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 第六十三講  平肝潛陽藥概述  平肝潛陽藥:石決明、珍珠母

成都中醫藥大學
張廷模教授

第二十二章 平肝潛陽藥

今天開始介紹第二十二章,平肝潛陽藥。這個第二十二章和下面的二十三章,息風止痙藥,是這一次教材裡面首次把它獨立成章的兩個章,在曆版教材當中,平肝潛陽藥和息風止痙藥,統稱為平肝息風藥,這一次把它一分為二,之所以在很長的時間以來,這兩類藥物都合在一起,最早的這個理論依據,當時就是《內經》裡面有一句話,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掉那就是指的肢體搖擺、動搖,對《內經》的這句經文的理解,就認為凡是出現了肢體搖擺、動搖,也就是現在痙攣抽搐以及眩暈,都應該屬於肝風的範疇,所以就把這兩類的藥,就合在了一起,對《內經》的那一句原文,當然還可以有其它的理解,比如說風掉,就是引起痙攣抽搐。肝風以及眩暈這兩種病證,它的病位都在肝,那不一定是眩暈也是屬於肝風,也可以這樣理解。那麼如果就是說眩暈,當時認為是肝風,隨著臨床實踐的這種深入,已經在很久以前,就認識到眩暈主要就是肝陽上亢,而主要不是肝風內動。所以在目前的中醫學當中,從基礎到臨床都是能夠清楚地區分,它們的病位雖然相同,病因、病機、臨床表現是明顯區別的,比如說現在《中醫學診斷》裡面,肝的辨證當中,這個肝風內動和肝陽上亢是並列的兩個獨立的證候。在臨床的診斷當中當然涉及到很多病種,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這種證候,結合現代的藥理學的研究,這個平肝潛陽,治療肝陽上亢,主要就是發揮的鎮靜、鎮痛,或者包括一部分藥物降血壓的這樣的一些藥理的作用,是基礎的。而息風止痙呢,它主要是抗驚厥,所以說從這個理論到臨床以及現代的研究,這個肝陽上亢和肝風內動,是完全不同的證候,所以分得開,而且應該分開。但是在這版教材以前,就堅持另外一個觀點,就是這兩類藥物,都與肝旺有關,它的主治證都是針對肝旺的,都需要平肝,實際上這兩類肝旺,有明顯區別。剛才我們簡單地講了,後面還會通過對功效、主治,這兩章的功效、主治這個學習,大家就會更清楚。由於過去這兩章,放在一塊,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導致了平肝息風這個功效術語使用當中的不規範,所以在中醫藥文獻當中,有的時候指的平肝息風,就是平肝潛陽加息風止痙,所以是兩個功效把它合在一起的一種簡稱,其中的平肝,指的是平肝潛陽;息風指的是息風止痙,正如這兩章合在一起以後在中藥學裡面的章名,就是這個含義。但是對於一些具體的藥物,有的藥物稱它有平肝息風的功效,而實際上指的是它能夠平肝陽,並沒有包括息風止痙,比如說在我們的教科書上,曾經出現過,比如說把菊花的平肝的功效,稱為平肝息風,我們前面學過瞭解表藥,菊花沒有息風止痙。但是又把有一些只有息風止痙,又沒有平肝潛陽的藥物,有時候也稱為平肝息風,所以這個使用的時候不規範,給同學們的學習、理解和以後對有些藥物的臨床準確地選擇使用,都造成了一定的麻煩,所以基於這樣的情況,把這兩類的藥分開,已經是非常成熟,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我們在現在就把過去的平肝息風這一章的藥,分為平肝潛陽和息風止痙這樣兩類的藥物,其實過去的教材也是先不分節的,兩類藥完全混在一起,然後慢慢地分為平肝潛陽和息風止痙兩節,也是為我們把它獨立成章,其實已經打下了基礎,所以這個也不是一個創新,就是更加把它明確一點。

下面我們就按照一分為二以後的,所以這第二十二章,平肝潛陽藥。什麼叫平肝潛陽藥?就是以平肝陽,就是平肝潛陽也可以,為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陽上亢證的藥物,稱為平肝潛陽藥。那麼在解釋它的概念的時候,經常沒有說以平肝潛陽為主要功效,更多的說是平抑潛陽,或者平肝抑陽,或者平降肝陽,有的時候說能潛降肝陽,實際上是一個意思,為什麼有不同的表述,我們通過下面這一類藥物的功效的術語的變化,我們就會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這類的藥物的含義,可以說就是以平肝潛陽為主要功效,也可以簡單說以平肝為主要功效,這樣就少一些麻煩。關於這類藥物的基本功效,最簡單就是兩個字,平肝,或者說三個字就是平肝陽,作為四個字,就有平抑肝陽,平肝抑陽、平降肝陽或者平肝潛陽這樣不同的說法。這個有一個不成文的這種規定,也沒有哪一本書,或者哪一位權威,來明確地告知,但是事實上,在這一類藥物的功效術語運用的時候,往往聯繫了它們藥材的來源,主要是質地的輕重。對於平肝藥當中的植物藥,一般就回避這個潛字,說它是具有平肝的作用,平肝陽的作用,平抑肝陽的作用,或者平肝抑陽的作用,或者平降肝陽的作用,就回避這個潛字,“潛”就來源於重鎮潛陽。好像使用這個潛陽二字的藥材,它質地是要重墜的,正如我們前面講重鎮安神藥的情況是一樣的,主要指的是一些海產貝殼,它的甲殼,我們後面學的比如說石決明、珍珠母、牡蠣,或者還有其它,比如說紫貝齒等等,過去還有什麼玳瑁,指的都是甲殼類的,另外或者礦物藥,或者動物的一些骨、角,比較重的骨骼或者角,所以採用這個平肝潛陽,來源於重鎮潛陽,這個是一個不成文的習慣,實際上它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它都是對肝陽上亢這個證候的一種治療功效,把這個平肝潛陽的藥物,把它區分開來,正如前面安神藥當中的重鎮安神藥一樣,有利於認識這些藥物,它們的藥材是比較沉重的,主要是貝殼類或者動物類的藥,一般可能需要久煎,在湯劑當中可以先煎,或者另外比如說在製劑上、炮製上可能有些特殊的要求,對臨床醫生,也可以有很多啟示,能夠聯想起很多事情,它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但是這個意義呢,又不能過分地把它拔高,就是好像其區分就一定那麼嚴格。所以在我們同行裡邊,中醫藥界,現在有一部分人,就覺得平肝潛陽和平抑肝陽不應該這麼截然地區分,可以混用,本身就是同一種功效,這樣子把它統一了以後,可以減少同學學習的麻煩,記憶的時候提供方便,因為它本身這個區別沒有本質性的的差異。

但是有一部分同行非常介意,在二十年前,五版教材開始使用了以後,首次對一味植物藥,在功效裡面,使用了平肝潛陽這個術語,就是我們下一章要學的天麻,當時這個教材使用不久,很多人就寫信或者通過其它方式,或者見面質問主編。這個天麻是植物藥,怎麼也能夠潛陽,實際上如果要按質地來講的話,可能天麻在植物藥當中,比天麻重的藥不是很多,天麻本身也很重,但是當時在寫的時候,這個肯定不是因為天麻重,才寫這個平肝潛陽,而是這一章的這個編委,可能認為這個區別不應該那麼明顯,所以使用了這個術語,當然最後知道了這章作者的背景以後,當然有的還講了一些不好聽的話,就是說明有一部分人,對於這個平抑肝陽和平肝潛陽這個重與不重,是比較介意。

我把這兩種觀點,我都介紹給同學們,如果說你覺得記住了平肝潛陽,它比較特殊的藥材,對你有幫助,也可以按照這個觀點來記憶和使用,如果你覺得不管怎麼說,這個平肝潛陽、平抑肝陽、平降肝陽、平肝抑陽和平肝潛陽之間,沒有本質差別。整個這類藥從頭到尾你都認為是平肝潛陽,凡是有平肝作用的藥,就包括我們前面學過的菊花,或者現在認為桑葉,你都要認為能平肝潛陽,那也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地方,所以這兩種觀點,就是這麼一個情況。所以我們這個教科書,到目前還是一種折衷的辦法,一般還是比較重墜的藥,使用了平肝潛陽這個術語,很多植物藥,質地不重的,實際上到現在為止,還是採用的一個回避的這種態度,比如前面學的桑葉、菊花就沒有講平肝潛陽,就說平肝或者平肝陽,就是我們下一章要學的天麻,也把它改為了平抑肝陽,也沒有再沿用五版教材的那個平肝潛陽,也是避免在同行當中引起不是原則問題而引起不必要的爭論,所以這個就是這個術語使用的現狀,這是關於這類藥的功效。

它的主治就是肝陽上亢證。那麼肝陽上亢證,主要的症狀就是眩暈、頭痛,有的可能還有面部烘熱、煩躁、失眠這樣的一些症狀。那麼這個肝陽上亢怎麼導致的呢?在《中醫學基礎》和《診斷學》裡面,大家已經初步地學過,那主要是肝腎陰虛,不能有效地制約陽氣,這個肝陽呢,亢逆於上,在肝陽上亢的同時,這個氣血也並走於上,氣血也上逆,也上沖,所以出現了眩暈頭痛,陽熱上擾出現了煩躁,就是講安神藥講的陽浮而神動。煩躁不安、失眠或者易怒這樣一些症狀,當然由於它的本質是虛的,其實陽亢這個標是實的,它本虛標實,所以很多肝陽上亢的患者,有腰膝酸軟、頭昏耳鳴這樣一些陰虧於下的一些比較典型的症狀,這個就結合《診斷學》,大家來記。我們書上呢,在功效與主治的第一段,也是講得比較清楚的,這個臨床表現,但是最重要的是眩暈頭痛,有的還有比如說面部發熱,這個煩躁多怒,睡眠不安,或者出現其它的一些熱象。另外還有一部分,這個下虛的,就是肝腎陰虛的一些症狀,可以以這個《中醫診斷學》為准,自己記憶起來是並不難的,這是這一類的藥物的主要的功效。兼有功效呢,我們就不要求,當然它有一些,比如有的兼能清肝明目,或者有的能夠寧心安神,但是都不很普遍,都是其中一部分藥,學了以後,如果你覺得哪一些比較重要,你也可以認為是這一章藥物的兼有功效,在參加考試當中回答這一章功效、主治的時候,也可以加上兼有功效和它相應的主治,比如說有的能夠清肝明目,可以治療肝熱目疾;有的能夠寧心安神,可以用於心神不安之類的。除了我們這一章介紹了幾味平肝潛陽的藥以外,我們前面比如說安神藥當中的龍骨、磁石,也是比較典型的平肝潛陽藥,一個是化石類的,一個是礦物類的,也是比較重墜的,前面的桑葉、菊花,就是普通的植物的,這個就稱為平肝陽。在下一章,息風止痙藥當中,還有幾味藥,它同時也是平肝藥,比如說這個羚羊角、鉤藤、天麻,過去把這兩類藥物,放在一起,另一個比較次要的原因,就是有的藥像羚羊角、鉤藤、天麻,它既是潛陽的藥,又是止痙的藥,很難分出它的主次,所以也是這兩章藥物遲遲不能一分為二的原因之一,但比較次要一點,這是關於平肝潛陽藥的功效、主治。

第三,性能特點,平肝潛陽藥的性能特點。那麼在藥性方面,一般的平肝潛陽藥,藥性都比較平和,但是微微偏寒的,略偏於寒,或者籠統地說它偏於寒涼,那我們前面學的桑葉、菊花,磁石,都是這種情況。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肝陽上亢,它表現出來的標象,就是虛陽上亢的一些症狀,它都是一些偏於有熱的,比如說這個面部烘熱,心煩,有的舌紅,舌質紅或者舌苔比較黃,它都是以寒熱為綱來辨證,略偏熱的。另外在下的虛,是陰虛,陰虛生內熱。所以肝陽上亢本質上來講,不管標或者本,它都是偏熱的傾向,所以這一類的藥物一般而言,它的藥性是偏於寒涼的,這是藥性。那麼藥味。這一類的藥物的作用,就是使亢逆於上的陽氣能夠潛降,所以要和五味的理論相聯繫的話,唯一能夠聯繫上的一點,就是一個苦能夠降泄,它也可能是一個氣逆於上,加上這一類的藥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清熱作用,它偏於寒涼。所以從理論上來講,它應該是苦味的,應該是苦泄或者苦降的,但實際上呢,真正比較強調這一類的藥苦味的,主要是對一些植物藥,比如說前面的桑葉、菊花,也有苦味,它能清泄,能夠降泄,在我們這一章裡面的,比如說什麼刺蒺藜,或者不要求的什麼羅布麻,或者我們下一章要介紹的鉤藤,這樣的一些藥,強調了它的苦味。本身這些藥,滋味也有一點苦,對於更多的平肝潛陽藥,它屬於動物的貝殼類,而且來源於海洋,所以往往聯繫到它的真實滋味,比如說多數是鹹味的,比如這個石決明、珍珠母,或者這個牡蠣,以及我們沒有收載的一些貝殼類的,這個平肝潛陽藥多有鹹味。另外有的礦物藥,那就是不統一,同類的,比如說都是屬於鐵的化合物,前面的磁石,有的書上是辛,我們這個書上是鹹,這個代赭石,又是苦,同樣都是鐵的化合物,所以這個規律性就不強,前人的依據,這個標準不夠統一,所以對於這一章藥物的藥味,實際上大家就作為一個常識性的瞭解,就用不著作為一個重點,因為它本身和五味的基本理論,沒有很明顯的這種相關性,所以比較多的還是強調的真實的滋味,只有個別藥物作為性能來對待的,比如說我們後面要講的代赭石,它的苦味,完全是作為一種性能定它的味,這個在這類的藥當中不是很多。所以關於這個平肝潛陽藥的藥味,就不重要。

第三,歸經,這個歸經就很有規律,這個也容易理解記憶,肝陽上亢它屬於肝的功能失調以後的一種證候,所以它這一類的藥物的作用部位,就是在肝,所以都歸肝經,有的兼歸心經,比如說它有的是兼有安神作用之類的,等等這樣的原因,這是歸經問題。關於這個作用趨向,它使亢逆於上的陽氣,能夠潛降,所以它是一個沉降的。這一類的藥物,一般從狹義的毒性來講,都是沒有毒的,所以這個就用不著專門來記憶,這個是關於性能特點。

第四個問題,配伍應用,這一章的藥的配伍應用,和我們前面說的按照寒熱虛實,就不太實用了,因為它一般來說,和寒這些就沒有關係,所以這一類的藥物的配伍,就很簡單,最重要的一個配伍,就是根據它的病因、病機,它是陰虧於下,肝腎陰虛不能制約陽氣,所以這個平肝潛陽藥,它潛降陽氣主要是治標的,一定要配伍治本的,那就是補陰藥,或者滋補肝腎之陰,才能治病求本,這個療效才比較好,而且才比較持續,此外有兩點很次要的,這種配伍,因為這個肝腎陰虛,有的可能是因為肝熱過甚,熱邪耗傷了這個肝陰,但是耗傷了肝陰之後,這個肝熱還沒有完全地消除,所以它兼有肝熱,對於肝陽上亢,兼有肝熱的患者,在臨床上比例也不小,所以這種情況,可以配伍清熱藥,尤其是清肝熱的藥,對於肝陽上亢,兼有肝熱者。因為肝陽上亢而擾動了心神,導致了煩躁易怒、失眠這樣的一些患者,就配伍寧心安神的藥。所以整個這個配伍,就是一個主要的,就是配伍補陰的藥,次要的,配清肝的藥、安神的藥,如果說這個肝陽過亢了,這個肝風欲動,也可以配一點息風止痙的藥,所以總體來講,它的配伍內容,都比較少,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補陰。這個使用注意呢,一般這一類的藥,沒有很明確的證候禁忌,沒有很明確的或者很典型的,所以它的內容也是比較少的,所以我們書上就是針對它的藥材,這個動物的貝殼,比較多,所以要求一般作湯劑要先煎,如果作為丸散劑,要注意炮製,而且要注意保護胃氣。所以總體來說,這一章的配伍應用和使用注意,和前面我們學過的章節比,它的內容都比較少,比較單一一些。所以整個這個平肝潛陽藥,它這個概述就顯得比較簡單,也不那麼重要。這是關於概述,就是這一章藥物的一些共性的問題。

石決明

下面我就簡單說一下這一章的一些具體藥物。那麼第一味藥物,石決明。石決明是一個海產的貝殼類,它來源於海產的幾種鮑魚,我們書上說的這個雜色鮑、皺紋盤鮑、羊鮑、澳洲鮑、耳鮑、白鮑,這樣的一些鮑魚類的,鮑魚類當然是有名的這種海鮮,它生於深海。它本身只是一邊有貝殼,就是這個單側有的,這個貝殼邊上有一些小孔。所以有的很多是九個孔,這是它一個特徵,所以有的說九孔石決明,是比較優質的。那麼要注意從它的名稱,很容易誤解它是一個礦物藥,實際上它是動物藥,石是說的它的質地,它好像礦石一樣,現在它確實很像礦石,因為它絕大多數的成分就是碳酸鈣,是個石灰岩,就是碳酸鈣這一類的礦石,所以它的質地像礦石一樣。

決明是它的功效,最早把它用於治療眼科病,能夠改善視力,所以稱為石決明。那麼知道它是這個鮑魚類的這個貝殼,是動物藥,不是礦物藥。那麼這個石決明,和前面的決明子,決明子是草本植物,所以有的書上呢,把這個決明子也叫草決明。所以有的開處方,二決明,指的是草決明和石決明,但是草決明呢,存在同名異物。在古代本草文獻上,把我們沒有介紹的青葙子,就是野雞冠花它的種子,也叫作草決明,它也是清肝明目的,它也是來源於草本植物,在本草學裡面,存在同名異物,但是在當代的書寫習慣當中,一般稱的草決明就是決明子。所以在這個功效方面,石決明和決明子有相似的地方,這個關於名稱說明的一點。那麼說明的第二點,這個石決明這種動物,在古代不叫鮑魚,或者說它的讀音可能是[bao]魚,但是寫法不一樣,它是一個魚字旁,加個複習功課的複字,現在我們一般讀的是[fu],但是據張太炎先生考證,古代沒有輕唇音,它應該讀[bao],不應該讀[fu]。比如說我們現在一個肉旁,一個孚字。就是說膀胱又叫[bao],如果按照半邊的話,現在可以讀[fu],這個是古音和現代讀音的一個變化,當然這個是專門考證、研究這個漢字音韻方面的一些專家的結論,我們不管。但是大家要知道,這個鮑魚是後來才叫鮑魚的,古代的鮑魚就是醃魚,普通的魚把它加上鹽,把它醃制起來,所以它有很濃的臭味,所以我們經常有這麼一個成語,入鮑魚之室,久而不覺其臭;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覺其香。鮑魚就是一種很臭的魚,就是醃魚。那麼這個就涉及到我們《內經》當中,出現了鮑魚的名稱,那個鮑魚就是醃魚,不能和我們這個石決明這種動物劃等號,完全不一樣,把它區別開來,因為過去很多同學學了中藥,石決明是來源於多種鮑魚的貝殼,今後再去學《內經》,裡面出現了這個鮑魚汁,就以為用的是石決明這種動物,不是,就是普通的醃魚,這是關於名稱,這個作為一些簡單的常識。

石決明的第一個功效,平肝潛陽,當然主治的就是肝陽上亢,肝陽上亢的臨床表現,在概述當中我們一併地介紹了就不再重複,同學們自己去表述,比如說用於肝陽上亢怎麼怎麼怎麼,比如眩暈頭痛,還有什麼什麼,這些都可以。那麼這個配伍呢,一個是同類的平肝的藥來共同增加平抑肝陽的效果,同類的一個同用增效,或者相須、相使。另外呢就要配伍補陰的藥,針對肝陽上亢的主要的病因、病機,治病求本,我們書上談到了配伍生地黃,生地黃具有補陰的作用,肝、腎之陰都能補,白芍也略有一點養陰、斂陰,今後要學在補血藥當中,但是更多的比如說這個龜甲、鱉甲,或者其它的補陰的藥,比如說這個女貞子,這些都是可以使用的。總之它配伍最多的,就是一個是同類藥,第二個是滋補肝腎之陰的藥物。石決明本身也略有一點滋陰的作用,這個在古代的本草文獻裡面,一直有這樣的論述,比如說《名醫別錄》,就是最早收載石決明的,就說久服益精,就是長期地使用,它有一點滋養陰精的作用,它有這樣一點傾向,不是典型的補陰藥,但是它對於補陰有好處。所以本身這個藥也有那麼一點標本兼治的意思,它主要是在潛陽,滋陰是很次要,所以仍然需要配伍典型的滋陰的藥物,才能夠滋陰潛陽,表現出這樣的複方的作用。

第二個功效,就是這個名稱的來由,清肝明目,它主治的是肝熱目疾,目赤腫痛。可以內服,在古方裡面,也常常把它研很細的粉末外用,局部點眼,作為眼藥外用,也有一定的清肝明目的效果,因為這個石決明,它不僅僅是一個清肝,而治療肝熱目疾的這樣一個藥物,它和前面的桑葉、菊花,有相似之處,就是我剛才講的略有養陰的這種傾向性,所以對於肝腎陰虛的視物昏花,視力降低,石決明在古今的治療眼科的方當中,使用都比較普遍,所以我們書上在應用二,前面充分說明了它清肝明目,既能清肝熱,又能明目,所以治療的是肝熱目疾,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這類配伍的是夏枯草這一些藥物。同時如果是肝腎陰虛,或者肝血虛,配伍其它的滋補肝腎的,比如說枸杞子、熟地、菟絲子這一類,它也能用,為什麼後面也能用呢,它略有一點滋陰作用,這個是它主要的原因。

這個石決明,因為它是一個類似於礦物一樣的,主要含碳酸鈣的,所以一般要打碎先煎。那麼有的甚至要把它煆了以後來使用,這個煆了以後,它肯定能夠收斂,斂瘡生肌,比如像我們前面學龍骨談到的,這個主要含碳酸鈣的藥物,都有這方面的作用,石決明也有。就是用來清肝明目和這個平肝潛陽,有的主張煆了以後用,有的主張生用,尤其像張錫純這些醫家,就很強調要用生的。但是有的人研究,煆了以後,它和其它的一些貝殼類的藥,比如說牡蠣這一類很相似,裡面含的微量元素,在水裡面的溶解性明顯地增加了,認為煆用可能還會提高療效,不僅僅是一個斂瘡生肌的問題,所以在臨床上,作為內服的時候,煎湯使用,究竟用生的或者煆的,其實兩種觀點都有,這個可以在臨床上同學們自己用的時候,可以作進一步的觀察,但是目前用生的要更多一些,但生的一定要打碎,打得比較碎,但這個打碎是很難,比較麻煩,藥房裡面一定在這方面注意,如果這個顆粒太大了,這個可能效果就不會好,因為比如說二三十克石決明,沒有多少,一點點,那像石頭一樣地重。

珍珠母

珍珠母,就是來源於幾種產珍珠的貝殼,因為這個珍珠這種貝類的動物,它受到了刺激以後,它要自我保護,它就分泌珍珠,就形成珍珠,圓球狀的,收了珍珠以後,剩下來的這個貝殼,裡面尤其是這個珍珠層,亮亮的,有那種金屬光澤的,和珍珠的化學成分是大同小異的,所以用的珍珠母,主要就是這些產珍珠的幾種貝殼的珍珠層,外面完全是這個碳酸鈣的,一般是把它去掉,用裡面這個更接近珍珠的化學成分,所以這個品質比較好一些。

關於珍珠母的這個名稱,古今不一樣,古代說的珍珠母,主要是沒有作過首飾,沒有配帶過的珍珠,比如說今後大家翻這個《本事方》,宋代的《本事方》,裡面就有一個珍珠母丸,裡面的珍珠母,這個作者自己就有一個小的注解,就是未經鑽綴者,沒有鑽孔,綴就是一個絲字旁,四個又字,那個點綴那個綴,沒有鑽綴,沒有鑽孔,沒有作為這個首飾,沒有配帶在身上的,那種比較純淨,比較乾淨,比較清潔的,那種把它叫作珍珠母。和我們現在這個貝殼的珍珠層是兩個藥,這個要加以區別,不能把《本事方》裡面的珍珠母,這一類的古方,認為是現在這個,就是用的是珍珠,但是珍珠和珍珠母的功效、主治大同小異,只不過珍珠的作用好一些,但價格非常貴,有的高出很多,這個珍珠母是非常廉價的,價格很低廉。這個珍珠母在平肝潛陽和清肝明目方面,和石決明可以說完全相同,而且常常在一起使用,所以它也可以用於肝陽上亢,也是配伍這個補陰的藥,或者同類的藥物,另外也用於肝熱目疾,或者這個肝腎陰虛的視力降低,這個沒有明顯的差異,當然有的說石決明本身以決明來命名,可能清肝明目的作用會優於珍珠母,當然這個是從理論上講是這樣的,也沒有經過嚴格的對比,當然可以有這樣一種說法,可以供參考,它長於清肝明目,有此一說。

但是珍珠母在我們書上多了一個功效,寧心安神,石決明沒有。準確地講,應該說在寧心安神,或者說重鎮安神,鎮心安神都可以,它是比較重的藥,石決明不能說完全沒有,作用比較弱,可以不肯定它,相對來講,珍珠母的這個寧心安神,或者重鎮安神的作用就比較明顯一些,所以在這個《中國醫學大辭典》裡面,就明確地說石決明和珍珠母的區別,這個珍珠母,兼入心肝兩經,就說它同時能夠入心肝兩經,兼入心肝兩經,與石決明之但入肝經者不同,石決明是只歸肝經,珍珠母是歸心肝兩經,故凡涉於神志病者,故凡涉於,就是涉及到了,故凡涉於神志病者,非此不可,就是說凡是有心神不寧,心悸失眠,或者出現了心神失常這個驚風癲狂,這兩味藥相比,就應該用珍珠母。它是在兩個藥之間相比,非此不可,不是在所有中藥裡面,所以這兩個藥的最大的區別,就是珍珠母兼有寧心安神的作用。珍珠在這方面的作用就更好一些了,珍珠比如說清肝明目,一般就不能作湯劑,那個價格就太高了,一般就是在眼藥裡面,少量的研得很細的粉末,這樣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