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古書概論


綜合性醫書類:

  1. 三因極 病證方論》(公元 1174 年)宋.陳言(無擇)著。
    十八卷。依據《金匱要略》的病因分類,進一步明確病因的三因說(內因、外因、不內外因),分病證為 180 門,有論有方。
  2.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公元 1186 年)金.劉完素(守真、河間)著。
    七卷。或簡稱《宣明論方》。包結傷寒、雜病、婦女、小兒、痔廔、眼目諸症。多用涼劑,不可拘泥。
  3.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公元 1186 年)金.劉完素(守真、河間)著。
    三卷。分為 32 門,首為原道、原脈、攝生、陰陽諸論;次為論證、處方用藥。
  4. 儒門事親》(公元 1228 年? )金.張從正(子和、戴人)。
    十五卷。主張治療用汗吐下三法,用要偏於寒涼,但在攻邪方面有其長處。
  5. 衛生寶鑒》(公元 1343 年)元.羅天益(謙甫)著。
    二十四卷,補遺一卷。內容為“藥誤永鑒”、“名方類集”、“藥類法象“、“醫驗紀述”。補遺主要論述外感、傷寒等證。
  6.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
    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證見證等六篇,後附“丹溪翁傳”。
  7. 金匱鉤玄》(公元 1358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
    三卷。為治療雜病之書,末附“火寧君相,五志俱有論”等醫論六篇,為戴原禮所加。
  8. 醫學正傳》(公元 1515 年)明.虞摶(天民)著。
    八卷。分門論證,以朱震亨的學說為主,參以張仲景、孫思邈、李杲之說,並結合抒發己見。
  9. 明醫雜著》(公元 1549 年)明.王綸(節齋)著。
    六卷。內容為醫論、諸證、小兒證治等,此書也受朱震亨學說的影響。
  10. 壽世保元》(公元 1615 年)明.龔廷賢(子才、雲林)著。
    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11. 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
    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生在治療上的過 失。
  12. 張氏醫通》(公元 1695 年)清.張溫(路玉、石頑)著。
    十六卷。採集歷代名家方論,編次成書。門類依據王肯堂《證治準繩》,方藥主治多依撩《薛己醫案》、張介實《景岳全書》,並結合自己的體會予以參訂。
  13. 醫學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國彭(鍾齡)著。
    五卷。總結了辨證施治的八綱、八法、因證立方,條分縷析,多為臨床心得之語。末附《外科十法》。

回古書籍目錄