獺利吒主事的比丘。因為有權力的自由,他將僧眾的東西比如花果、飲食送給在家人,所以感受這種花報,於此處命終後還會墮入大地獄。咬食他的那些蟲子即是當時得到東西的人。」

白言。和尚。彼舉聲哭。眾箭相射。洞身火燃。復是何人。目連告言。此人前身。為大獵師。多害禽獸。以是罪故。受斯苦毒。於此命終。墮大地獄。經久難出。

福增問道:「和尚,那個放聲大哭、被眾箭爭相攢射、全身燃火的人又是誰呢?」目犍連告訴他:「此人前身是一個大獵師,殺害了很多禽獸,因為這種罪業而遭受這樣的痛苦。於此處死後還會墮入大地獄中,長久世間難以出來。」

又問。和尚。彼大山上自投來下。刀劍矛?。刺害其身。拔已復上。此是何人。目連告言。是王捨城中。大健鬥將。以猛勇故。身處前鋒。或以刀劍矛?。傷克物命故受此報。於是死已。墮大地獄。受苦長久。

尸利苾提又問:「和尚,那個在大山上自己跳下來,被刀劍矛槊刺割身體,自己拔出後又上到山頭重新跳下的人,又是誰呢?」目犍連告訴他:「是王捨城中的一員善戰大將,因為作戰勇猛經常身為前鋒,用刀劍矛槊傷害他人性命,所以受到這種報應。於此處死後還將墮入大地獄中,長久受苦。」

福增又白。今此骨山。復為是誰。目連告言。汝欲知者。此即是汝故身骨也。尸利苾提。聞是語已。心驚毛豎。惶怖汗水。白言。和尚。願[ 曼:龍藏為「願」。]我今者。心未裂頃。時為我說本末因緣。

福增又問:「如今這座骨山又是誰呢?」目犍連告訴他:「你想要知道的骨山,就是你前身的骨頭呀!」尸利苾提聽罷此言,心驚肉跳,毛骨悚然,恐懼得冷汗像水一樣直流,說道:「和尚,趁我現在心還沒碎裂的時候,請給我說說此中因緣的始末。」

目連告言。生死輪轉。無有邊際。而善惡業。終無朽敗。必受其報。造若干業。隨行受報。目連又言。過去世時。此閻浮提。有一國王。名曰曇摩?提(秦言法增)。好喜佈施持戒聞法。有慈悲心。性不暴惡。不傷物命。王相具足。政法治國。滿二十年。

目犍連告訴他:「生死輪迴沒有邊際,善惡業也終究不會朽壞,必定感受相應的果報。造下種種業因,必定隨行業而受報。」

目犍連又說:「在過去世時,此閻浮提有一位名叫曇摩?提(漢語「法增」)的國王,喜好佈施、持戒、聞法,富有慈悲心,性情不暴躁兇惡,不傷害生命,具足王相。他依正法治國滿二十年。

事間閒暇。共人博戲[ 博戲:指古代的一種棋戲。]。時有一人犯法殺人。諸臣白王。外有一人。犯於王法。雲何治罪。王時慕戲。脫答之言。隨國法治。即案限律。殺人應死。尋殺此人。王博戲已。問諸臣言。向者罪人。今何所在。我欲斷決。臣白王言。隨國法治。今已殺竟。

有一次在政事稀少的閒暇時候與人下棋,當時有一人犯法殺人,諸位大臣稟告國王:『外面有一個人犯了王法,怎麼治罪?』當時國王一心在下棋上,便脫口答道:『依國法治罪。』就依據法律規定的『殺人者應判死罪』,隨即殺了此人。國王下完棋後,問諸位大臣:『剛才那個罪犯現在何處?我要判決。』大臣們回稟國王:『依照國法治罪,已將他殺了。』

王聞是語。悶絕躄[ 躄:bi 指撲倒。]地。諸臣左右。冷水灑面。良久乃穌。垂泣而言。宮人妓女。像馬七珍。悉於此住。唯我一人。獨地獄中。受諸苦痛。

國王聽了這話,昏絕在地。周圍大臣用冷水噴灑在國王臉上,過了很久,國王才甦醒過來,流著眼淚說道:『宮人、伎女、象馬七寶都將在此住著,只有我一人獨自在地獄中感受各種痛苦了!

我本未為王時。而此宮中。亦有王治。我不久死。此中亦當續有王治。我名為王。而害人命。當知便是旃陀羅[ 旃陀羅:以屠殺為業者。男曰旃陀羅。女曰旃陀利。]王。不知世世當何所趣。我今決定。不須為王。即捨王位。入山自守。時王命終。生大海中。作摩竭魚[ 摩竭魚:梵語。又作摩伽羅魚、麼迦羅魚。為經論中多處記載之大魚。被視為與鱷、鯊魚、海豚等同類,但古代的魚不可以與現代的魚直接對應。]。其身長大。七百由旬。

我從前未做國王時,此王宮中有國王統治;我不久之後死去,此宮中也會繼續有國王統治。我名為國王卻傷害人命,實際上這就是栴陀羅王,不知今後將世世投生何處?我現在決定不再作國王了!』

便捨棄王位進入山林獨自修養。國王死後,投生在大海中變成大摩竭魚,身體長達七百由旬。

諸王大臣。自恃勢力。枉克百姓。離別人民。剝脫眾生。命終多作摩竭大魚。多有諸蟲。唼食其身。譬如拘執及毾(登+毛)[ 毾(登+毛): tad□ng有花紋的細毛毯。]茸。著身諸蟲。亦復如是。身瘙癢故。揩[ 揩:k□i 指摩擦;拭抹。]玻璃山。碎殺諸蟲。血流污海。百里皆赤。以此罪緣。於是命終。墮大地獄。

在常理上那些自恃勢力愚害百姓、離散人民、剝削眾生的國王大臣,死後大多都變成大摩竭魚。有許多蟲子咬食他們的身體,譬如拘執和毾(登+毛)茸,附著在它們身上的各種蟲子也是如此。因身上感到瘙癢難耐,大摩竭魚就在頗梨山邊磨擦,將那些蟲子擠碎殺死,鮮血直流染紅了方圓百里的海水。因此罪業,從這死後又墮入大地獄中。

時摩竭魚。一眠百歲。覺已飢渴。即便張口。海水流入。如注大河。爾時適有五百賈客。入海采寶。值魚張口。船行駛疾。投趣魚口。賈人恐怖。舉聲大哭。各作是言。我等今日。決定當死。各隨所敬。或有稱佛及法眾僧。或稱諸天山河鬼神父母妻子兄弟眷屬。並作是言。我等今日。是為最後見閻浮提。更永不見。

國王變成的那只摩竭魚一覺睡了一百年,睡醒後很飢渴,便張開大口,海水像大河奔流一樣注入其中。當時正趕上五百商人入海采寶,恰逢大魚張口,船隻飛快行馳奔向魚口。商人們萬分驚恐,放聲大哭,紛紛說道:『我們今日看來必死無疑!』

於是分別隨著自己所敬奉的對境,有的稱念佛及聖法、僧眾,有的稱念各位天神、山神、河神,或者父母、妻子、孩子、兄弟眷屬等。並且說道:『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看閻浮提了,以後再也不會看不到了。』

爾時垂入摩竭魚口。一時同聲。稱南無佛。時魚聞稱南無佛聲。即時閉口。海水停止。諸賈客輩。從死得活。此魚饑逼。即便命終。生王捨城中。夜叉羅剎。即出其身。置此海邊。日曝雨洗。肉消骨在。此骨山是。

就在船隻快要進入摩竭魚口中的時候,所有人一起同聲稱念『南無佛』。大魚聽到稱念『南無佛』的聲音,立即閉上口,海水停止奔流,於是商人們死裡逃生。這條魚因飢餓所迫,隨即死去,轉生於王捨城中。夜叉羅剎便將它的尸體拋置在岸邊,經過日曬雨淋,身肉消失僅存骨頭,就變成這座骨山。

福增當知。爾時法增王者。汝身是也。緣殺人故。墮大海中。為摩竭魚。汝今既已。還得人身。不厭生死。若於此死。當墮地獄。欲出甚難。

福增!你應當知道,當時的法增國王就是你自己,因為殺人的緣故,墮入海中成為摩竭魚。你如今已經結束旁生身份,又重新得到人身,可還是不厭棄生死。倘若你這樣死去,將會墮入地獄,再想出來就很困難了。」

時尸利苾提。既見故身。聞是說已。畏於生死。於所修法。次第憶念。系心注意。觀見故身。解法無常。厭離生死。盡諸結漏。得羅漢道。

這時尸利苾提已經見到前世的身體,又聽了目犍連的這番話,對於生死輪迴生起了強烈的畏懼心,於是依次憶念所修行的正法,專心致志。由看見自己前世的身骨,解悟諸法無常,深深厭離生死,於是斷盡一切有漏煩惱,證得阿羅漢道。

目連歡喜。告言。法子。汝今所應作者。皆已作竟。汝來向此。因我力來。汝今可以自神力去。爾時目連。飛昇虛空。尸利苾提。隨和尚後。如鳥子從母。還至竹林。

目犍連高興地對他說:「法子,你現在所應該做的都已經做完。你來到這裡是憑借我的力量,如今你可以憑借自己的神力回去了。」於是目犍連飛昇到虛空中,尸利苾提跟隨在和尚後面,像小鳥跟著母親回到了竹林。

時諸年少。未知得道。如前激刺。尸利苾提。心已調順。威儀安詳。默無所陳。佛知此事。欲護諸比丘不起惡業故。又欲顯此老比丘德。於大眾中。呼福增言。汝來福增。汝今日往大海邊耶。福增白言。實往世尊。汝所見者。今可說之。福增比丘。具白世尊如所見事。

這時那些年少比丘不知尸利苾提已經得道,還像從前一樣譏諷他。尸利苾提內心已經調順,所以威儀安詳,默不作聲。佛知道這件事後,由於想保護眾比丘別造惡業,又想彰顯這位老比丘的功德,便在大眾中喊福增的名字道:「福增,你過來。你今天去大海邊了嗎?」福增回答:「世尊,我確實去了。」「那麼現在就把你所看見的講一講吧。」福增比丘便將當天所見詳細地告訴世尊。

佛言。善哉善哉。福增比丘。如汝所見事實如是。汝今已離生死之苦。得涅槃樂。應受一切人天供養。比丘所應作事。汝已具足。

佛陀說道:「善哉!善哉!福增比丘,你所看見的一切,事實的確是這樣。你如今已經脫離生死的痛苦,證得涅槃安樂,應當受到一切人天供養。比丘所應做的事,你已經具足。」

年少比丘。聞佛是語。深懷憂悔。如是智慧賢善之人。我等無智。噁心刺弄[ 弄:原文為(+上/下),通弄。]。我等雲何受此罪報。時諸比丘。即從坐起。至福增前。五體投地。而作是言。諸善人生。與悲俱生。大德今生。亦應當與大悲俱生。唯願於我生憐愍心。受我悔過。

少年比丘們聽了佛的這番話,深感憂慮悔恨,心想:「對這樣智慧、賢善的人,我們卻因缺乏智慧而噁心諷刺戲弄,以後要怎樣去感受這種罪報呀?」於是他們立即從座中站起,到福增那裡,五體投地頂禮後說道:「諸善人是和悲心一起出生的,大德您如今也應該是和大悲一同出生。懇請大德對我們發憐憫心,接受我們懺悔以前的過錯。」

福增答言。我於諸人無不善心。可爾悔過。尸利苾提。見諸年少心懷恐怖。即為說法。諸比丘聞。厭生死法。精勤修集。斷結盡漏。得羅漢道。福增因緣善名流布遍王捨城。諸人咸言。甚奇甚特。此長老者。於此城中。老耄無施。今於佛法。出家成道。顯說如是希有妙法。

福增答道:「我對諸位沒有不善心,可以接受你們的懺悔。」尸利苾提看見諸位少年比丘心懷恐懼,就為他們說法。他們聽後厭離生死輪迴,精勤修積功德,斷盡煩惱,都證得阿羅漢道。福增的因緣事跡和善名由此流傳到了整個王捨城,眾人都說:「真是太奇特了!這位長老在這座城中原本老邁無用,現在卻於佛法中出家成道,還宣說了這樣希奇的妙法。」

時城中人。多發淨心。或有聽故男女奴婢人民令出家者。或自出家者。莫不歡喜。頂戴奉行。以是因緣。出家功德。無量無邊。福增百歲。方乃出家。成就如是諸大功德。況諸盛年。欲求妙勝大果報者。應勤修法出家學道。

當時很多城中人發起清淨心,有的人允許或釋放兒女、奴婢、人民出家,有的人自己出家,大眾無不歡喜,恭敬地奉行。通過這種因緣可知,出家功德的確無量無邊。福增年屆百歲才出家,尚且成就這麼大的功德,何況那些年輕人呢?所以那些想求得美妙殊勝大果報的人,都應當精勤修法,出家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