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賢愚因緣經》

元魏沙門慧覺譯 釋圓照白話解


大施抒海緣品第三十

[ 抒:sh□ 指舀出,汲出。]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 耆闍崛山:qi she jue梵語。又作只闍崛山、耆闍多山、崛山。意譯作靈鷲山、鷲頭、靈山。位於中印度摩羯陀國首都王捨城之東北側,為著名的佛陀說法之地。其山名之由來,一說以山頂形狀類於鷲鳥,另說因山頂棲有眾多鷲鳥,故稱之。]中。與尊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念須侍者。諸尊弟子。憍[ 憍:ji□o]陳如等。各共觀察。知佛所念。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一千二百五十位大弟子在一起。這時世尊心裡想需要一位侍者,眾位大弟子像憍陳如等,都作了觀察,知道了佛的想法。

時憍陳如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合掌長跪白佛。貪得侍近。捉衣持缽。唯願垂愍。賜教聽許。佛告之曰。汝年老邁。自須給侍。何忍使汝復見供事。時憍陳如知佛不聽。禮已還坐。

於是憍陳如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長跪對佛說:「我希望能近前服侍您,為您拿衣持缽,懇求世尊垂憫,答應我的請求。」佛對他說:「你年老體弱,自己還需要別人服侍,如何忍心讓你來侍奉我呢?」憍陳如知到佛不允許,行禮後便回到座位上。

摩訶迦葉。舍利弗。目揵連。及諸弟子。五百人等。次第白佛。皆求給侍。佛皆不聽。時阿那律。試觀佛意。見佛志趣。心存阿難。如日在東照於舍宅。光從東牖[ 牖:y□u 指窗戶。]直至西壁。世尊志意亦復如是。

摩訶迦葉、舍利弗、目犍連及各位弟子共五百人,依次對佛說,都要求服侍佛,佛都不答應。當時阿那律試著觀察佛的想法,知道佛的意向是想讓阿難做侍者。就像東方的太陽照向屋舍,陽光從東面的窗戶,一直照到西面的牆壁,世尊的意向也是如此。

諸大弟子。皆亦觀知。時舍利弗。及目犍連。從坐處起。到阿難前。語阿難言。世尊志意。欲得於仁以為侍者。仁有善利。獨蒙稱可。宜速往白求為佛侍。時賢者阿難。見諸上座來到其前。又聞其語。尋起合掌。白上座言。世尊德重。智慧深遠。以我常近親侍奉事。懼招罪尤。自遺殃患。

各位大弟子也都觀察到了,這時舍利弗和目犍連便從座而起,到阿難前,對阿難說:「世尊的意願,是想要你做侍者,你有很多優點才能,只有你得到佛的親睞認可,你應當趕緊去說,要求做佛的侍者。」當時賢者阿難,見各位上座來到他面前,又聽他們這樣講,立即站起來合掌,對上座們說道:「世尊德高望重,智慧深遠,我害怕將來因常時親近侍奉佛陀,招致罪過,為自己帶來禍患。」

舍利弗等。復語之言。今觀世尊。專注致意。欲得於仁以為侍者。如日初出照於室宅。光從東牖。直照西壁。世尊注心。亦復如是。又復世尊。究人情能。知仁堪任。是以留意。宜時速白求為侍者。

舍利弗等人又對他說道:「現在看來,世尊是專心一意想讓你做侍者,就像剛升起的太陽照向房舍,陽光從東面窗戶,直照西面牆壁,世尊的意願也是這樣。而且世尊深知人的性情能力,知道你堪當重任,因此留意於你。你應該趕緊去說,請求做侍者。」

賢者阿難。重得是語。思惟是事。靡知所如。復更合掌。白諸上座。若令[大正藏為:今]世尊賜我三願。我乃堪任為佛侍者。何謂為三。世尊故衣。勿與我著。世尊殘食。莫令我噉。時節進現。隨我裁量。得此三願。乃能侍佛。

賢者阿難,再次聽了這些話,思惟這件事,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又合掌對各位上座說:「如果現在世尊能答應我三個心願,我才能做佛的侍者。是哪三個心願呢?世尊的穿過的衣服,不要給我穿;世尊吃剩的食物,不要讓我吃;覲見世尊的時間,由我來安排。答應這三個心願,方能去承侍佛陀。」

舍利弗等。聞是語已。具以其事。往白世尊。佛聞此已。告舍利弗。諸弟子等。阿難所以求索不著我故衣者。阿難長慮恐諸弟子懷嫉妒者。而生此心。國王臣民。諸檀越輩。施佛貴價細軟之衣。阿難貪此。故求給事。

舍利弗等人聽完這些話,就把此事詳細地告訴世尊。佛聽完後,告訴舍利弗和各位弟子:「阿難之所以要求,不穿我穿過的衣服,是他長遠考慮,擔心有些弟子會生起嫉妒心:『國王臣民和各位施主,供養佛陀昂貴細軟的衣服,阿難為了貪求這些,所以才要求服侍佛陀。』

復索不噉我殘食者。慮諸弟子復生此心。如來缽中。所食之餘。甘美百味。世無此食。阿難嗜故。而來側近。阿難所以索自裁量。時節進現者。慮諸弟子及外道眾來求進現。有所難問。不知時節。儻相惱觸。

他又要求不吃我吃剩的食物,也是擔心有些弟子會生起嫉妒心:『佛的缽中,吃剩的食物,甘美百味,世上沒有這種食物。阿難貪吃,才來到佛的身邊。』阿難之所以要求由他來安排客人覲見的時間,是考慮眾弟子及外道徒眾來拜見佛陀,有的會向佛問難,如果他們掌握不好時間,或許會打擾佛陀。

又為侍者。當候時節。飲食所宜。便身益體。一一制度。慮過見及。是以先豫索此三願。又復阿難。不但今日索自知時。過去世時。奉侍於我。善知時宜。

再者作為侍者,應當觀察時節,考慮飲食是否適宜,是否有益身體。每一件事都要掌握分寸,擔心沾染過患。所以,他預先求此三種願。而且,阿難不但今日要求自己掌握時節,在過去世時,他侍奉我,也很懂得適宜的時間安排。」

時舍利弗重白佛言。不審過去奉事於佛。善知時宜。其事雲何。佛告舍利弗。汝欲聞者。諦聽著心。當為汝說。唯然世尊。諾當善聽。

這時舍利弗又問佛:「不知他過去侍奉佛陀,很好地了知適宜的時間,是怎麼一回事?」佛對舍利弗說:「你想聽的話,應該諦聽,記在心裡,我將為你宣講。」舍利弗說:「是的,世尊,我會好好聽聞。」

佛告舍利弗。乃往過去無數無量阿僧祇劫。有大國王。領閻浮提八萬四千小國八十億聚落。王所住城。名婆樓施捨。於是城中。有一婆羅門。號尼拘樓陀。聰明博達。天才殊邈[ 邈: mi□o 高遠,超卓。]。王甚宗戴。師而事之。

佛告訴舍利弗:「在過去無數無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位大國王,統領閻浮提八萬四千個小國,八十億個村落。國王居住的城市,叫婆樓施捨。在此城中,有一位叫尼拘樓陀的婆羅門,聰明淵博通達,天才超卓。國王非常器重和尊敬他,拜為國師而承侍。

八萬四千諸小國王。悉遙敬慕。瞻仰所在。四遠貢獻。遣使咨承。略而言之。如奉大王。於是婆羅門。富敵王家。但無子息可以紹繼。出入坐臥。每懷此愁。不知何方可以得子。即禱祀梵天。天帝四王。摩醯跋羅。及余諸天日月星宿。山河樹神。種種禱祀。無所不遍。

八萬四千個小國王,也都對他遙相敬慕,仰望其處,從四方送來貢品,並派使者來咨詢承事,簡單地說,就像侍奉大王一樣。於是婆羅門富可敵王,但沒有子嗣可以繼承家業。行住坐臥,都為此憂愁,不知怎樣才可以求得一子。因此他祈禱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摩醯跋羅以及其他的天神、日月、星宿、山河、樹神等等,種種神靈沒有不曾祈禱過的。

克誠積報。經十二年。其大夫人。便覺有身。聰明女人。能得知此。自知所懷。必是男兒。即以情事白婆羅門。婆羅門歡喜。倍增怡躍。即敕家內夫人婇女。來共擁護。夫人進止。飲食床薦。極令細軟。調適稱給。莫違其意。

精誠不斷,終有感應,過了十二年,他的大夫人,便感覺有了身孕。聰明的女人能知道自己所懷的是男是女。她自己知道所懷必是男孩,便把這件事告訴了婆羅門。婆羅門聽後十分歡喜,更加愉悅。即令家裡的其他夫人婢女,都來照顧她,夫人的行動、飲食、床席,都安排妥帖,所有供給恰當稱心,不敢違背她的意願。

十月已滿。便生男兒。身紫金色。頭髮紺[ 紺:□an 指天青色。]青。端正超異。人相難有。婆羅門見。喜不自勝。即召相師。來共相之。相師披觀。歎未曾有。此兒相好。福德弘廣。天下所瞻。如子賴母。其父歡喜。敕為立字。

十月懷胎,生下一個男孩,身體紫金色,頭髮天藍色,非常端正莊嚴,人中少有。婆羅門見後,喜不自禁,立刻召來相師為他看相。相師仔細觀看後,感歎曾所未有:『這孩子具足相好,福德弘大無比,天下人都將敬仰他,如同子女依賴母親。』他父親很高興,請相師為他起名。

天竺作字。依於二種或依星宿。或依變異。相師便問。懷妊以來。有何變異。其父答言。此兒之母。素來忌惡。少於慈順。不修慈慧。自懷妊來。心性改異。矜憐苦厄。如母愛子。志好佈施。無有貪惜。

天竺國起名有兩種方式,或者依照星象,或者依照奇特變化。相師便問道:『懷孕以後,都有什麼奇特變化?』他父親答道:『這孩子的母親,一向嫉妒惡劣,一點也不慈愛調柔,不修慈悲惠施。自從懷孕後,心性轉變。同情憐憫困苦的人,如同母親慈愛自己的孩子,而且喜好佈施,沒有一點吝嗇。』

相師聞之。歡喜而言。是此兒志。故使然也。當為立字號摩訶闍迦樊。(此言大施。)其兒漸大。父甚愛念。別為作宮。立三時殿。冬溫夏涼。春秋居中。安諸妓侍。以娛樂之。其兒聰明。好樂學問。誦持俗典。十八部書。文既通利。並善其義。學諸技術。靡所不通。

相師聽後,高興地說:『是這個孩子的意志,才使她變成這樣。應當為他取名叫摩訶闍迦樊(漢語「大施」)。』這孩子逐漸長大,父親非常疼愛他。單獨為他建造了宮殿,造了三季節宮室,冬暖夏涼,春秋兩季不冷不熱,安排各種歌妓侍女,供他娛樂。這孩子很聰明,喜好各種學問,能誦持十八部世俗典籍。文章讀得通暢流利,而且善解其義,學習各種技藝、沒有不精通的。

其後大施。白其父言。久在深宮。思欲出遊。父聞此語。即敕臣吏。我子大施。欲出遊行。掃灑街陌。除諸不淨。豎諸幢幡。散華燒香。莊嚴道路。極令淨潔。施設辦已。大施於是乘大白象。七寶?飾。椎鐘鳴鼓。作倡伎樂。千乘萬騎。導從前後。行大御道。往詣城門。

過後大施對他父親說:『我長期在深宮裡,想出外遊覽一下。』他父親聽後,便命令官員:『我兒子大施,想到外面遊玩,你們要打掃街道,清除各種不淨物,豎起各種幢幡,散花燒香,使道路整潔莊嚴,非常乾淨。』安排好後,大施便坐上大白象,用七寶作裝飾,敲鐘擂鼓,一路歌舞,千車萬馬,前呼後擁,在寬大的御道上行駛,前往城門。

於時國中。人民之類。於樓閣上。夾道兩邊。競共觀看。無有厭足。皆各言曰。甚奇甚妙。睹其威相。猶如梵天。轉復前行。見諸乞兒。著弊壞衣。執持破器。卑言求哀。丐我少少。大施見之。而問之曰。汝等何以辛苦乃爾。或有答言。我無父母兄弟妻子。貧窮孤煢[ 煢:qion□ 指孤獨無依。]。無所恃怙。或有答言。我有長病。不能作役。自活無路。或有答言。我之不幸。數遭破亡。債負盈集。身口所切。無方自濟。是以行乞。以繼余命。大施聞已。酸歎而去。

那時,國內百姓,在樓閣上,或在道路兩旁,爭相觀看,無有滿足,紛紛說道:『太奇妙了,看他的威嚴相,就像梵天一樣。』大施繼續向前走,見到一些乞丐,穿著破爛衣服,拿著破碗,低聲下氣地乞求:『給我一點東西吧。』大施見後就問道:『你們為什麼如此辛苦?』有的答道:『我沒有父母兄弟,妻室子女,貧窮孤獨,無依無靠。』有的答道:『我一直患病,不能作工,無法養活自己。』有的回答:『我很不幸,多次遭災,導致家破人亡,負債纍纍。身口所逼,無法養活自己,只好來乞討,以保全性命。』大施聽後,心酸悲歎地離開。

次復前行。見諸屠兒。披[ 披:原文為[皮+],p□ 析肉,剝也。]剝畜生。稍割稱賣。大施見問。咄作何等。各各答言曰。祖父已來。屠殺為業。若捨此事。無以自濟。大施歎息。捨之而去。

接著往前走,見到屠夫們正在剝牲畜的皮,割肉稱賣。大施問道:『喂,你們在幹什麼?』屠夫們都回答道:『從祖輩以來,就以屠殺為業,如果不做這事,就無法養活自己。』大施歎息不已地離去。

次見耕者。以犁墾地。蟲從土出。蝦蟆[ 蝦蟆:亦作「蛤蟆」。青蛙和蟾蜍的統稱。]拾吞。復有蛇來。吞食蝦蟆。孔雀飛來。啄食其蛇。大施問之。此作何等。答言。墾地於中下種。後當得谷以自供養。並復當得以輸王家。大施聞已。深歎而去。

又見耕田的農民,用犁耕地,小蟲從土裡被翻出來後,被蛤蟆吞食,又有蛇將蛤蟆吞食,孔雀飛來,又將蛇抓住吃掉。大施問他:『你們在做什麼?』回答說:『耕好地再播種,以後會收穫糧食來養活自己,而且還要繳納給官府。』大施聽後,深深歎息著離去。

次復前行。見諸獵者。張網設罝[ 罝:j□捕兔網。泛指捕獸的網。]。捕諸禽獸。見諸禽獸。墮罝網中。自挽自頓。不能得脫。悲鳴相喚。各懷怖懼。大施見之。何以作此。各共答言。我等唯仰獵殺為業。若不為此。存活無路。聞其語已。酸傷而去。

又往前走,見到一些打獵的人,布好網捕捉各種禽獸。看到一些禽獸陷入網中,使勁掙扎,不能逃脫,哀鳴呼喚,各個驚恐萬分。大施見後問道:『為什麼做這些呢?』。他們回答道:『我們只能靠打獵謀生,如不做這些,就無法生存。』大施聽了這話,痛苦傷感地離去。

次復前行。見捕魚師。張設羅網。所得甚多。積著陸地。趣能動搖。復問其故。咄何以爾。各前答言。祖父已來。無餘生業。唯仰捕魚。賣供衣食。

又往前走,看到捕魚的漁夫撒下魚網後,捕了很多魚,堆積在地上,有的還在不停地掙扎。又問其原因:『喂,為什麼做這些?』他們都上前回答道:『從祖輩以來,沒有別的謀生之路,只靠捕魚賣後買些衣服糧食。』

大施見已。甚懷愍悼。而自思惟。是諸眾生。皆由貧窮乏衣食故。為此惡業。殺害眾生。歡喜極意。壽終之後。當歸三塗。從冥入冥。何其怪哉。作是念已。回駕還宮。思憶是事。愁憂不樂。

大施看到後非常悲憫他們,心裡想道:『這些眾生都是因為貧窮、缺衣少食的緣故,才做這些惡業,殺害眾生,滿心歡喜。命終以後,他們便會投生在三惡趣中,從黑暗走向黑暗,這多麼荒唐啊!』想罷這些,他掉轉方向返回宮中。因心裡總想著這些事,所以一直憂愁不樂。

往見其父。求索一願。父語大施。隨汝所求。終不相違。即自說言。先日出遊。睹彼人民。以求衣食。勞形役思。殺害欺誑。具諸惡業。意甚矜憐。思欲拯給。唯願垂恩。施我大藏。聽自恣施濟眾所乏。父告之曰。我聚財寶。盡為汝故。汝意欲爾。奈何相違。

大施便去見他的父親,請求滿足一個願望。父親對大施說:『隨便你求什麼,我都不會違背你的意願。』大施說道:『前些天出外遊玩,見到那些百姓,為求衣食,勞累身心,做殺生欺詐之事,造下種種惡業。心裡很憐憫他們,想賑濟幫助他們。懇請您降恩,把庫中財寶給我,任我隨意救濟那些貧窮的眾生。』父親告訴他說:『我積聚財寶都是為了你,你既然想這樣做,我怎會違背你的意願呢?』

兒得父教。即敕宣下一切人民。摩訶闍迦樊。欲大檀施。有所須者。皆悉來取。唱令已訖。沙門婆羅門。貧窮負債。孤苦疾病。諸城道路。前後而去。諸人民輩。有從百里二三五百千里來者。復從三千五千萬里來者。皆強弱相扶。四方雲集。

兒子得到父親的許諾,即刻令人宣告一切人民:『摩訶闍迦樊準備大行施捨,有需要的都可過來領取。』宣佈完畢,沙門、婆羅門、貧窮負債的、孤苦生病的,從各個城市的路上,前後絡繹不絕而來。那些百姓,有從百里二三五百里千里之外趕來的,也有從三千、五千、萬里之外趕來的,都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

一切給與。滿其所願。須衣與衣。須食給食。金銀七寶。車馬輦輿[ 輦輿:ni□n yu 秦漢後專指帝王后妃所乘的車。]。園田六畜。稱意而與。如是佈施。經數時中。諸藏之物。三分已二。時典藏吏。往白其父。摩訶闍迦樊。自佈施來。藏物三分。已施其二。諸王信使。當有往返。願熟思惟。後勿見責。

大施佈施一切,滿足他們的願望:須衣服的給衣服,須糧食的給糧食,金銀七寶、車馬轎子、田園牲畜,都按求者之意施與。如此佈施持續一段時間後,倉庫的財物已佈施了三分之二。這時典藏吏就去告訴他的父親說:『自從摩訶闍迦樊佈施以來,倉庫中三分財物已佈施了二分。與眾國王之間的信使往來都需要花費,希望您深思熟慮,以後不要責備我。』

父聞吏語。自思惟言。吾愛此子。不能距[ 距:龍藏為「拒」。]逆。寧復空藏。何能中斷如是佈施。復經數時。用殘藏物。三分復二。吏復更白。前所殘物。三分之中已更用二。諸王信使。事須報遺。今藏垂空。願更重思。

父親聽了官吏的話,心裡想道:『我很愛兒子,不能違背他的意願,寧可耗盡庫藏財物怎能中斷這樣的佈施。』又過了一段時間,倉庫中剩下的財物又用掉三分之二。官吏再次呈稟道:『上次所剩財物又用去三分之二,諸王的信使,應該有禮尚往來,現在庫藏接近耗盡,希望您再重新考慮一下。』

時婆羅門而語吏言。吾愛此子。愛心隆厚。未曾違失。面折其意。汝可方便。假設因緣。來求物時。乍稱不在。且令余殘延引日月。吏得語已。即閉藏戶。小復他行。乞兒來集。至大施所。大施將來詣吏求物。其吏不在。比行推覓。經歷時節。困乃得之。雖復得物。不稱時要。

這時婆羅門對官吏說:『我愛這個兒子,愛得很深,從未當面反對而違背他的意願。你可方便行事虛構理由,當他們來索要財物時,假裝不在,讓剩下的財物多留存一些時日。』官吏聽了這番話後,便關閉倉庫,之後就到別處去了。乞丐們會聚到大施那裡,大施領他們到官吏處要東西,結果官吏不在。到處尋找,經過一段時間,費盡周折才找到他,東西雖然拿到,但不合時間要求。

大施自念。今此小吏自力何敢不承受我。將是父意。故使爾耳。又人子之法。不宜空竭父母之藏。令其盡也。今此藏中。所殘無幾。作是念已。我當雲何多得財寶。用滿我意。濟給群生。

大施心想:『如今這個小官吏,憑他自力怎敢不承事我?必定是父親的意思,才會這樣。而且按理做兒子的,也不應耗盡父母的財物,令其一無所有。況且現在的財物,已經所剩無幾。』接著又想道:『我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財寶,以滿足我的意願,救濟眾生呢?』

即問諸人。今此世間。作何事業。可得多財用之難盡。或有人言。多種五穀。修治園圃。可得多財。或有人言。多養六畜。隨時蕃息。可得多財。或有人言。不避劇難。遠出行賈。最得多財。或有人言。唯有入海。采求珍寶。最得多財。

他便問眾人:『現在這個世上,做什麼事業才能獲得很多財物,用之不盡呢?』有人說:『多種五穀,栽培果園菜園,可以得到很多財物。』有人說:『多養牲畜,隨時繁衍,可以得到很多財物。』有人說:『不畏艱難,出遠門經商,才能得到最多財物。』有人說:『只有到海裡取寶才能得到最多財物。』

大施聞此。而自言曰。耕種養畜。遠出行賈。既非我宜。得利無幾。唯有入海。此計可從。我當力勵。求辦此事。作是念已。往白父母。今欲入海。求多珍寶。還用施給。濟民所乏。唯願見聽。得遂所志。

大施聽後,自言自語道:『耕種穀物、飼養牲畜、出遠門經商,這些既不適合我,又得不到多少利益。只有入海的辦法可行。我應當努力,成辦這件事。』想罷這些,就去對父母說:『我現在打算到大海去尋找很多珍寶,回來後用於佈施,救濟貧窮百姓。懇請允許我實現自己的志願。』

父母聞語。驚而問言。世人入海。窮貧無計。分棄身命。無所顧戀。汝有何事。復欲習此。若欲佈施。我家所有。一切眾物。及藏中殘。盡令汝用。莫入大海。又復海中。眾難甚多。水浪回波。摩竭大魚。惡龍羅剎。水色之山。如是眾險。難可經過。汝有何急。投身此難。我等命存。終不相聽。宜息汝意。勿多紛紜。

父母聽後,吃驚地問道:『世間人到大海去,都是窮困得無法生存,理應不惜性命,無有顧戀。你有什麼必要想效仿他們呢?如想佈施,家中所有的東西,及庫中所剩下的財物,你都可以用,千萬不要到大海裡去。而且大海之中,有非常多的災難,驚濤駭浪、摩竭[摩竭:類似現在的鯊魚或鯨魚,非常龐大。]大魚、惡龍羅剎、水中暗礁,這些險難,實在難以經過。你有什麼緊迫的事,非得要投身到這種險難中?只要我們活著,就不會答應。你應當打消這個念頭,不要再多說了。』

大施聞此。願不從心。甚懷悒[ 悒:yi指憂鬱不安。]戚。而自心念。我今所願。欲辦大事。設復貪身。事何由成。以身布地。伏父母前。而自言曰。若必顧留。違我志願。伏身此地。終不復起。

大施聽後,因不能滿足自己的所願,深感憂戚,心裡想道:『我如今的願望是要成辦大事,如果貪戀自身,事情怎能成辦?』便五體投地,匍匐在父母面前,說道:『如果一定要挽留我,違背我的志願,我就伏身在這裡,再也不起來。』

父母聞此。心懷灼然。與諸內官。前諫喻曰。海道遼遠。險難事多。往者甚眾。來還者鮮。念我求子。禱祀諸天。精誠懇惻。靡所不遍。經十二年。因乃從願。適汝長大。欲得捨我。念棄此志。還起飲食。

父母聽了這話,心急如焚,與家吏上前勸說道:『大海路途遙遠,艱難險阻眾多,去的人多,生還的人少。想我當初求子,祈禱祭祀各位天神,精誠懇切,沒有不曾祈求的。過十二年,歷經周折,才算如願。難道你剛剛長大,便要捨我而去?希望放棄這個念頭,起來吃點東西。』

從一日二日至於六日。如是種種。諫喻求曉。其言如初。執志不回。父母心懼。自共議言。此兒前後。欲有所為。要令成辦。未曾中退。就令入海。猶望還期。今必拒遮。到其七日。交見其禍。為之奈何。宜當聽去。轉復在後。

從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六天,像這樣以種種道理解勸開導,但大施所說還是與從前一樣,志願堅定,決不改變。父母心裡害怕,一起商議道:『這孩子從小到大,想做什麼事情,就要把它辦成,從未半途而廢。如果同意他到海裡去,還能指望他回來;若現在一定要阻攔他,到第七天肯定出現危險,那該如何是好?還是答應他前去,把擔憂留在以後吧。』

言議已決。俱來兒邊。各捉一手。而語兒言。聽隨汝意。起還就食。大施聞此。即起就飯。飯食已訖。即起出外。廣行宣令。告語眾人。我今躬欲入海采寶。誰欲往者。可共俱進。我為薩薄。自辦行具。

商議完後,都來到兒子身邊,一人握住一隻手,對兒子說:『我們隨你的心意,起來吃些東西吧。』大施聽後,便起來吃飯。吃完飯後,隨即來到外邊,廣泛宣佈號令,對眾人說:『我現在準備親自到海裡取寶,有願意去的,可同我一起去,我作為商主,自己準備一切行具。』

於時國中。有五百人。聞是令已。僉[ 僉:qi□n 指都;皆。]然應命。即辦所須。克定發日。日到裝駕。辭別趣道。王與群臣。並其父母諸王太子。臣民之類。數千萬人。送到路次。各贈妙寶。供道所須。啼哭斷絕。於是別去。

這時國中有五百人聽到號令後,一起響應。便即刻準備所需物品,商定好出發日期。出發日到,眾人備好車馬,與親友辭別上路。國王與群臣和他的父母、各小國王、太子、臣民等,數千萬人到路邊送行,每人都送給他們精美的寶物,供其路上使用。大施一行人在痛哭聲中辭別而去。

轉行數日。止宿曠野。值遇群賊。來欲伺盜。菩薩憐愍。即以所繼[ 繼:j□ 指持;帶;送。]。盡用丐與。轉前到城。城名放缽。城中有婆羅門。名迦毗梨。於時大施。往到其所。欲從貸索三千兩金。

行進了數日,露宿在曠野,遇到一群盜賊準備伺機偷盜。菩薩憐憫他們,便把所攜帶財物都佈施給他們。輾轉前行到一座名為放缽的城市,城中有位名叫迦毗梨的婆羅門。這時大施便到他家中,準備向他借三千兩黃金。

時婆羅門。有一妙女。身紫金色。頭髮紺青。端正絕世。更無儔類。八萬四千諸小國王。皆為太子。求悉不許。是時大施。到其門中。問迦毗梨。欲共相見。其女在內。聞外語聲。歡喜驚起。語父母言。在外語者。斯是我婿。

婆羅門有個美麗的女兒,身體是紫金色,頭髮是天藍色,端莊絕世,沒有能比得上她的,八萬四千個小國王都為其太子向她求婚,但都沒有答應。這時大施到迦毗梨的門口,詢問迦毗梨,準備同他相見。他女兒在屋內,聽到外面說話的聲音,高興地突然站起來對父母說:『外面那個人,就是我的夫婿。』

時迦毗梨。即出相見。睹其色狀。知必非凡。聞其須金。一切許給。又復左手。提金澡罐。右手捉女。語大施言。今我此女。容妙殊異。諸王遣使。各為子求。今睹薩薄。端正相似。請以此女。用相奉侍。

迦毗梨便出外同大施相見,看到他的膚色長相,知道一定不是一般人。聽說他需要黃金,便滿口答應。於是迦毗梨左手拿著金澡罐,右手拉著女兒,對大施說:『我這個女兒,容貌舉世無雙,各王都派遣使者為其太子求婚。今天看到商主,相貌端莊與我女兒相似,請讓我女兒來服侍你吧。』

大施答言。我今方當涉難入海。焉知能得安全還不。預受君女。此非所以。迦毗梨言。若令吉還。當為我受。是時大施。即許可之。時迦毗梨。歡喜便與三千兩金及余所須。於是共別。轉前到海。敕語賈人。牢治其船。令有七重。候風以至。推著海中。以七張大索。繫於岸邊。

大施回答說:『我現今正要冒著危險到大海裡去,不知能否安全返回?預先接受您的女兒,這樣做不合道理。』迦毗梨說:『如果平安歸來,當接受我女兒。』大施便答應了他。迦毗梨很高興,便贈與他三千兩黃金及其他所需物品。辭別之後,前行到海邊,大施命令商人把船加固,令有七層厚,等大風來時,把船推到海中,用七根大纜繩,繫在岸邊。

便搖鈴唱令。告眾賈人。汝等皆聽。海中之難。黑風羅剎。水浪洄澓[ 洄澓:hui fu 指湍急迴旋的流水。]。惡龍毒氣。水色之山。摩竭大魚。眾難甚多。百伴入海。時一安還。誰欲退者。可於此住。索斷之後。欲悔無及。若能堅心。不顧身命。分捨父母兄弟妻子。際遇安隱。得七寶還者。子孫七世。食用不盡。作是令已。便斷一索。日日如是。七日復唱令已。斷第七索。

接著搖鈴宣佈,告訴那些商人道:『你們都聽著,海中的危難重重,有黑風、羅剎、大浪漩渦、惡龍毒氣、水中暗礁、摩竭大魚,危險甚多,百人同行入海,有時只剩一人能平安返回。誰想退出,可就此停止,纜繩砍斷以後,想後悔也來不及了。反之,如能堅定信念,不顧身命,捨得下父母、兄弟、妻子兒女,如能平安順利,採得七寶返回,則子孫七代都享用不盡。』發佈命令後,便砍斷一根纜繩。每天都這樣,第七日宣唱完畢,便砍斷第七根纜繩。

望風舉帆。船疾如箭。普與眾賈。到於寶所。大施多聞。明識諸寶輕重貴賤色貌好醜。示諸賈客。如是色寶。致之不重。價貴可取。如是輩寶。致重價賤。各共莫取。又復約敕。取寶多少。當令得中。多則船重。重則沉沒。少雖船輕。不補勞苦。

迎風起帆,船如箭離弦,不久就與眾商人一起,到達珍寶所在地。大施見多識廣,把各寶物的輕重、貴賤、顏色形態的優劣,一一告訴那些商人:『像這種顏色的寶物,帶著它不重,價格也很昂貴,應該拿上;像這樣的寶物,既重又便宜,大家不要拿。』又規定:『取多少寶要適中,多了船就重,重了就會沉掉;少了船雖輕,但不值得這番勞苦。』

誡語已訖。各勤採拾。積著船上。寶足裝嚴。便欲求還。於時大施。不欲上船。諸人悉集。問其意故。大施答言。我欲前進至龍王宮求如意珠[ 如意珠:一種有求必如其意的寶珠,乃出自龍王或摩竭魚的腦中,或是佛的舍利所變成。]。盡我身命。不得不還。眾賈聞此。愁慘無聊。各共白言。我曹之等。憑賴薩薄。捐棄所重。冒險至此。冀望相因。全濟還家。今者雲何。欲見棄捨。

告誡完畢,大家都開始努力採集,堆積在船上。寶物裝滿後,便整理行裝準備回國,這時大施卻不願上船。眾人都聚集過來,問他原因。大施答道:『我想繼續前行,到龍王宮求取如意珠。盡我身體性命,得不到決不返回。』眾商人聽後,憂愁無助,紛紛說道:『我等眾人,依賴商主您的幫助,拋棄所愛重的一切,冒險到此,希望能依靠您,全都平安返家,如今為什麼要捨棄我們呢?』

大施答言。我當為汝自誓求願。令汝曹等安隱還國。諸賈人聞。心怖乃安。大施導師。手執香爐。向於四方。而自立誓。我不憚勞。涉海求珍。用濟群生饑乏之困。合集此德。用求佛道。若我至誠。所願當就。令此眾賈及船珍寶。不逢惡難。安全還國。作誓已訖。眾賈前抱導師手足。涕泣愴[ 愴:chuan□ 指悲傷。]恨。辭別還國。斷索舉帆。還閻浮提。皆蒙安隱。得出大海。

大施回答說:『我會為你們發誓求願,讓你們平安回國。』那些商人聽後,驚懼心才得以平靜。大施導師手捧香爐,面向四方發誓道:『我不懼艱辛,入海求取珍寶,用以救濟眾生飢餓貧窮的痛苦,合集這些功德,用求佛道。如果我至真至誠,自己的願望當會成辦,讓這些商人和一船珍寶,不遭受險惡艱難,安全回國。』立誓完畢,眾商人上前抱住導師商主的手足,悲痛哭泣,辭別後準備回國。他們砍斷纜繩,揚起風帆,駛向閻浮提,最終都平安地駛出了大海。

與眾別後。前入於水。水可齊膝。行經七日。轉復前行。其水漸深。可齊於岐[ 岐:qi,龍藏為「歧」。]。復經七日。如是前進七日齊腰。七日齊項。七日恆浮。到一山邊。兩手捉木。刺山而上。經乎七日。乃徹山頂。於彼山上。平行七日。復還下山。七日徹下。

大施與眾人告別後,走入水中,水深齊膝,走了七天。又繼續前行,水逐漸加深,沒過大腿,又走了七天。就這樣往前走,七天齊腰,七天齊脖子,再過七天,人完全浮在水中。之後到達一座山附近,雙手抓著山上的樹木,蹬山而上,經過七天,才到達山頂。在山頂上平行走了七天,之後又下山,七天才到達山底。

到於水邊。水中皆有金色蓮花。有諸毒蛇。其毒極盛。悉以其身。纏蓮花根。菩薩見此。即自端坐系心攝念。入慈三昧。念諸毒蛇本生之時。皆由嗔恚嫉妒倍盛。故生此中。受斯惡形。極以慈心。矜憐悲念。慈心已滿。彼諸毒蛇。皆自除歇。

來到水邊,水中長著金色的蓮花,在蓮花的根部纏繞著毒性極其厲害的各種毒蛇。菩薩見後,便端身正坐,收攝心神,進入慈心三昧定中。想到這些毒蛇過去世時,都因嗔恨嫉妒心太強烈,才投生為蛇,感受這種惡形。便以自己的強烈的慈心,憐憫悲念它們。慈心圓滿後,那些蛇的毒自行消失了。

大施即起。躡花而行。復經七日。乃得度蛇。轉復前行。見諸羅剎。聞人香臭。皆來求覓。大施已見。攝心慈觀。諸羅剎輩。敬心自生。軟語來問。欲何所至。

大施便起來,踏花而行,又走了七天,才得以渡過毒蛇地帶。又往前走,看到各種羅剎,他們聞到人的氣味後,都來尋找。大施見後,攝持自心修慈悲觀。那些羅剎,心生敬仰,過來柔聲相問:『您要去什麼地方呢?』

大施具答。欲求如意寶珠。羅剎歡喜。而自念言。此福德人。去於龍宮。其道猶遠。雲何使此經涉辛苦。我當接過於諸險難。即時接去。度四百由旬。乃還放地。

大施回答道:『準備去尋找如意寶珠。』羅剎很高興,心中想道:『這是個大福德之人,到龍宮去,道路還很遙遠,為什麼讓他在此地歷盡辛苦呢?我應當帶他渡過這些險難之地。』於是羅剎背著他,越過四百由旬,才把他放在地上。

於是大施。轉自前行。見一銀城。白淨?[ ?:ji□o 指光亮潔白。]然。知是龍城。歡喜往趣。見其城外。有七重塹[ 塹:qian 指溝壕。]。滿諸塹中。皆有毒蛇。其毒猛盛。視之可惡。大施導師。念諸毒蛇。皆由前身怒害多盛。故受如斯可惡之形。念慈哀愍如視赤子。慈心已滿。毒蛇悉除。即起蹈[ 蹈:d□o 指踩,踐踏。]上。行詣龍城。

於是大施繼續前行,見到一座銀城,潔白光亮。知道這是龍城,便高興地急忙前往。見城外有七重壕溝,所有壕溝中,都有毒蛇,這些蛇毒極其猛烈,看到後感到很可惡。大施菩薩想到這些毒蛇,都因前世嗔心太重,所以才感受這種惡形。於是心生慈愛憐憫,觀為自己的幼子一般。慈心圓滿後,蛇毒都消失了,便站起來踏在蛇上走至龍城前。

見有二龍以身繞城。交頭門閫[ 閫:k□n 指門檻,此處指城門。]。見於大施。仰頭愕視。大施尋時。復入慈心。龍毒便除。低頭不視。大施即前。躡上而過。城中有龍。坐七寶殿。遙見菩薩。驚起自念。今我城外。七重塹中。皆有毒蛇。余龍夜叉。無敢妄越。斯是何人。能來至此。

見二條龍,身體圍繞龍城,龍頭交錯於城門。見到大施,二龍抬頭驚視。大施即刻又入慈心觀,龍毒便消失了,低下頭不再看。大施於是上前,踩在龍身上過去。城中有龍王坐在七寶殿中,遠遠看見菩薩,驚訝地想道:『我的龍城外,有七重壕溝,溝中都是毒蛇,其它龍和夜叉都不敢妄自經過。這是什麼人,能來到這裡?』

即前迎問。作禮恭敬。請令就座。坐七寶床。種種美膳。以用供養。食已談語。問其來意。菩薩答言。閻浮提人。貧窮辛苦。求於財寶供衣食故。殺害欺誑。具造眾惡。命終之後。墜三惡道。意甚憐愍。欲救濟故。涉險遠來。見於大王。求旃陀摩尼[ 旃陀摩尼:指如意珠。]。往用救濟。積此功德。誓求佛道。若不拒逆。唯見給與。

便上前迎接問候,行禮後,恭敬地請他坐在七寶座上,用各種美食來供養他。食用過後開始交談,龍王問其來意。菩薩答道:『閻浮提眾生,貧窮辛苦。為求財物衣食,便殺害生靈,相互欺騙,都造下了各種惡業,命終後,必然墮在三惡道中。我非常同情,很想救濟他們。所以冒險遠道而來求見大王,只為求取旃陀摩尼,去救濟眾生,並以此功德,誓求佛道。如不反對,就請把它施捨給我。』

龍王答言。旃陀摩尼。難得之寶。汝故遐險。正來為此。若能開意。留住一月。受少微供。因為說法。旃陀摩尼。爾乃可得。菩薩可之。龍王日日。供設百味。作諸妓樂。供養菩薩。菩薩便為具足分別四念處[ 四念處:又名四念住,即: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身念處是觀身不淨;受念處是觀受是苦;心念處是觀心無常;法念處是觀法無我。]慧。

龍王答道:『旃陀摩尼,是很難得的珍寶,你遠路涉險而來,正是為此。如果你能答應在此地留住一個月,接受我們的微薄供養,並為我們宣說佛法,你就可以得到旃陀摩尼。』菩薩答應了他。龍王於是每天用各種美味、歌伎音樂來供養菩薩。菩薩便為其詳盡講解四念處法。

經一月竟。辭當還去。龍王歡喜。解髻[ 髻:ji 指在頭頂或腦後盤成各種形狀的髮髻。]寶珠。以用奉上。因而言曰。大士慈普。悲濟難及。此志強猛。必至佛道。我願為作智慧弟子。

經過一個月後,便告辭回去,龍王很高興,便解下髮髻上的寶珠,獻給菩薩,並說:『大士大慈大悲,想普救眾生,人所難及。此志堅定勇猛,必能成就佛道。那時我願做您的智慧弟子。』

菩薩可之。而問之言。今汝此珠。有何力能。即答之言。此珠能雨二千由旬[ 由旬:是印度計里程的單位。有大中小三種:大由旬約八十里;中由旬約六十里;小由旬約四十里。]一切所須。菩薩自念。此珠雖快。故未辦我曠濟大事。諸龍大小。送到門外。重相辭謝。於是別去。

菩薩答應了他,又問他說:『你這個寶珠,有什麼用處?』龍王回答說:『這個寶珠能降下二千由旬內一切所需。』菩薩心想:『這寶珠雖然很稱心,卻不能成辦我普濟眾生的大事。』大大小小的龍,相送到城門外,菩薩多次道謝辭別後離去。

轉復前行。遙見一城。純青琉璃。其色清潔。復前往趣。其城外邊。亦七重塹。諸塹之中亦滿毒蛇。菩薩見已。念此諸蛇。嗔妒所致。故來此中。受此毒形。端坐入慈。極加哀念。慈心已盛。毒皆得除。徑蹈其上。往趣城門。

又繼續前行,遠遠看見一座城,由純青琉璃所做,顏色清潔。又往前走,見城外也有七重壕溝,各溝之中也佈滿毒蛇。菩薩見後,心想這些毒蛇因嗔恨嫉妒的緣故,所以才在此感受這種毒形。便端身正坐入慈心觀,極為哀憐它們。他的慈心如此強烈,以致蛇毒都消失了。於是便踩在蛇身上,向城門走去。

亦見二龍。以身纏城。交頭門閫。已見菩薩。擎頭怒視。菩薩尋時。思惟慈心。慈心已滿。其毒復除。便復低頭。菩薩蹈過。爾時城中。有一龍王。坐七寶殿。遙見菩薩。驚起自念。計我城外。七重蛇塹。諸龍夜叉。無能越者。此是何人能來至此。

在此也見二條龍,身體纏在城上,龍頭交錯於城門,見到菩薩後,抬頭怒視。菩薩即刻觀想慈心,慈心圓滿後,龍毒也消失了,便低下頭。菩薩便從龍身上踩過去。這時城中有個龍王坐在七寶殿中,遠遠看見菩薩,吃驚地站起,心想:『想我龍城外,有七重蛇溝,其它龍和夜叉沒有能越過的,這是什麼人能來到這裡?』

尋下迎問。恭敬作禮。請詣殿上。坐七寶床。辦諸百味。盛美飯食。食竟徐徐。談問所由。菩薩因答故來之意。唯欲求乞旃陀摩尼。龍王白言。旃陀摩尼。甚為難得。苟欲得者。願受我請。二月住此。並見開示菩薩之行。龍王供設種種飲食。作諸妓樂。而以供養。菩薩具足為其分別四神足[ 四神足:又名四如意足,是三十七道品中四正勤所修的行品,也就是用四種定力攝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願皆得,故名如意足。]事。

隨即下來迎接問候,恭敬行禮,把菩薩請到殿中,坐在七寶座上,供養各種豐盛美味的飲食。食用過後,慢慢攀談,問到他的來意,菩薩告訴他到這裡的原因,是想求取旃陀摩尼。龍王說道:『旃陀摩尼非常難得,你如想得到,希望能接受我的邀請,在這裡住兩個月,並為我等開示菩薩修行法門。』於是龍王供養置辦各種飲食、歌伎音樂。菩薩便為其詳細講解四神足法。

經二月已。辭當還去。龍王即出髻中寶珠。以用奉上。因立要誓。大士慈心。悲濟群生。其心廣大。必至佛道。我願為作神足弟子。菩薩可言。如汝所願。又復問此。所與寶珠。力能雲何。龍即答言。此珠能雨四千由旬一切所須。菩薩自念。此珠轉勝。雖復殊妙。未稱我意。諸龍大小。送出門外。各懷戀恨。

經過兩個月後,便告辭回去。龍王取出髮髻中的寶珠贈與菩薩,並發下重誓:『大士用心良苦,悲憫救濟眾生,心地廣大,未來必定成佛。那時,我願做你的神足弟子。』菩薩答應他道:『就如你所願。』又問道:『所給的寶珠能力怎樣?』龍王答道:『此寶珠能降下四千由旬內的一切需要。』菩薩心想:『此寶珠更殊勝一些,雖然更加殊妙但仍不能合我心意。』大大小小的龍送出城門外,都非常留戀遺憾。

於是別後。轉更前行。見一金城。其色晃晃。甚為妙好。菩薩往趣。見其城外。亦七重塹。諸塹之中。亦滿毒蛇。菩薩自念。此諸毒蛇。亦由前身習毒憎妒怒害盛故。受此毒形。端坐入慈。極加愛念。慈心已至。毒蛇皆除。便前登躡[ 躡:nie 指踩;踏。]。蹈上而過。

於是辭別以後,又繼續前行,不久見一座金城,顏色晃耀,非常漂亮。菩薩向前走去,見城外也有七道壕溝,各溝中也充滿毒蛇。菩薩心想:『這些毒蛇,也是因前世經常串習嗔恨嫉妒的緣故,才感受這種毒形。』便端身正坐入慈心觀,極為哀憐它們。慈心圓滿後,蛇毒都消失了,便上前踏在蛇身上而過。

到於城門。亦見二龍。以身纏城。交頭門閫。已見菩薩。仰頭愕視。菩薩如法。入於慈定。龍毒得除。低頭而視。即前躡上。度入城中。

到達城門口,也見到二條龍,身體纏繞城牆,龍頭交錯於城門。看到菩薩後,二龍抬頭驚視。菩薩同前一樣,入慈心定,龍毒消失了,低下頭。菩薩便上前踏著龍身,走入城中。

彼時城中。亦有龍王。處於寶殿。遙見菩薩。愕然自念。我此城外。有七重塹。滿中毒蛇。余龍夜叉。無能越者。今此何人。能來至此。心極奇怪。尋下迎問。致敬為禮。請令上殿。施七寶床。讓之令坐。坐已具食種種美味。

那時城中也有個龍王,坐在寶殿中,遠遠看見菩薩,驚奇地想道:『我這龍城外,有七重壕溝,溝中都是毒蛇,其他龍和夜叉,沒有能越過的。這是什麼人,能來到這裡?』心裡甚感奇怪,急忙下殿迎候,非常恭敬地行禮,把菩薩請到殿中,坐在七寶座上。坐後供養各種豐盛美味的飲食。

食已徐問所以來意。菩薩答言。閻浮提人。薄德窮苦。勞身役思。殺害欺誑為衣食故。具十不善。命終之後。復墮三劇苦中。意甚愍傷。思欲救濟。承海龍王。有如意珠。故涉遐險。唯望得此。龍王答言。如意寶珠。此難得物。大士故來。望當相與。若欲得者。四月留住。受我微供。並見教誨。菩薩尋可。

食用過後,龍王慢慢地詢問其來意。菩薩答道:『閻浮提眾生,缺少福德,貧窮困苦,身心勞頓,為了衣食殺生欺詐,常行十不善業。他們命終後,將墮入三惡趣中。我非常同情,很想救濟他們。聽說龍王您有如意寶珠,所以冒險遠道而來,希望能得到它。』龍王回答說:『如意寶珠,是件難得的東西。大士專程前來,希望我能給予。如想得到它,請留住四個月,接受我微薄的供養,並希望給我一些教誨。』菩薩隨即答應了他。

龍王歡喜。日日施設百味上美。躬自斟酌[ 斟酌:zh□n zhuo 指倒酒;注酒。]。奉進甘食。亦復敕作種種妓樂。菩薩恆為分別諸法名字本末。廣宣其義。龍王敬慕。專意聽受。朝夕問訊。不失時節。隨時所須。龍自裁量。諸龍夜叉。來欲求現。可進可退。自立限度。奉事四月。善知時宜。

龍王很高興,每天奉上各種美味佳餚,親自斟酌款待,奉進美食,又令作各種歌伎音樂供養菩薩。菩薩常給他講解諸法的名稱及其因緣,並廣泛地宣說其義。龍王敬慕不已,專心聽受,朝夕問訊,從不失時,並按時奉上所需物品,龍王又自行掌握。所有龍及夜叉,想來求見菩薩,進退有度,龍王自行安排,侍奉四個月,非常懂得時間安排。

四月已竟。菩薩辭去。爾時其龍即解髻中如意之珠。用奉上之。因立誓願。大士弘誓。慈心曠濟。悲彼群生。不憚勤勞。必能成佛。拔濟塗炭。願作侍者。總持弟子。

四個月後,菩薩告辭而去。這時龍王便解下髮髻中的如意寶珠,贈與菩薩,並立下誓願:『大士有宏大的誓願,有曠濟眾生的慈心,悲憫群生,不辭辛勞,未來必能成佛,來濟度這些受苦受難的眾生。願我那時能做您的侍者,成為一名具不忘陀羅尼的弟子。』

菩薩許之。又復問言。所可施珠。力能何如。龍王答言。此珠能雨八千由旬七寶所須。菩薩歡喜。而自念言。閻浮提地。七千由旬。此珠之德。副我所望。前後所得。凡有三珠。繫在衣角。即起出城。諸龍大小。送到城外。各懷悲戀。遂共別去。

菩薩答應了他,又問他說:『你給我的寶珠,有什麼能力?』龍王回答說:「此寶珠能降下八千由旬內的七寶所須。」菩薩很高興,想道:『閻浮提的地域,有七千由旬,看來這個寶珠符合我的願望。』此時他前後得到的寶珠共有三顆,均繫在衣角上,然後便起身出城。大大小小的眾龍都送他到城外,都非常悲傷留戀,菩薩與之一一告別離去。

菩薩到前。捉珠求願。若今實是旃陀摩尼。當令我身能飛虛空。求願已訖。即舉其身。徑能飛翔。出於海外。已度海難。小眠休息。是時海中。有諸龍輩。自共議言。我曹海中。唯此三珠。其德甚大。難有般比。此人皆能。索得持去。可惜此寶。當還攝取。言議已竟。密解持去。

菩薩前行到一處,拿出寶珠求願:『如果這真是旃陀摩尼,則應讓我能在空中飛行。』求願完畢,便身子騰空,能在空中飛翔。飛出大海,度過海中危難後,他小睡休息片刻。這時海裡的一些龍共同商議道:『我們海中只有這三顆寶珠,用處非常大,沒有什麼能比得上。這個人卻都要把它們拿走,實在太可惜了,應當將其取回來。』商議完畢,便悄悄地解下寶珠並將其取走。

菩薩眠覺。看珠不在。即自思惟。此中無人。必是海龍。持我寶去。我為此珠。經涉遐險。今垂還國滿我所願。雖取我珠。吾終不放。會當盡力抒此海水。誓心克志。畢命於此。若不得珠。終不空歸。

菩薩醒後,發現寶珠不在,便想道:『這裡沒有旁人,一定是海龍拿走了我的寶珠。我為得到這寶珠,歷盡艱難險阻,現在眼看就要回國實現願望。雖取走了寶珠,但我絕不會輕易放棄。我將竭盡全力舀此海水,發誓定要實現志願,死而無悔。如拿不回寶珠,絕不空手而回。』

思惟已定。即行海邊。得一龜甲。兩手捉持。方欲抒海。海神知意。來問之曰。海水深廣。三百三十六萬里。正使一切人民之類。盡來共抒。不能使減。況汝一身。而欲辦此。菩薩答言。若人至心。欲有所作。事無不辦。我得此寶。當用饒益一切群生。以此功德。用求佛道。我心不懈。何以不能。

思惟後,立即來到海邊,找到一隻龜甲,便兩手握住,正要舀海水。海神知道了他的意圖,過來問他道:『海水又深又寬,有三百六十萬里,即使讓所有的人民都來舀其水,也不能使它減少。何況只有你一人,如何能成辦此事。』菩薩回答道:『如果人有誠摯之心,那麼想辦什麼事,沒有辦不成的。我得此寶珠,是用來饒益一切眾生,並以此功德求取佛果。如果我堅持不懈,為什麼不能辦到?』

是時首陀會天。遙見菩薩。一身一意。獨執勤勞。欲用充濟。安樂一切。我曹雲何不往佐助。展轉相語。來至其所。菩薩下器。一切諸天。盡以天衣。同淹水中。菩薩出器。諸天舉衣。棄著余處。

這時候,首陀會天遠遠看見菩薩一人專心獨自勤勞,想救濟一切我等眾生,得到安樂,我們為什麼不去幫助他呢?於是相互轉告,來至其前。菩薩把龜甲放入海中,那些天神也將天衣一同放入水中;菩薩拿起龜甲,天神便提起天衣放到別處。

一反抒海。減四十里。二反抒之。減八十里。三反抒之。減百二十里。其龍惶怖。來到其所。語言止止。更莫抒海。菩薩尋休。龍來問言。汝求此寶。用作何等。菩薩答言。欲用給濟一切眾生。龍復問言。如汝言者。我曹海中眾生甚多。何以不與。必欲得去。

這樣舀海一次,海水減退四十里,舀兩次,減退八十里,舀三次,減退一百二十里。那些海龍惶恐不安,便來到菩薩前,對他說:『停下停下,不要再舀海了。』菩薩隨即便停下來。龍過來問道:『你求取這寶珠,作什麼用?』菩薩答道:『想用來救濟一切眾生。』龍又問道:『如你所言,我等海中眾生也很多,為什麼不救濟我們,定要將其取走?』

菩薩答言。海中之類亦是眾生。然無劇苦。如閻浮提人民之類。為錢財故。殺害欺誑。作十不善。死墮三途[ 三途:指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此三途就是三惡道的別名。]。我以人類。解於法化。故來索寶。先充所乏。後以十善。而勸誨之。龍聞其語。出珠還之。爾時海神。見其精進。強力所作。即作誓言。汝今如是。精進不休。必成佛道。我願為作精進弟子。

菩薩答道:『海中的也是眾生,但它們沒有大的痛苦。像閻浮提的眾生,為了錢財的緣故,殺生欺誑,做十不善業,死後必墮三惡趣。我因人類可以用正法調化,故來求取寶珠,先解除他們的困乏,然後以十善業來勸導教誨他們。』龍聽後,便將寶珠還給他。這時海神見其精進、堅韌不拔,便立誓道:『你現在如此精進不休,將來必成佛道。那時,我願做你的精進弟子。』

菩薩得珠。復更飛去。到便先問入海同伴賈客。即下在地。同伴見之。驚喜無量。皆共歎言。甚奇甚特。轉復前行。到放缽城。迦毗梨婆羅門。聞於菩薩海中吉還。歡喜踴躍。出迎問訊。並請同伴。為設客會。辦具種種餚膳飲食。

菩薩拿到寶珠後,又騰空飛行,到一地後便先打聽那些結伴入海的商人。隨即從空中降到商人前。同伴見到他,非常驚喜,都感歎道:『太神奇了!』又往前走,到了放缽城。迦毗梨婆羅門聽到菩薩從海中平安回來,歡喜踴躍,出去迎候,並邀請其同伴,為他們擺下宴席,置辦了各種美味佳餚。

食訖談敘行路恤耗。是時菩薩持其寶珠。指歷其家。婆羅門家內。諸藏悉滿。會者睹此。歎未曾有。時迦毗梨。莊嚴其女。若干種寶。校飾其身。躬手自捉金寶澡罐。先洗自手。後牽女臂。授與菩薩。

用餐過後敘談一路上的坎坷艱辛。這時菩薩拿出寶珠,在他家依次指了一遍,婆羅門家裡各種倉庫立刻變滿。在場的人見後,都感歎前所未有。這時迦毗梨便打扮他的女兒,各種珠寶裝飾其身,並親手拿起金寶澡水罐,先自己洗手,然後拉著女兒的手臂,交到菩薩手中。

菩薩為受。迦毗梨歡喜。嚴五百妓女。擇取才能工為妓者。具五百白象。眾寶莊校。極令奇異。用送其女。菩薩敕伴。駕乘進路。城中大小。送到道次。作眾妓樂。導從還國。

菩薩接受其女。迦毗梨很高興,嚴飾五百個歌伎舞女,都是選取才能出眾的做伎者,又備下五百頭白象,用眾寶裝飾,奇異無比,送與他的女兒。菩薩便令同伴駕車上路,城中的老少,送到路邊歡歌妙舞,送他還國。

大施父母。自與兒別。憂結迷憒。啼哭過哀。其目俱冥。盲無所見。兒還到國。禮拜問訊。父母聞聲。以手摩捫[ 捫:men 指撫摸。]。爾時審知大施還國。

大施的父母自從與兒子分別後,憂心重重,迷悶昏憒,啼哭哀傷過度,導致雙目失明,什麼都看不見。兒子回國後,跪拜行禮,問訊父母。父母聽到他的聲音,伸手撫摸,這才確認是大施回國了。

悲喜交代。窮責其子。汝實無狀。捨我入海。困苦我曹。微命趣存。汝大海中。得何等物。菩薩出珠。以授父母。父母手捉。而自言曰。今我藏中。如斯石比。亦不少也。何用辛苦。方乃得此。菩薩取珠。指父母眼。目欻明淨。如風除雲。既還得視。

悲喜交加,極力地責備兒子:『你實在是無禮,丟下我們到海裡去,讓我們受盡困苦,勉強維持著性命。你到大海裡,到底得到了什麼?』菩薩拿出寶珠,遞給他的父母,父母拿著寶珠說:『我們倉庫裡,像這種石頭,也有不少,你又何必費盡辛苦才弄來這個東西呢?』菩薩拿過寶珠,向父母雙目一指,他們的眼睛忽然明亮起來,如風除雲,兩人又能看東西了。

心遂欣豫。感此珠德。歎言甚奇。汝雖辛苦。功不唐捐。菩薩復捉其珠。而從求願。若是旃陀摩尼者。使我父母。下自然當有七寶奇妙珍異床座。上有嚴淨七寶大蓋。言訖尋成。一切皆喜。

父母心裡才高興起來,感受到這寶珠的功德,歎道:『太神奇了,你雖歷盡千辛萬苦,但所作沒有虛耗。』菩薩又拿著寶珠向它求願:『如果是旃陀摩尼,使我父母座下自然會有七寶奇妙珍異床座,頂上有莊嚴潔淨的七寶大傘蓋。』話音剛落,所求皆成,大家都很歡喜。

菩薩復更捉珠求願。令我父母及王臣民一切諸藏皆悉盈滿。即以其珠。四向歷訖。如語悉滿。莫不驚喜。即時遣人。乘八千里象。告閻浮提一切人民。摩訶闍迦樊。海中吉還。得如意珠。其德殊異。卻後七日。當令其珠雨於一切珍寶衣食。隨人所須。自恣而取。皆各齋戒。儲俟以待。

菩薩又拿著寶珠求願:『讓我父母及國王、臣民的所有倉庫,都得以充滿。』隨即拿寶珠指向四面八方,如願所求,皆得實現,眾人莫不驚喜。隨即派人乘八千里象,告示閻浮提內的一切人民:『摩訶闍迦樊從大海中平安而歸,獲得如意寶珠,其功德不可思議。七日後,當讓它降下一切珍寶衣食,隨人所需,自行拿取。你們都應守持齋戒,準備好在那裡等候。』

告下遍已。七日頭到。大施菩薩。沐浴其身。著新淨衣。至平坦地。即持其珠。著高幢頭。手執香爐。四方求願。閻浮提人。貧窮辛苦。欲得濟給令無有乏。若當實是旃陀摩尼。便當次第雨眾所須。

傳達完畢後,到第七天早上,大施菩薩沐浴其身,穿上乾淨的新衣,來到平坦的地方,便拿出寶珠,掛在高大幢幡頂上,手捧香爐,向四方求願:『閻浮提眾生,貧窮辛苦,我想救濟他們,讓他們不再缺衣少食。如果真是旃陀摩尼,便應當依次降下人民所需的一切。』

求願已訖。四方陰雨雲。即時風起。吹諸不淨。瑕穢糞掃。皆悉除去。次雨微水。以淹塵土。次雨飲食。百味上美。次雨五穀。次雨衣服。次雨七寶種種奇珍。閻浮提內。眾寶積滿。人民之類。自恣而取。上妙衣食。盈溢有餘。視諸珍寶。猶如瓦石。

求願完畢,陰雲密佈,立刻起風,各種不淨物、骯髒的糞便都被吹走。接著下起小雨,掩蓋住塵土。隨即降下各種百味甘美的飲食。接著降下五穀。接著又降下衣服。接著降下七寶等各種奇珍之物。閻浮提內到處都是各種珍寶,人民隨意而取。上等美妙的衣食等,綽綽有餘,看各種珍寶猶如瓦石一樣。

爾時菩薩。觀民充足。即遣臣吏四遠。告下閻浮提內。咸使聞知。汝等群民。先由窮乏。求於衣食及諸財寶。更相欺誑。殺害極意。見利忘義。不推罪福。命終皆墮三塗之中。從冥入冥。受罪多劫。常相悲憐。無由相濟。故忘形苦。涉險入海。得此寶珠。來用相救。汝等既已更無乏短。念自克勵勤修十善。攝身口意。慈仁孝順。精進御意。勿懷放逸。

這時菩薩見人民無所缺乏,便派遣官吏到四方宣告閻浮提內人民,都使他們聽聞:『你們這些百姓,以前由於貧窮困乏,為得到衣食及各種財寶,便互相欺誑,肆意殺生,見利忘義,不思維善惡,命終後都將墮入三惡趣中,從黑暗走向黑暗,多劫中感受痛苦。我常常悲憫同情你們,卻無法救濟,所以才不懼辛苦,冒險到大海裡求得此寶珠用來救濟你們。你們既然已經沒有了貧乏,便應自行勉勵,勤修十善業,收斂身口意,要仁慈孝順,精進守護自心,不要心懷放逸。』

種種方便。廣敕奉善。因作文書。告諸王臣。騰其法誨。咸令聞知。更相勸督。勿妄為非。爾時一切閻浮提內。既蒙大恩慈澤沾潤。各思何方。仰酬至德。又蒙優教。敕使修善。咸皆慕義。專習慈敬。制身口意。不妄犯非。命終之後。皆得生天。

種種方便,廣為宣教令其奉行善業,並寫下文書,宣告各小王臣子,宣揚他的教誨,讓大眾都知道,使之相互勸勉監督,不要胡作妄為。這時閻浮提內一切人民,蒙受此大恩德後,都在想如何才能報答這種深恩厚德。又聽蒙其教化,告誡要修持善業,都非常仰慕他的大義,便都一心一意修習慈愛恭敬,收斂身口意,不胡作非為。命終以後,都得以轉生天界。

如是舍利弗。欲知爾時父婆羅門尼拘樓陀者。今現我父淨飯王是。爾時母者。今現我母摩訶摩耶是。時大施者。今我身是。銀城中龍者。今舍利弗是。琉璃城中龍者。今目犍連是。金城中龍者。今阿難是。時海神者。今離越是。阿難為龍王時。奉事於我。善知時宜。乃至今日。素自知時。阿難。欲得此三願者。隨從其意。

就是這樣,舍利弗,要知道當時父親婆羅門尼拘樓陀,就是如今我的父親淨飯王;當時的母親,就是如今我的母親摩訶摩耶;當時的大施,就是現在的我;銀城中的龍王,就是現在的舍利弗;琉璃城中的龍王,就是現在的目犍連;金城中的龍王,就是現在的阿難;當時的海神,就是現在的離越。阿難做龍王時,侍奉我時非常了知時間安排,以至到了今日,素來善知時宜。阿難,既然想要這三個心願,就隨你的意願吧。」

阿難聞此。歡喜踴躍。從座處起。長跪白佛。當盡形壽為佛侍者。時諸會者。聞佛所說。感念大恩。專心克勵。思惟四諦諸法出要。有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者。有種辟支佛善根因緣者。有發無上正真道意者。有得住不退地者。咸共歡喜。頂戴奉行。

阿難聽後非常高興,從座上起來,長跪在地對佛說:「盡此一生都願做佛的侍者。」那時那些在場大眾,聞佛所說,感念大恩,專心致志,刻苦自勵,思惟四諦諸法的要義。有得到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的;有種下辟支佛的善根因緣的;有發起無上真正道意的;有得住不退轉地的。大眾都非常歡喜,恭敬地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